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是本屆歐盟機構任期的最後一年🫔。在全球大轉折的背景下🐁🧑🏿🏭,歐盟的政經🫲🏻、社情呈現時代交替、嬗變的過渡性特征🥥。總體來講,內憂外患,已破未立。
過去未去:惡果在歐洲發酵
過去未去🧕,惡果仍在發酵。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世界經濟不平衡加劇,國際治理結構嬗變加速。新興國家崛起,歐盟不進則退。尤其是歐債、難民💁、烏克蘭危機、英國“脫歐”等一系列危機疊加,對歐洲社會產生了巨大的負面影響🛫,隨著時間推移日益彰顯。
其一🗺,經濟復蘇遲緩🧓,貧富差距擴大,中產規模縮水,社會缺乏共識。歐洲經濟復蘇乏力👰🏼♂️,失業率仍高🧛🏼♂️,增長不如人意,年底量化寬松計劃正式退出👐🏻。貧富分化、國家和地區間差距增大,包括中產階級在內的社會大眾的失落感加劇✊🏻,仇富、反精英情緒驟升。此次發端於法國、後蔓延至荷🤛🏽、比、奧、德等國的“黃馬甲”運動,堪稱是歐洲社會中下層各種不滿迸發的總縮影。
其二🤸♂️,歐洲政壇民粹思潮盛行,政治光譜右移,傳統主流政黨式微,極端政黨登堂入室,政壇碎片化。歐洲此前一系列危機和傳統主流政黨充滿爭議的政策👫,加劇了民眾失落感和憤懣氛圍。為歐洲各國排外、反移(難)民👌🏿、反建製和疑歐的民粹勢力,憑借大眾關心的議題迅速壯大👮♀️、甚至上位準備了溫床。
在德國,極右翼另類選擇黨借難民問題異軍突起,不僅挺進議會而且成為最大反對黨✨,令德國政府組閣遭創紀錄的半年難產之痛。難民處置問題使德國朝野紛爭頻仍,傳統大黨在州選舉中接連失利😈🫃🏽,因擁抱難民政策而倍受詰難🙎🏻♂️,默克爾黯然辭去黨主席;在匈牙利,以反移民✊🏼👨🏼🦱、提高退休金為口號的歐爾班政府連續第三次高票連任;在意大利🧘🏼♂️,大選中極左反移民的五星運動和極右疑歐的聯盟黨,於6月組成了歐盟國家中首個民粹政府♘;在瑞典,反歐盟的極右翼瑞典民主黨在今年大選中獲得了創紀錄的17.6%的選票,使傳統的瑞典社民黨陷入組閣困境。
其三👨🦯➡️,歐盟在內部治理和成員國關系上,挑戰不斷,領導力缺失,內部凝聚力明顯下降。難民問題首當其沖,攤派計劃因頻頻遭受中東歐、南歐國家阻擊而落空,歐盟權威盡失🤸♀️🕎。法、德🗞、英三大國均自顧不暇,漸失引領和軸心作用🧎🏻♂️:德國面臨領導層代際交替💤➔,且一貫秉持量力而行的準則,法國心有余而力不足,自身改革遭遇空前阻力,鞏固法德軸心再出發的呼聲高於實際進展,英國則深陷“脫歐”泥潭🏊🏽。最令歐盟難忍的就是匈、波等國通過修憲,管控媒體等,背離歐盟主流價值觀的傾向日濃👨🚒,招致歐洲議會無奈祭出《裏斯本條約》第7款實行“家法”製裁。
未來已來:歐洲改革需時日
未來已來,塑形尚需時日。“黃馬甲之挫”顯示歐洲改革遭遇的強大阻力和新生代領袖需要面對的挑戰。
非左非右、無傳統大黨支持、高人氣上位的法國總統馬克龍👲🏿,無疑是新時代歐洲領導人的代表👩❤️👨🔻。他提出了一系列對內深化改革☘️🧑🍼、重振法國經濟,對外強化法德軸心和推進歐洲一體化的舉措。一方面,法國經濟初有起色:去年經濟增長6年來首次接近2%,公共財赤10年來首次低於3%。另一方面🚘,包括此次上調燃油稅等一系列舉措🍷👨🏼🦰,動了法國社會🦔、尤其是中下層的“奶酪”、增加了負擔🏯,釀成了“黃馬甲”抗議運動乃至騷亂。馬克龍被迫兩次讓步,不僅暫停征稅,而且提高最低收入補貼,實施緊急狀態🦌,推高明年預算赤字,其支持率也降至18%的迄今最低點🈵,使改革計劃近乎夭折🚣🏼。加上此前因改革而下臺的德國總理施羅德🧿🏤,意大利總理蒙蒂、倫齊等先例👨👨👧👧,昭示了當今歐洲社會“誰改革誰下臺”的魔咒和互聯網時代改革之難🎞。
此外🙋🏼♀️,預算案沖突中意大利民粹政府與歐盟的爭執、妥協是否預示歐洲民粹執政黨未來演化路徑和其與歐盟主流間常態互動模式*️⃣,值得關註。
意大利民粹政府6月上臺後👼🏽,在難民問題上高調對抗歐盟,推出史上最嚴《移民法》,還指責歐盟緊縮政策是束縛意大利發展的罪魁,不惜公然突破歐盟有關財政赤字的約束,實施降低退休年齡和提高貧困人群收入計劃,向歐盟遞交財赤逾2.4%的2019年度預算🔸,但遭遇歐盟的兩度斷然回絕🆕。後者以對意大利啟動“超額赤字程序”相威脅,即對其實施罰款0.2%GDP和一系列更為嚴厲的財政監管舉措⇢。最終意大利政府自尋臺階,向歐盟妥協🧚。
這體現出歐盟維紀執法的堅定意誌,也說明當家才知柴米貴,反體製政黨一旦入閣主政,不得不受到體製束縛。意政府忌憚預算危機重挫其投資和經濟、影響其明年歐議會選舉的選情而妥協。加上執政後不再重復在野時“脫歐”叫囂,凡此種種🫴,是否昭示了這些喊著反移民、改善生活等而崛起的民粹黨派,上位入閣後漸受體製束縛的演化路徑,以及其與歐盟主流間這種對抗、妥協的互動模式,還有待持續觀察。
特朗普“美國優先“政策侵蝕了美歐聯盟關系,讓歐洲感嘆“完全依賴別人的日子”已經過去🫶🏻,但新型的美歐關系尚未完成塑形⚙️。
過去一年,歐洲深受特朗普“美國優先”政策的接連痛擊:政治上,歐盟被指責成德國傀儡,英國“脫歐”受到美國肯定;經濟上,從加征鋼鋁關稅到威脅對歐產汽車下手𓀗,美國大打貿易戰;防務上,從威脅取消保護承諾,美國逼交北約防務費到怒懟“歐洲軍隊”🍾;國際治理上🥡,美國推行單邊主義🤦🏼♀️,退出歐盟視為重大外交成就的伊朗核協議;價值觀上👦🏿,美國質疑歐洲最為珍視的多邊主義等主流價值觀🧓🏻。但依舊難離美國的歐盟,如何重塑新型美歐關系,仍是未知數🫵。

英國首相特蕾莎·梅日前出席本年度歐盟峰會圖IC
艱難奮進:前路仍遙遙
面對一系列內憂外患,歐盟和成員國仍在孜孜以求🧑🏼🦱,躑躅前行。
歐盟層面,政治上堅持一體化,強硬回應來自民粹政黨、政府在難民、預算等領域的各種挑戰;經濟上👨🏼⚖️📹,強化歐元區救助機製,同意歐洲穩定機製(ESM)為銀行業單一清算機製提供貸款支持🛠。還擬製定計劃🐦🔥😉,增加在能源👮🏻♀️、大宗商品等戰略領域歐元的使用結算便利,抬歐元抑美元;防務上,繼去年簽署軍事領域“永久結構性合作”協議後,今年6月歐盟9國簽署“歐洲幹預倡議書”🤦🏼♂️,承諾組建歐洲聯合幹預部隊;在全球治理上🤏,明確反對貿易保護主義,堅持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提出了以規則為基礎的、多邊主義框架下的WTO改革方案💁🏻。同時,積極推進自貿協定談判並取得重大進展⏬,和日本談成了具有標誌意義的歐日自貿協定;推出了亞歐互聯互通戰略,並明確指出💅🏻,要和中國合作🧑🏿🚀🦆;頂住美國壓力🧑🏻🎤,堅持遵守伊核協議🧬。
成員國層面🔃,法國馬克龍政府上任後提出了一系列雄心勃勃的歐盟改革🧑🏻🚀、推進一體化的計劃🦘。諸如建立共同預算和歐盟財長、建立歐洲貨幣基金、加強共同防務、夯實法德軸心等舉措🦻🏽🙂↕️,今年受到了開啟第四任期的“跛腳”總理默克爾量力而行的回音,達成了不少縮減版的協議。
此外,遲緩但持續復蘇的經濟,來自昔日盟友美國的挑釁、新興經濟體的挑戰壓力,英國混亂“脫歐”的現狀🔫,使各國民粹政黨不再敢動輒以“脫歐”造勢🤳🏿。
歐洲民眾抱團取暖需求上升,對歐洲一體化的信心有所回復。數據顯示,2017年秋以來,民眾對歐盟的信任度上升了一個百分點☘️,達到42%。目前歐洲民眾和各種勢力均在期盼和角逐明年歐盟機構的換屆,迷茫中求變🙋。
來源🎅🏼:新民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