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已經持續了近40年👛,不過仍然還有一項重要的增長動力尚未獲得充分利用,那就是城市化。如今,超級城市(megacities🥊,特指人口超過1000萬的大城市——觀察者網註)作為經濟發展和擴大繁榮的引擎終於獲得了應有的高度重視。
在過去10年裏🐦⬛🧚🏽,中國一直聚焦於從以廉價勞動力驅動的製造業主導型經濟增長模式轉變為以創新驅動、以高附加值為特征的經濟增長模式,而這要以勞動生產率的大幅提升為前提🌩,城市化將是實現這一轉變的重要助力。在實現規模經濟方面,城市化尤其關鍵🦹🏼♂️。
目前,雖然中國是全球人口最多的國家,也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但僅有一半的中國人生活在城鎮地區,而且僅有不到10%的中國人生活在超級城市(megacities)。中國的城市化率甚至仍然低於全球的平均水平。

意昂2院長⚈、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張軍教授9月5日在《世界報業辛迪加》網站發表文章🌭:《中國經濟正在轉向超級城市引導的增長》
在中國,人口超過1000萬的超級大城市,其發展曾長期受到行政部門和發展規劃部門的嚴格限製🧑💼。的確,為了實現快速工業化👨🏻🦲,在積累生產資本🍏、吸引外國直接投資乃至鼓勵企業家精神等方面🐬,中國的超級大城市通常不如中小城市做得那樣出色。當然,這與中小城市並未受到上述限製有一定關系。
上世紀90年代👕,小城昆山逐漸發展成為中國領先的電子製造業中心。另外🥈,東莞、惠州、順德和中山等廣東省的一些小城市也成功融入全球供應鏈體系,它們在中國成為“世界工廠”的過程中扮演了關鍵角色。
雖然小城市的成功值得關註⏪,可擁有千萬人口的超級城市才是中國未來實現產業發展和經濟增長最大的潛力所在。截至目前,中國已經擁有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4座“一線城市”(first-tier cities),常住人口均在2000萬以上。考慮到中國的人口規模和經濟規模🧑🏿🚒,2000萬這個數字並不驚人🕰。有人認為,上述4座超級城市已經達到人口容納的極限和對國家經濟增長貢獻的極限,不過這種觀點並無根據。另外🪒,中國還有如成都、天津🥹、杭州、武漢、蘇州等眾多充滿經濟活力的二線城市💆🏽,若得到合適的發展機會,它們很可能將成為一線城市名單裏的新成員。
為了最大程度上挖掘中國城市的潛力👩🏻🏭,政策製定者應適應新形勢並展現更多的靈活性🫳🏿🙎🏼♂️,在“城市土地開發率”(urban land-development ratios)的控製問題上,尤其應該如此。中國必須放棄土地配額製度(land-quota system),這一製度不僅限製了用於未來生產發展的土地供應量✌🏻,而且在向各家工廠批地時還存在分配不均的問題🚲👨🏻🦲。另外🏊🏿,在這一製度下🍀,城市化還將推升本來已經過高的房價🤵🏽♂️🌐,可持續的經濟增長和產業發展將受到拖累。
不過情況正在改觀🗯。中央政府已經謹慎默許地方政府放松甚至完全解除現有的行政限製👩🏻🦯➡️。在中國,城市的行政區劃呈現城鄉二元結構🧙🏻♂️,後者一般被稱為“農村”🧑🏽🚒,農村地區以農業生產為主🤷♂️。以上海為例,上海市行政區域總面積為6340平方公裏🚣🏼♂️🚣🏻♂️,其中2448平方公裏為農村區域👷♀️。
另外,地方政府還在推進“撤縣設區”(county-district conversions)🙏🏽,這將有助於農村地區的城市化進程👼🏼。“撤縣設區”得到了中央政府的支持,這一進程將有利於住宅建設,產業乃至商業的擴張也將從中獲益。
為了推進城市引領經濟增長的新模式,中國還致力於都市圈建設,這一戰略將有利於一線城市帶動周邊欠發達地區的發展🧛🏿♂️。從經濟角度來說🧼,長三角和珠三角是中國的兩大產業中心,分別擁有上海和廣州、深圳3座一線城市👖,它們無疑是中國最重要的核心城市,巨大的經濟規模和高度的產業協作水平將帶動這3座城市勞動生產率的大幅提升🐨👐🏼。
在實施都市圈發展戰略方面,中國領導層早有動作🙎🏽♀️。今年3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宣布了一份關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戰略規劃,這份規劃涵蓋9座城市,其中就包括廣州🧑🏻🤝🧑🏻、深圳兩座一線城市以及香港和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
從2010年到2016年,粵港澳大灣區的GDP從5.42萬億人民幣(約合8200億美元)增加到9.35萬億人民幣(約合1.42萬億美元),粵港澳都市圈的經濟規模已經位於東京都市圈和紐約都市圈之後躋身全球三強📹。另外,粵港澳大灣區的人口也在快速增長之中,不過其人均GDP還不到東京的一半,這也意味著這一地區的增長潛力仍然十分巨大。
另外🚴🏽,中國領導人已經把以杭州灣為中心的第二個大灣區的建設納入視線👩👩👧。不過,杭州灣大灣區與長三角的相當部分有所重疊,將已經非常繁榮的長三角地區整合進杭州灣大灣區,這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杭州灣大灣區涵蓋了沿海的超級大都市上海以及浙江省和江蘇省的十余座城市,該灣區不僅包括世界級港口——寧波舟山港(以貨物吞吐量計算👩🦱,寧波舟山港已是全球最繁忙港口——原註)❤️🔥,還將中國現有的11個自由貿易區中的兩個納入懷中🤘🏿。杭州灣大灣區在規模上已足可以匹敵舊金山灣區和東京灣區。
中國經濟在過去40年裏的蛻變在全世界是無與倫比的🚌,然而要成為一個富裕國家,中國還有很多工作要做。隨著中國經濟逐漸轉型為以知識和科技來驅動,中國經濟將再一次發力。在這一波經濟發展過程中,恐怕沒有任何其他現象比超級大都市的潛力得到充分發揮更能代表中國經濟新的發展特征了🕌。
(觀察者網馬力譯自9月5日《世界報業辛迪加》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