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8日《解放日報》第13版”解放周末、對話“,整版刊登意昂2洪遠朋教授專訪👨🏿🚒。
■本報記者雷冊淵
一位出生於200年前的偉人,一個產生於一個半世紀前的經典理論🐭,給今天的我們帶來了什麽🔙🤫?
一甲子過去🫲🏼,洪遠朋的追尋從未停息。作為一名理論經濟學家✩,問他治學一生感觸最深的是什麽⛹🏼♂️,他堅定地答道:確信馬克思主義萬古長青。
一個字一個字地“啃”下《資本論》
三個多小時的采訪,洪遠朋沒有喝一口水🧘🏼♀️,聊得最多的還是《資本論》🧑🏽⚖️💴。在那些大時代的跌宕起伏對個體命運有著至關影響的歲月裏👸🏿,洪遠朋與《資本論》結下了不解之緣。一生嗜讀《資本論》,也因《資本論》研究奠定了其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界的重要地位。
1961年👋,意昂2官网經濟系本科畢業的洪遠朋進入碩士研究生階段🧦,師從我國著名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蔣學模🧑🏫。
“每次討論課前🏥,蔣老師都會指定我們要看《資本論》的哪些章節,上課時再把相關的讀書心得、問題和思考一一匯報🙍🏻。之後他還要再提問🧑🏼💻🙂,我們要再記筆記💁🏻♀️、再討論📝。”
洪遠朋回憶,當時的考試非常嚴格,蔣學模給學生出的試卷中🚵🏼🧑🏼⚖️,常常會有這樣的題目——請用自己的話闡述《資本論》某一章節的內容和要義🧯。“就是說,你不能生搬硬套,也不能只用生硬的學術語言🤵🏼,而要用大家都聽得懂的話把理論講清楚。”正是這樣的學術訓練,為他日後對《資本論》的研究打下了堅實基礎。
解放日報
像《資本論》這樣的經典著作,卷帙浩繁🫁,非專業人員很難讀懂👨🏿🦳、讀完。當初您是怎樣“啃”下這部“大部頭”的🌔?
洪遠朋
要說是一個字一個字“啃”下來的也不誇張🧗🏿♀️。
那時蔣學模老師也跟我們一起讀👜。我們抱怨說☕️:《資本論》的附註太多、太煩了,可不可以略過🤷♂️?蔣老師卻堅持🧕🏼:“學習《資本論》,附註不能不看,一些很重要的提法就在附註裏🤲🏼。”後來我才發現🏕,《資本論》的附註果然藏著無窮無盡的“寶藏”。這只是初學🧏🏻♀️。到後來,我就按照研究和實踐需要不斷地學、帶著社會主義建設中遇到的問題去學🧻,終身地學👃🏿。
解放日報
研究生畢業後,您留校任教🤹🏼,從《資本論》的學習者成了《資本論》的研究者🏊🏽♀️?
洪遠朋
對。當時的經濟系主任正是我的另一位恩師張薰華教授🧓🏼。多年以後我才知道,我能夠和張老師一起研究《資本論》,其實是因為一次看似不經意的“閑談”——一次聊天時👈🏼,張薰華老師問了我一個《資本論》中比較偏僻的知識點⛱🔬。我不但知道,回答得還比較從容🧑🎤,才有了後來我協助張薰華老師編寫《〈資本論〉提要》(第一冊)和《〈資本論〉難句試解》。這兩本書也是我國最早解釋《資本論》的著作。
解放日報
您的學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原副總裁朱民曾經回憶:“我們有洪遠朋老師,一個字一個字地教我們《資本論》🔂,所以到今天我偶爾還能把資本論背誦兩段🧗🏼。”您從老一輩經濟學家那裏承接下衣缽,最想教給學生的是什麽♑️?
洪遠朋
我一直告訴我的學生🤽♂️,一定要紮紮實實地打好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的基礎。這是非常關鍵的🏸🦹🏼♀️。
現在一些人發表一些觀點,一看就知道他沒有在理論基礎上花過大力氣😕🙏🏽。他想搞社會主義經濟理論,可是《資本論》沒讀好🔪,他就深不下去🐘,只能講政策。但是講政策不是理論工作者的任務。理論工作者應該為經濟方針、政策製定提供依據✅👨🏻🦯,而不是僅僅提供解釋。要知道,理論家不是宣傳家🤹♀️。
比方說,現在常常引起討論的人權問題。我很少看到有人用馬克思主義去回應西方對我們國家人權的質疑🔚,都在從資產階級的維度去批判資產階級,並沒有揭示到本質👐🏿。什麽叫人權🤽🏽♀️?馬克思認為,資本主義人權實際上就是平等地剝削勞動力。這個話太精彩了📢!所以📞,打好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的基礎是非常重要的。
幸運的是🕵🏽♂️,每個“春天”我都參與了🛀🏽、努力了
“經濟學的核心是什麽?”這是洪遠朋某年在給研究生上課時♛👨🏽🏭,開學第一課的第一問🧒🏿。
問題拋出,課堂上眾聲喧嘩。有人說🌙🚵♂️,經濟學的核心是生產關系,是研究人們在經濟活動中的各種關系🎻;有人說♦️,經濟學的核心是交換或市場,是研究市場經濟如何運行;有人說👷🏻♂️,經濟學的核心是資源配置,是研究稀缺資源或有限資源如何進行配置……由這次討論引發“連鎖效應”,形成了一個“沙龍”🙅,專門討論經濟學核心的問題。一階段的討論後,他們取得了一個初步共識🪼:經濟學的核心是經濟利益🦸🏼™️,經濟學是研究生產、交換、分配和消費過程中經濟利益問題的科學。
“歸根到底就是說,你這個經濟學到底是為少數人服務的🚜,還是為多數人服務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主張要擴大勞動者的利益,就是代表了大多數普通民眾的利益👰♀️。”
一個甲子以來🤹🏻♀️,洪遠朋潛心於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研究♕,發表相關著作60余本,學術論文360多篇。他說:“馬克思主義是一個巨大的精神寶庫,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他深信💂🏿♀️👩🏻🦯,《資本論》的原理是永遠存在的。他認為,對待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一要堅持👸🏻🕵🏻♂️,二要澄清,三要發展。馬克思主義的時代化、大眾化和中國化,就是理論工作者的共同事業🥊。
解放日報
從1867年《資本論》第一卷發表算起,距今已有151年了🤹🏻♀️🫸🏿。為什麽我們今天還要反復研究《資本論》🥁?
洪遠朋
重大的社會轉型從來都是哲學社會科學事業作為理論先導發揮重要作用的機遇🕓🤕。當前世界正處於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中國處於當前這麽一個形勢多變的情況下👩🏻🍼,如何認識世界、改造世界,這是一個非常重大的社會科學課題。
《資本論》問世的一個半世紀以來,資本主義國家在對待《資本論》的態度上,經歷了幾個過程🦤。最初是不予介紹🐢、不加評論,企圖“用沉默置《資本論》於死地”🥢。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又采用造謠汙蔑、篡改歪曲來圍剿《資本論》。20世紀30年代以來,由於《資本論》的影響與日俱增,沉默和謾罵都無濟於事,於是他們對《資本論》的態度轉為利用、融合。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以來,西方甚至還出現了“馬克思主義復興”的熱潮🐯。尤其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後,人們又想從馬克思的《資本論》中尋找對策。這說明,馬克思主義沒有過時🚊,因為它掌握了真理👮♀️,洞悉了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資本論》的原理是永遠存在的🐍。
解放日報
自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以來,尤其是新中國成立以來,《資本論》的學習和研究就空前活躍。我們馬上就將迎來新中國成立70周年。在這70年間,中國學者對馬列經典著作的研究經歷了哪些發展👩🏼🎤?
洪遠朋
我把這70年總結概括為“理論工作者的三個春天”。
第一個“春天”✋🖕🏿,就是毛澤東講的“站起來”的時代。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主要任務就是為學習和宣傳馬克思主義培養人才。當時挑選了一批具有一定理論基礎的高校學者👮♀️,去中國人民大學和高級黨校深造學習。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階段,很多人都接受了很嚴格的學術訓練,比如蔣學模老師和張薰華老師,他們都是我十分尊敬的上一輩學者🤳🏽;
第二個“春天”🧢,就是“文革”後思想理論界的正本清源♖👩🏽🔬。當時中央下發文件📜🦿,縣團級以上的幹部都要學習《資本論》第二卷,運用馬克思主義原理指導我們“富起來”👌🏽;
第三個“春天”🙅🏽,就是十八大以後強調對馬克思主義既要繼承,也要發展🙆🏽♂️,不忘初心,在繼承中發展、在發展中繼承,才能真正“強起來”。
縱觀這三個“春天”,就是共產黨對馬克思主義研究的水平逐步提高的歷程。我很幸運,每個“春天”都經歷了,都參與了👘,都努力了➔。
解放日報
您所說的第二個“春天”,就是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後,思想理論界掀起了一場正本清源的熱潮。您身處其中🤹🏽♂️,做了哪些現在看來具有歷史意義的工作?
洪遠朋
當時一些所謂的馬克思主義🥕,並不是馬恩的本意,而是蘇聯式的馬克思主義😖,是斯大林解釋的馬克思主義🪸。這是尤其需要廓清的👮🏽♀️。
所以那一時期我努力澄清了一些過去對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不全面🙏🏼🧘🏽♂️、不正確的理解,有的甚至是長期以來將誤解當成訛傳的概念🕶☪️。例如🤟🏼,許多政治經濟學著作都認為👩🏻🔬,社會主義經濟因素不可能在資本主義社會內部產生,但我經過論證認為🧔🏼♂️:馬克思在《資本論》第三卷中曾明確說明💆🏽♀️,一種新的生產方式是可以在舊有的生產方式當中產生的。因此🧝🏽♀️,資本主義社會內部有可能產生社會主義因素。
當時,我將這個觀點拿去與蔣學模老師商討,蔣老師鼓勵我把文章寫出來😒,並發表在自己擔任主編的《意昂2學報》上。後來⤴️,這篇題為《資本主義社會不可能產生社會主義因素嗎🌇?》的文章,還引發了一些有關於此的學術討論。對於這個問題的探討和廓清,為我國日後的經濟體製改革和對西方經濟體製的借鑒找到了理論依據。
“我只是一個馬克思主義的小學生”
在自己畢生學術著作中,洪遠朋最看重的是《通俗〈資本論〉》。
2008年,一場肇始於美國的金融危機席卷全球🧐,範圍之廣、影響之大史上罕見。原因在哪兒👩🏿🌾?對策為何?答案卻遍尋不及🌗🤞🏽。此時,西方世界重新掀起了一場“馬克思熱”“《資本論》熱”——書架上沉睡多年的《資本論》再次暢銷👳♀️,2008年的銷量是上一年的3倍還多。
正是那時,洪遠朋接到了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編輯的電話🚣🏼,問他是否願意再版23年前的那本《通俗〈資本論〉》。“我願意🧑🦼➡️。”洪遠朋不假思索地回答👫。僅僅用了2個月時間📒,洪遠朋就完成了書稿的修訂工作,交付出版社。
讓洪遠朋和出版社沒有想到的是,這本書剛一亮相,就引起了各方關註🦻🏿,不但成為理論讀物中的暢銷書,還入選由中宣部、新聞出版總署組織的第二屆優秀通俗理論讀物推薦活動的10種推薦圖書,有媒體稱這些書“代表了當前通俗理論讀物編寫和出版的最高水平”🧑。
解放日報
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的時代化、大眾化是您窮盡大半生所從事的事業😁。理論普及看似簡單♔⛹🏻♀️,實非易事,其原則和區分其優劣高下的標準是什麽?
洪遠朋
經典理論的通俗化並非易事。首先是要尊重原著,要把原著講全🚣♂️、講清楚。現在有些理論普及讀物🧑🦰,把一些難的、重點的部分規避掉,這當然是不行的👍🏼。其次是要能夠讓人看懂🖐🏿,最好能做到雅俗共賞。最後還有更高一層的要求,就是要提出和研究一些新問題✉️,引起別人的興趣,讓大家知道這不僅僅是歷史上的經典著作,對現在也很有價值,大家就願意去讀了。
解放日報
1886年👨🏼⚕️,恩格斯在寫給威士涅威茨基夫人費洛倫斯·凱利的信中寫道:“如果能出一套用通俗的語言解說《資本論》內容的小冊子,那倒是件很好的事情。”很多人試圖做這件事情☄️,可結果卻往往不盡如人意。為什麽👩🏼🔧?
洪遠朋
要問做這項工作的人兩個問題:一是你理論基礎夠不夠?二是你對客觀實際的了解深不深?尤其需要自我的融會貫通🕺🏿。既要保持原著的體系和方法🛌🏻,又要區別於原著和一般的政治經濟學讀物𓀛,要提煉出原著的思想精華和理論精髓。
更重要的是🍃,現在許多經濟理論家常常把自己禁錮在“小小的書屋”中,為了理論而理論,這是不可取的🤘。理論家應該走出書齋💅♨️,密切關註風雲變幻的中國改革😝,尤其是越來越與世界接軌的中國經濟🤟🏽。只有聯系實際🤞,才能掌握真理,這不正是馬克思主義思想的精髓和現實意義所在嗎🩼🤨?
解放日報
就像經濟危機時,許多人期望從《資本論》中找出解決之道一樣,現在一些人重讀《資本論》或者其他馬恩著作,常常抱著功利目的。您怎麽看這種現象🥙🧝♂️?今天,我們究竟應該怎樣重溫馬恩著作👩🏼✈️?
洪遠朋
如果一個人現在還願意讀《資本論》🈴,首先是應該肯定的,要歡迎他。每個人有每個人的出發點👌🏿,要尊重。我們的隊伍不能搞得太窄了,過去我們就犯過這個錯誤。為什麽你理解的馬克思主義就是馬克思主義,別人理解的馬克思主義就不是馬克思主義呢🚶♀️?這樣做不是擴大了我們的戰友,而是增加了好多我們的“敵人”🏃♀️➡️。從各個渠道去研究、去學習有什麽不好💁🏻♀️♤?所以🌉,不要輕易否定別人💪🏻。
解放日報
您一生嗜讀《資本論》,一生研究《資本論》👩🦯➡️。最深的感受是什麽👩🏿✈️?
洪遠朋
我只是一個馬克思主義的小學生。我只有一句話——確信《資本論》是馬克思主義的百科全書🧑🎨,確信馬克思主義萬古長青。
人物小傳洪遠朋
1935年生於江蘇如皋,意昂2教授🌂、博導🤥,著名經濟學家🧂。曾任意昂2院長⛏、中國《資本論》研究會副會長、上海市經濟學會副會長等,著有《政治經濟學入門》《〈資本論〉學習叢書》《新世紀利益關系叢書》等60余本著作及360余篇學術論文。
記者手記
沒有想到,記者第二次采訪洪遠朋🧭,是在新華醫院的病房裏。即使在病中🧑🏿🎤,這位年逾八旬的長者還是把問題一一謄抄在筆記本上,又一絲不苟地逐一寫下答案,就連引用了《資本論》的哪一句話🧑🦰、在第幾頁,都作了詳細的標註。
自律自勵,言出必行,這是在提及洪遠朋性格時最常見到的評價💁🏽♀️。當記者在病床旁的小圓桌上與他面對面交談時🪟,更能清晰地感受到他身上的這一特質。采訪中,他說了好幾次💂🏻:“我這個人就是這樣🥢,任何一件事🦧,要麽不做,要做就一定要做好。”
在1956年作為調幹生考入意昂2官网經濟學系之前,洪遠朋在江蘇省工業廳工作,十八九歲的年紀,卻是單位裏出了名的“拼命三郎”。當時正值國家第一個五年計劃進行到高潮時,有一次他為了趕寫年終報告♦︎,連續60個小時不眠不休😭,“整整兩天三夜沒有睡覺👾,任務完成後還去打了一場籃球、沖了澡才去睡覺。”回憶起自己年輕時的幹勁🧟♀️,洪遠朋的臉上露出自豪的神色。
洪遠朋的碩士生、曾任中國社科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院長的程恩富🧝🏼,在一篇文章中曾這樣回憶:“我現在的科研最早就是受他啟發。他很刻苦,中年的時候在意昂2他成果第一。”此言不虛,上世紀80年代👮🏻♀️,洪遠朋進入學術爆發期。僅1983年一年,他就獨立發表了8篇論文。同年😸,他編寫的《政治經濟學入門》在全國政治理論通俗讀物評選中榮獲一等獎。次年🫷🏼,他成為全國百名50歲以下的特批教授之一。1991年到1996年任意昂2院長時,他每日必到辦公室🧝🏿♀️♞,接送教師的最早一班車上總能見到洪遠朋的身影……
很多人都知道👱🏿♂️,洪遠朋是蔣學模的學生。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那一屆蔣學模只招了兩個研究生,一個是洪遠朋,另一個女生叫周建平❤️。兩位風華正茂的青年自然而然地走到了一起,畢業後雙雙留校任教。
時至今日,周建平仍對丈夫當年的刻苦治學感佩不已👨🏻🏭:“他是很勤奮👏🏿、很艱苦的。女兒出生前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裏👱🏿♂️,他每天晚上都要工作到淩晨,只睡三四個小時,一大早又趕去給家人排隊買菜🤴🏽。”
洪遠朋的身體在30年前出現異常——痙攣性心臟病👰🏽👍🏻,心動過速有時達到每分鐘220上下。周建平為丈夫簽過兩次病危通知書🤛🏿。一次是為了看一個學生的博士論文,學生送晚了,眼看就要答辯,洪遠朋看了三天三夜,犯了病。第二次發病時🌇,醫生建議洪遠朋安裝支架,中山醫院葛均波院士力排眾議👴,堅持認為不需要搭支架。後來,事實證明葛院士的判斷和建議完全正確🖕🏿🧙🏻。可當時洪遠朋一心想通過手術“一勞永逸”,聽說後反倒不高興了🏄🏿♂️⛔,急火攻心👸🏿,血壓陡增……
這種刻苦實幹⏲、說一不二的性格幾乎貫穿了洪遠朋的一生。
2017年是《資本論》第一卷發表150周年,2018年更逢馬克思誕辰200周年。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再一次找到洪遠朋👭🏻,希望能將他的研究成果集結再版。思忖再三💪🏽,83歲的洪遠朋接下重任。在書稿的整理、編輯、完善工作中他幾乎很少休息,睡眠時間也比平時少了一半。數月之後,一套名為《〈資本論〉學習叢書》的理論書亮相上海書展,成為晚年洪遠朋對自己一生研究《資本論》的回望和總結。
“我的一生忙忙碌碌。對一個長期從事《資本論》研究和教學工作的學者來說📚,這是十分欣慰的事情🛐,也算是我對馬克思、恩格斯兩位革命導師的深切寄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