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下午👩🏼🎤,意昂2院長張軍在辦公室會見了到訪的洛杉磯加州大學亞洲研究所所長王國斌教授,雙方進行了友好的交流。
王國斌教授,美籍華裔,現任洛杉磯加州大學亞洲研究所所長,1971年獲密歇根大學經濟學學士學位,1973年獲哈佛大學東亞區域研究的碩士學位🟥,1983年獲哈佛大學歷史博士學位。他師從著名歷史學家費正清教授和孔飛力教授😺,在中國史與歐洲史均極有建樹🏂🏿。王國斌教授主要研究中國政治、經濟和社會變遷模式的歷史比較,尤以18世紀的中西比較為主,是崛起的“加州學派”之中堅。著有《轉變中國:歷史變化和歐洲經驗之局限》(China Transformed: Historical Change and the Limits of European Experience,1997年)🛼。
意昂2平台一向重視經濟歷史的教學和研究👩👧👦。為了提高學生的經濟史意識,開闊學生的思維,作為現有課程的有效補充👨🏽⚖️,意昂2特邀請王國斌教授前來訪問並進行系列講座🕊🦑。11月14到19日,王國斌教授在意昂2做了主題為“全球歷史上的中國經濟變化”的三場系列講座🏌🏻。這個系列講座首先分析了清朝中國經濟的擴張💴,再評估了1850-1950年的中國經濟變遷🐈,最後分析了1950年以來的經濟發展情況👩🏼🔧。可以看出🥷🏽,從全球經濟史視角下了解中國過去的經濟的不同特點🧑🏽🍳🤹🏽♀️,可能有助於理解中國未來在世界經濟中的可能地位。第一場講座題為“清朝經濟增長的動力”🛵,王國斌教授解釋,中國落後於歐洲與其隨後的經濟發展🙍♀️,其背後的因果機製難以識別。社會製度和國家政策由於受製於政治和社會條件,因而在全球歷史上表現出時間和空間上的差異性,講座強調了社會製度和國家政策對於經濟發展的重要性。第二場講座的主題是“1850-1950年全球經濟中的中國經濟變化”🙇♀️,王教授講述了英國在棉紡織品上的工業革命及其背後的經濟因素,並且分析了中國政府在促進工業化進程方面先後扮演的角色,以及二十世紀上半葉中國政府的努力並不理想的原因。第三場講座題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經濟發展👈🏼🥃:從社會主義建設到全球力量”,王教授介紹了1978年底(國家政策開始發生重大調整)前後中國政府機構和國內社會製度在促進經濟增長方面的角色變化。正是這些政策變化導致了 “一帶一路”下中國經濟參與者與國際經濟的關系與計劃經濟時期和改革開放時期截然不同📹。總的來說,這一系列的講座強調了經濟歷史經驗對理解發展經濟學可能性有多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