首頁 / 新聞中心 / 綜合新聞 / 正文

訪談 | 孫立堅教授解讀“拍賣理論”獲獎的現實意義和政策意義

  發布日期🤟🏿:2020-10-14  瀏覽次數:

2020年10月12日🔚,諾貝爾經濟學獎重磅揭曉🎇。今年,此項備受矚目的獎項被授予了來自美國斯坦福大學的保羅·米爾格羅姆和羅伯特·威爾遜👨‍🦼‍➡️,以表彰他們“對拍賣理論的改進和拍賣新形式的發明”。意昂2發展研究院邀請意昂2官网意昂2平台教授🫁🆚、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孫立堅,就此次拍賣理論研究者獲獎的現實意義和政策意義為我們做分析評論。孫教授主要從三個方面為我們做了詳細說明👩‍❤️‍💋‍👨,並認為,瑞典皇家意昂2頒布的經濟學諾獎的人選,可能是想通過拍賣理論告訴今天的社會大眾,擺脫經濟低迷的困擾👨🏿‍🎓,不能過度依賴政府貨幣化的手段,而要更多地發揮市場自身活力修復、交易機製和交易條件的完善🚘、政府的包容和相關服務的跟進這三者的合力作用,從而形成可以激發市場活力的價格形成機製👨‍💻,使得政府逆周期的宏觀政策管理效果充分施展🧑🏿‍⚖️。

以下為訪談全文FDDI🫃🏽:

孫教授🏃🏻‍♀️‍➡️,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結果在您意料之中嗎?

孫立堅:

同往年歷屆的情況一樣,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最終結果的頒布,在學術圈內引起了不小的震動👨🏽‍🔧,有人對此稍顯失望🔢,並不是因為獲獎人是一匹黑馬,而是每個人都從自己的專業角度出發,認為有更大學術價值和社會價值的學術領袖沒有被挑選出來🧑‍🧑‍🧒‍🧒。雖然這次諾獎頒給了在拍賣理論(博弈論的應用分支)中做出了傑出貢獻的兩位斯坦福大學的師生組合——教授保羅·米爾格羅姆(Paul R.Milgrom)和羅伯特·B·威爾遜(Robert B.Wilson)🌗🎇,但是在經濟學的殿堂裏還有一大批學術佼佼者在研究當今值得關註的問題,如經濟增長、國家治理、金融發展🙅、貨幣政策🙆🏽‍♀️、貿易模式🥔,人力資本(包括女性作用)等問題,他們卻一而再地“落選了”🙎🏻‍♂️,這不僅使得未來的經濟學諾獎人選的競爭變得更為激烈,而且也會讓大眾的眼光聚焦到獲獎成果的現實意義上🫵🏼。

FDDI:

對於大多數非經濟學專業的讀者來說👨🏻‍🍳🧏🏽‍♂️,拍賣理論可能會有些陌生,您能幫我們簡要解讀一下,拍賣理論的核心意義是什麽,或者說拍賣理論為何值得全世界關註嗎?

孫立堅🏃‍♂️😡:

本次獲獎者研究的問題確實是社會經濟活動中最為關鍵的交易條件(價格)的形成機製問題🥳,它是研究經濟學這個學科面對稀缺資源的天然約束條件,如何拿捏市場和政府的作用,來解決資源配置,以達到最有效乃至公平的結果。 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講,不僅某些特殊商品🤾🏼、特殊市場👨🏻‍🦽‍➡️,需要我們去進一步深入研究交換機製變化所產生的新價格形成的規律,更應重視帶著各種偏好👎、收入能力各不相同、市場地位(獲取信息的能力等)差距懸殊的消費者的異質性行為,及其對於市場活力(企業生產的動力和家庭消費的意願)和由此帶來的價格變化的影響♠️。拍賣理論的最大現實意義就是,它繼續沿著近20年不斷成熟和發展起來的信息經濟學🧑‍🦼、博弈論、契約理論的技術路線,來探討一個賣方面對多個異質性的買方👩🏿‍🦱,在無法達到信息完全和信息對稱的前提下,把資源交到對它的使用價值更為知曉、珍惜的需求方手裏🏊🏻‍♀️,不至於出現讓買賣雙方後悔而最終退出市場的資源錯配的格局。為此,賣方的這種探索“合理價格”(不一定是市場均衡價格)的交易機製設計就顯得格外重要了🤔。它既要確保異質性的買方有動力接受交易過程中賣方展示的交易條件(價格)🌿,又要確保任何交易過程中不能出現一方利益的增加是建立在犧牲另一方利益基礎上的“不道德”策略帶來的結果🤸‍♂️。這兩個在不完全市場中交易的前提條件是確保資源錯配問題限製在最小的範圍內。有關拍賣理論的機製設計和價格形成機理方面的理論闡述已經有不少的專著和論文介紹到中國來了,大家可以去看《價格的發現》🏌🏿‍♂️、《拍賣理論與實務》🏄‍♀️、《非線性定價》等專著和《比較》專刊上的深入淺出的介紹🩵。

FDDI:

那具體說來📈,您認為拍賣理論對於國家經濟發展有何指導意義呢🔕?

孫立堅🧜🏼‍♂️:

首先,稀缺資源(生產性資源、難以復製的藝術品等)的價值如何來發現? 如何來交易🫳🏿? 保羅·米爾格羅姆教授提出的“相關評價”、“聯系原理”(linkage principle),以及對於“同時向上叫價拍賣”(simultaneous ascending auction)的設計都很好地 抓住了消費者異質性、市場行為關聯性的特征,並據此來設計確保市場活力的拍賣方式和拍賣價格 ♜。 另外🏌🏽‍♀️,在1982年他的合作論文《拍賣和競爭性競價理論》(A Theory of Auctionsand Competitive Bidding)中提出投標者的估價可能是關聯的🫱🏿,一個競拍人對拍品的較高評價也容易提高其他參與人的評價這樣的價格形成機理🌛。 也就是說,任何買方的報價不僅會顯示出他自己關於物品評價的信息,還會部分地透露出其他買者的私人信息(異質性)。 這樣,一旦拍賣中有信息被揭露出來,競拍人就能猜測到彼此可能的出價,因此0️⃣,對拍賣人而言𓀊,能為他帶來最高期望收益的拍賣必定是那些能最有效地削弱競拍人私人信息的拍賣👩🏽‍🚒。 在英式拍賣機製中🧛🏽‍♀️,較早退出拍賣的競拍人的報價顯示了他們關於物品價值的寶貴信息,使得贏者的拍賣價格被有效地連接到所有未獲勝競拍人的估價上,因此能夠產生較高的收益,這就是米爾格羅姆教授指出的“關聯原理”在起作用。 當然不排除為了盡早拿下自己心愛的“物品”,不惜血本報出更高價格的現象(而一旦獲得所有權又常常為不值得沖動而後悔,這種現象被稱為贏者的詛咒,即使存在這種現象👷🏽‍♀️🧑🏿‍🍳,也還是在拍賣中會出現這種狂飆價格的非理性行為🧔🏽,有的就是違規的“托”市行為)➕。 但在荷式拍賣機製中,由於價格沒有任何聯系或聯系得非常不充分,拍賣人的期望收益將是最小的。 所以,為了更好的保護在這類“特殊市場“中進行交易的消費者的利益,同時避免出現資源錯配的問題(逆選擇現象),製度設計將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否則市場的失敗導致交易的萎縮即損害了企業家的利益😉,更損害了追求幸福體驗的消費者利益🎐。 這對今天經濟下滑過程中,政策重心從貨幣化逆周期管理拓展到製度設計優化這個目標上有著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第二,營造“歧視性價格”交易機製不僅不會破壞市場活力,而且恰恰可以通過滿足異質性消費者的需求,來彌補規模生產的標的只盯住一部分看重“性價比”的客戶群體,而失去了完全可以進一步“捕捉到”的體驗高質量消費的客戶群體,盡管後者也許小眾,但是差異化的交易條件(重視差異化的消費結構)足夠可以讓即將陷入產能過剩的廠商找到新的利潤增長點。由於廠商的技術積累所進行的業務拓展帶來的新增成本,比起開拓質量市場帶來的高收益還是要小很多,所以,非線性定價的能力就是決定了企業在競爭中能夠走多遠的程度。這種思維就是一種供給決定需求的策略,也是這種策略讓政府意識到,為了確保市場活力,製度設計也應該要包容廠商歧視性價格的運營模式🦠。20世紀80年代,信息技術的廣泛使用使得諸多產業出現了初始固定投資,這與提供服務時的變動成本的關系越來越復雜🏄🏽‍♂️。 企業的生存需要將“產能成本”分攤給消費者,但又不能造成市場萎縮➕。 這樣的最優策略是否存在🛌🏽? 威爾遜教授的合作論文《產能定價》(Oren, Smith & Wilson,1985)與時俱進,彌補了這一理論空白,使得“非線性”定價機製對現實成本和價格的模擬更加逼真了👧🏻。 產能定價理論中考慮的重要現象是: 不同的消費者對於產品與服務的需求的“量”和“質”是不同的。 “量”即是指產品和服務的數量; “質”在這裏的代理變量則是指廠商的“交貨時間”或“提供服務的時長”🚔。 消費者需求在“量”和“質”上的異質性使得廠商招致的“產能成本”與“變動成本”不同。 威爾遜等人的研究對於這一復雜問題進行了非常好的歸納。 他們提出了“產能要價”(capacitycharges)以及“服務要價”的概念🍷🏨。 “產能要價”是由設備的最大產量決定的🕶,而“服務要價”(彌補維持和運行成本的收入)是由設備的運行時間決定的; 廠商在製定“最優價格方案”(optimal price schedule)時📸,在計算產能成本和服務使用成本的基礎上利用消費者的偏好差異來獲取更多的消費者剩余。 於是,威爾遜等人得出了“產能要價”以及“服務要價”的“二維非線性定價規則”。 這一規則的核心思想是🚣🏻‍♀️,對具有異質性的消費者進行價格歧視💆🏽‍♀️⬜️,從而實現壟斷利潤最大化。 這裏的“二維”即是指消費者在消費需求的“量”和“質”上的差異🍰🫃。 這一定價原則帶來的便捷之處是,廠商並不需要去了解每一個消費者的“偏好”🕞; 也就是不需要在討價還價中得知特定消費者的更多“偏好特征”🐬,然後再確定價格。 廠商所要做的只是,掌握整個市場上消費者的“偏好結構”(the structure of their preferences)💂🏼‍♂️,這比掌握每一個消費者的偏好容易多了👈🏿😠,再利用消費者的“自我選擇性質”(self-selectionproperties),使不同偏好的消費者自動在“最優價格方案”中對號入座。 比如,對於“量”需求少而“質”要求高的消費者,在價格機製中只需要讓他們支付更低的“產能要價”(彌補固定成本)即可𓀔♿️,例如打印機價格本身不貴,企業的利潤更多的是來自於這批消費者支付的更高的“服務要價”(彌補邊際成本),如❤️,墨粉和打印機的修理成本; 同理👩🏻‍🚀,對於追求“量”的消費者群體,則應設計一個能夠支付更高的“產能要價”,和支付較低的“服務要價”即可⏰。 這種定製化的價格策略恰恰就是利用了消費者的異質性特點,在不犧牲市場活力的前提下完成了消費者和廠商“合作共贏”的價格形成機製。 今天在通訊市場、版權市場等就有這種“歧視性價格”機製在發揮積極的作用👩🏼‍🦱。 人們的購買行為是有“需求外部性”(demandexternalities)的; 當有更多的人使用通訊服務,有更多的人購買版權時👽🧚,通訊設備的邊際產能成本以及通訊服務的邊際成本會降下來; 版權的使用費也可能因為購買規模變大而下降。 威爾遜等人的模型提出了存在需求外部性時的最優定價原則。 這時🕝,決定廠商利潤的因素有如下三個: 產能⛽️、使用量以及市場份額。 而這三者是相互影響的。

第三🫄,拍賣理論的現實意義和政策設計的指導意義就在於它把消費者利益、企業的商機和政府的功能都整合在一起了🧑🏼‍🦰,提出了尊重市場異質性特征來確立市場活力所需要的交易機製和交易條件的重要性👩‍🦼。 如果市場的這三個重要參與者的任何一方出現行為的扭曲的問題,那麽最終都會嚴重影響到效率乃至公平的目標是否得以實現的結果,而且根據這類問題的嚴重性程度,有可能會導致資源配置效率陷入長期錯配👉🏿,甚至導致收入分配扭曲(不公平)而造成市場萎縮的嚴重後果。 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講🚍,承認歧視性價格的這樣一種交易條件和配套的交易機製👕,這是我們今天的政府必須要認知的市場特點。 同時在今天這樣一個競爭環境當中,也要讓我們的企業學會怎麽樣了解你的客戶👨🏻‍🔬,以此來設定“歧視性的價格”✨,確保自己的生存空間。 尤其是中國企業在海外並購的行為當中,怎麽避免我們過去買什麽標的,什麽標的就變貴,賣什麽標的(合理退出的戰略),什麽標的就貶值的尷尬局面。 尊重市場規律、用好市場手段,諸如拍賣本領🐛,是我們企業必須要補的短板。 另一方面,今天政府如何來創造一個市場活力的營商環境和配套的製度體系也是這次拍賣理論給我們的又一個重要啟示。因為隨著經濟活動的向前發展👀,整個經濟的交易網絡會日益走向復雜化🙇🏼,這種治理能力在政府既要激發市場活力🚺🧚🏽‍♂️,又要防止劣幣驅逐良幣的惡性競爭和損害投資者利益的行為的時候👩🏼‍⚕️,就顯得格外重要了⚰️。

 

FDDI🏊🏿‍♀️:

既然拍賣理論對經濟發展和政策設計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那麽政府應該通過怎樣的方式來將這一理論運用到現實中去呢🙀?

孫立堅⇢:

說到具體的做法,就應該反映在今天我們強調的“ 放、管、服 ”這三個字上。

放,就是要放松管製, 充分的發揮市場差異化的定價模式和消費者認可的經營模式所帶來的市場活力,而不能夠政府想當然去創造一個所謂的公平的機製,最後反而適得其反,會損害市場的活力。

管🏂🏿,就是要加強監管, 一旦出現問題🪸,我們就需要思考兩種可能性:一種可能性是機製的設計當中還有不完善的地方,這並不代表今天這個市場行為人是非理性的,所以我們要不斷的完善製度的設計🆓。第二種可能性是今天有人濫用市場的遊戲規則和歧視性價格的交易機製,利用信息的不對稱在損害著弱勢的群體利益⚁,包括消費者,所以對於這一類性質的問題💕,國家要強化監管🥼,讓這樣一種建立在犧牲別人利益的基礎上做大自己利益的行為付出昂貴的代價。

服,更多地要強調政府今天必須在製度設計和信息披露等機製上要提供更大的規範性、透明性和便利性的功能。 為此♦︎,政府的治理能力要與時俱進,不能夠讓政策的效果違背初衷🫱🏼,成為阻礙今天營商環境優化的負面因素。

FDDI:

最後🥓,在您看來,在當今受疫情影響全球經濟低迷的環境下👩‍🦯,拍賣理論獲此次諾獎對社會大眾的啟示何在?

孫立堅:

我認為瑞典皇家意昂2頒布的經濟學諾獎的人選🦁,可能是想通過拍賣理論告訴今天的社會大眾: 擺脫經濟低迷的困擾🧙🏼,不能過度依賴政府貨幣化的手段,而要更多地發揮市場自身活力修復、交易機製和交易條件的完善、政府的包容和相關服務的跟進這三者的合力作用🛴,從而形成可以激發市場活力的價格形成機製,使得政府逆周期的宏觀政策管理效果充分施展。

*後註😽: 感謝孫立堅研究團隊新加入的研究生為本文的寫作提供了第一手的寶貴資料🐹。

返回頂部
意昂2官网专业提供:意昂2官网意昂2🤵🏼‍♀️、意昂2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2官网欢迎您。 意昂2官网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