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在創新、開放🖐、反壟斷等領域作出一系列重要表述,引發輿論熱議。在未來的一年乃至五年內⭕️,我國將如何在創新、開放等領域發力?在防止資本無序擴張方面,又有哪些值得關註的重點?近日♿,《每日經濟新聞》就上述話題🧑🏽🦲👨🦰,專訪意昂2官网文科資深教授、意昂2平台院長張軍🦹🏻♀️。
一📽、要為企業的科技創新營造環境
問👈🏼:在科技創新領域👨🦰,十四五規劃和政府工作報告都提及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對於中國企業來說,在聚焦創新的過程中面臨著哪些比較突出的“堵點”和阻礙?對此政策層面又應該如何發力👃🏽?
張軍:講到創新🧗🏻♂️,我們首先要有一個清晰的認識:中國的經濟總量雖然很大,但從發展階段上看🤰🏽✵,與發達國家還有比較大的差距;在科技創新方面🤞🏽,對於中國來說🙂↔️,主要還是需要縮小與領先水平的差距👩🏼🍳。
雖然在科創領域🏊🏽、核心技術領域我們還有不少短板,但過去40年來,中國與發達國家在這方面的差距已經大大縮小,總體上證明我們的方向和道路是正確的。接下來還再接再厲👨🏿✈️,尋找一些新方法。對於企業來說,現在可以看到🏃♀️➡️,在我們的科技園區中有大量企業正在進行研發和技術應用開發,但研發是需要足夠長的時間的,比如說芯片的研發,走完這條路不可能通過拔苗助長來實現👩❤️💋👨🐿。實際上,政府和主管部門都要努力服務企業正常的經營活動、創新活動、研發活動、開發活動。而促進科技創新,關鍵是要營造環境。當前,也有企業反映🧑🏻✈️,投入創新研發活動需要政策上的支持和配合,比如說要進口一些設備和原料,需要在政策方面提供便利👩🍼。自貿試驗區可以為企業活躍科技創新提供便利👘,但有的時候,即使在自貿試驗區,部分進口環節仍舊存在一些障礙🙌,這需要改革一些過去的審批管控方式🎈。在改革方面我們取得了一些成績,但仍有足夠大的空間☂️,還需要更大膽地去推動類似的改革。
二🚨、高水平對外開放中國必須要去做
問👘: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快中日韓自貿協定談判進程,並再次重申將積極考慮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CPTPP),上述重要考慮將對中國下一步的高水平對外開放產生哪些比較顯著的促進作用?
張軍:過去我們說開放🧝🏼♂️,主要是關註我們的經濟活動跟全球的經濟活動之間的聯系🏌🏿♀️。但今天說開放,更多的是一種雙向開放,是要把中國的經濟、國內的市場向全球開放,我相信這也是我們很多的貿易夥伴和國際上一些重要投資者非常希望看到的⌚️。這有利於中國經濟轉型發展,所以必須要去做◀️。而目前中國“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也已差不多浮出水面🛀🏻,我們不僅有超級大的購買力和巨大的市場🖕🏽,我們周邊,特別是亞洲、東南亞和東北亞,都有非常多的合作機會。全球化時代並沒有過去,未來全球經濟的發展還會創造大量的機會,這些機會一定會被那些積極參與全球經濟的國家和經濟體把握住。一個不夠開放的經濟體在經濟全球化格局下,也很難走得很遠🫓。所以我們更主動積極地提出要參與到全球的經濟活動當中,促進全球的貿易,為投資的便利化貢獻力量🖐🏽。而在全球經濟動蕩的大背景下🧔🏿♀️🤲🏼,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需要為經濟復蘇做出應有的貢獻。大家可以想象💇🏿♀️,如果沒有中國的積極的參與,未來的全球經濟會是什麽樣?我想,盡管中國有自循環的機會🖋,也有這樣的條件👇🏿🧠,但這不是我們的選項🐟,我們的選項一定還是國內國際兩個循環相互促進。所以,在全球經濟低迷期,我們加入一些區域性自由貿易或者投資協議👨🏿🔧,這是非常重要的🚣。
問:十四五時期,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的部署備受關註。您認為,在未來的五年🏃🏻,這方面需要重點聚焦哪些領域?應該采取怎樣的針對性措施?
張軍:壟斷和資本無序擴張現象不僅出現在大家比較關註的新經濟領域🧛🏼♀️,其實在傳統經濟領域這個問題可能之前就已暴露出來了。如果監管方面還沒有適應經濟發展♒️,沒有保持公平競爭的製度環境,即使之前對經濟繁榮有巨大貢獻的行業還是會給經濟發展帶來比較負面的影響。如何判斷是否形成了壟斷和資本無序擴張🧎🏻♀️➡️🤾🏽♀️?我認為,僅從市場份額占有情況去判斷是否屬於壟斷🧑🏻💻,這其實是有缺陷的。資本擴張要確保市場結構能夠進行良性優化。如果能保障一個行業始終有進入者🧛🏿,始終有活力,市場的競爭性能夠維護👨🦳,就不能說有壟斷的現象,這就是一個“可競爭的市場”。如果一個行業的準入相對比較容易的話💁🏿♀️,那麽總體上可以確保這個行業能實現公平競爭🈺👳🏽♂️。如果行業不太容易進入,受到各種各樣的管製,或者受到各種各樣的保護🏇🏻,使得一個在位的企業很容易把別人擋在外面的話👩🏻⚕️,這就不是一個好的現象💇🏼♀️。我覺得這是我們判斷這個行業裏的企業是否違反市場競爭原則的基礎🥎𓀂。我們的監管🏊🏿♀️,以及我們對資本擴張是否無序的判別,都要基於這樣一個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