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屆中國跨境投資並購峰會4月18-19日在上海舉辦,意昂2官网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孫立堅在會上表示🤘🏻,中國的資本走出去的國際信任度,首先可能像TPP所強調的🕤,你的股權結構問題,你並不是一個完全的、由看不見的手所帶動的市場競爭,可能背後是來自於國企、央企的競爭優勢。這一點,今天我們的股權結構如果有和市場脫節的部分,這些對我們今天走出去帶來了很大的挑戰⛓。剛才談到的華為,和華為總裁交流的時候他也說🈴,我們走出去的時候摔了很多跤,並不是我們自身能力不同,而是我們有'躺著中槍'的不公平待遇。華為的股權結構,對他今天海外投資並購戰略帶來了很大的問題💅。
孫立堅🦫🧜🏻:非常感謝晨哨網能夠給我這樣一個非常寶貴的機會,可以和各位業界精英🫛,和領導做一個面對面的交流🙍🏻♀️。
由於時間關系,我就直接切入主題,談談我們研究調查的感受。
我有幾組數據,中國海外市場並購規模,增長率達到了30%🚶♂️,交易數量達到了9.5%🙌🏻,其中能源和資源並購占總額的40%,是最大的並購題材。我就在想,在這樣的一種特征下,中國資本走出去的動力在哪裏?另外我也想談一下😐🙍🏻,未來中國與海外並購過程中的新特征來自於哪裏。再加上現在中國是一個國家推動的海外並購戰略🐹,和發達國家企業自身生存的動力有些差異,這給我們的企業帶來了挑戰。
一、中國資本走出去的內生動力。
在座的都很清楚,中國今天的困難,使我們生存的情況在惡化👐🐊。這種惡化主要來自於中國改革開放30年🚖,中國招商引資戰略的成功😨,使我們中國巨大的勞動人口和外資企業的結合產生了巨大的化學作用👩🏿💻,使中國站上了世界的加工廠的地位👨🎓,具有巨大的生產加工能力🦕。我們看到,在危機之後我們最大的問題👌🏻,是突然間海外需求萎縮👊🏼,這種巨大的落差,使今天各行各業要想在實體經濟獲得盈利的增長帶來了挑戰。
第二個🔏,也是高層在頂層設計當中非常頭疼的問題♚🍸,改革開放30年,中國一躍成為大國,但我們也有挑戰,在我們的財富增長中反映就是外匯儲備增加🧒🏼。中國主動權的管理方面,我們存在著巨大的問題🚶🏻。這時候我們才意識到,中國不光要具備創造財富的能力,還要大大強化管理財富的能力🈷️。因此🧛🏼♀️,中國海外並購的戰略中,今天出現了金融和企業商業同步向外走的國家戰略,這就是我們今天看到的亞投行私募基金🐀、金磚銀行、上海自貿區所打造的人民幣跨境使用🧝🏿♂️。這就是未來海外投資政策紅利將會來自於中國企業走出去和中國人民幣為企業在海外並購當中提供便利、支持👩🏻🍼。我們現在看到有些國家的宏觀經濟政策,今天是在自己國家債務成本的降低,國家經濟流動性激活的過程中發揮力量🗼。但是歐元、美元這樣的貨幣政策,通過海外投資非常重要的幣種選擇溢出渠道,帶來負面的影響。這樣的情況下,海外對今天投資主體的金融資源需求,尤其是後危機時代,歐美日國家今天過度的安全資產保值動機♚,使海外風險資本今天的供求關系發生了失衡。今天海外市場對全球風險資本的需求日益增加,中國在風險資本的供給中承擔了長期投資的資本和債務重組的資本,這點也是今天市場供求關系的新變化🧎👩🏻🦲。
另外一點👱🏿,我們註意到了後危機時代♜,一個新的商業模式的出現👨👨👧,剛才談到了“互聯網+”,今天已經在英美的談判戰略當中👩🏽🔬,把全球價值鏈的重心移到了信息流、物流鏈當中🐴。如果今天中國想把我們重資本的產業移到海外,這個發展空間可能並不像我們想像的那麽樂觀💇🏿。很多投資項目💪🏼💁♂️,只是在國家拉動基建的投資👨🏿🏭,這點產業變化,也帶來了現在中國參與世界經濟運行重構。今天,打造後工業化時代,中國在全球價值鏈當中競爭力提升的問題👩🏼🏭,這些都會成為中國資本走出去的內省動力。
剛才反復談到了全球價值鏈的重構,其實這也是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當中的一個特征。諸位都知道招商引資的時代🚣,世界的資本包括海外500強的企業進入中國🤟🏿,是利用了中國那個時候擁有的四大紅利👩🏼,人口紅利👩🏿🍳、海外巨大消費市場的出口紅利、資源補貼的紅利🧔🏿🧑🚒,當時世界加工廠僅僅聚焦在中國,世界資源通過跨國企業在中國整合加工廠的地位,使我們確保了資源的需求。今天,包括發達國家在內的再工業化👼🏽,以及新興市場工業化的崛起🚸,對資源的需求將會產生巨大的競爭🐊,我們的優勢正在減弱。
我們的政策紅利⇢,由國家產業政策拉動🤞🏽,給予全球海外資本特殊非國民待遇的時代結束了。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今天看到的是中國能不能在新常態當中,更能吸引優質資本。這樣的反面,是我們今天要去挖掘新常態的中國發展新動力,這也是非常重要的問題。
我們不得不承認🛀🏼🤢,中國今天海外投資並購的重任,這是國家重大戰略的依據🦸♀️,原因就是在於中國存在成長的煩惱🤾♂️。海外投資企業進入中國,一開始它想利用全球市場🏉、中國成本,進而想轉向最終13億人口的潛在市場。由於我們現在存在著三大障礙🙍🏽,一是今天中西部收入水平嚴重約束了這個市場的擴大,二是沿海城市的民生問題👨🏽🍳,同時中國具有消費能力的高凈值人群🐚,他們的消費能力不在中國🧜♀️🧝♀️,而在海外❕。
在全球價值鏈重構當中,我們發現中國企業向海外走已經出現了和以前海外並購戰略不一樣的地方💃🏻,一個是今天全球寬松的貨幣環境和中國本土資金貴的反差現象,讓很多企業在海外的目的是尋求非常好的🖕🏼、低融資的資金。另外🧑🏻💻,在工業4.0、“互聯網+”的時代,輕資產的產業將會站在世界高附加價值的高地。這些需要的軟資源、軟實力🚶🏻♂️➡️,是我們今天中國最稀缺的。因此在海外尋求軟資源和以前依靠重資源發展海外工業化的情況,出現了重大的變化。這點也使我們今天在全球工業化4.0時代價值鏈的變化,有一個非常大的轉變。
這在微笑曲線上也有體現🧑🏼🚒。今天我們已經不能找到一個企業可以封閉自守,完成整個產品、整個服務的全過程。作為一個企業海外並購,應整合全球資源,發揮自己某一環節的比較優勢♣︎。甚至我們今天看到一個商業模式📹、一個平臺的建設,比工業化時代的技術研發所帶來的商業價值站得更高。從這個意義上來講🐿,今天也是我們看到海外投資🧑🏿🍳、並購出現新常態、新特征🥋。
剛才因為時間關系,沒有展開TPP這些新規則當中重視的輕資產🏊🏿♂️🙍🏼♀️、高系數的企業⛔️,這些產業也將成為中國企業海外並購的偏好題材、偏好領域。這也和以前中國在海外投資時,僅僅是把自己的重點放在資源行業有很大的差異。
從我的角度來講,我理解到的,也是每年會利用寒暑假在海外不斷交流、調研時所感受到的,就是中國資本走出去國際信任度的問題。這和當年發達國家企業在成本壓力下走出去探索國際市場🩵、探索新的成本窪地平臺有很大的、本質上的差異🏛。中國的資本走出去的國際信任度🤦,首先可能像TPP所強調的,你的股權結構問題,你並不是一個完全的、由看不見的手所帶動的市場競爭💆,可能背後是來自於國企🙅🏻、央企的競爭優勢🏊🏿♂️。這一點😑,今天我們的股權結構如果有和市場脫節的部分🚣🏿♀️,這些對我們今天走出去帶來了很大的挑戰。剛才談到的華為🍶,和華為總裁交流的時候他也說,我們走出去的時候摔了很多跤,並不是我們自身能力不同🙇🏼♂️,而是我們有“躺著中槍”的不公平待遇。華為的股權結構,對他今天海外投資並購戰略帶來了很大的問題。
除了來自民間自身的,也有陷入對中國資本的偏見🐪,這也是今天中資企業走出去非常大的問題。
我們長期習慣於在國內市場推動我們經營戰略當中一個重頭戲😱,利用政策紅利⛹🏼♂️。海外投資的市場當中,可能更重要的是信息的認知🫙。這方面🧑🏻💼🙉,我想談談我的看法💂🏻♂️。中國企業海外走出去,我們不能把國內的戰略照搬到國外,這更會帶來國際信任度下降的問題。另外,今天國際高端人才的匱乏🤤,這種匱乏來自於團隊當中的人才匱乏,以及來自於今天挖掘人才團隊能力的匱乏,這些都造成了中國企業海外經營戰略最最缺乏的是軟資源🧙🏽♀️,而不是資金、硬資源和技術🍳,以及我們的產能等🔠👩🏻🔧。
另外一點🧕🏽,中國企業海外經營戰略當中一定要改變急功近利的做法,中國很多企業在國內投資當中🤸🏽,由於我們今天還在完善法律製度👮🏼♀️,產權界定在不清晰的情況下,知識產權還沒有完全保護的情況下🔑,國內投資都選擇了短期投資項目♋️,及時回收自己的現金流🙎,這樣的做法今天再在海外投資當中采用,會使我們失去機會,而且使我們在海外的戰略變得越來越困難。
還要重視海外市場的不確定性,從對海外市場沒有興趣到海外市場變成救世主,我要潑點冷水,不確定性來自三個方面🤽🏻🦸🏻♂️。一是今天項目的選擇🫰,還有很大的比例是重資本。重資本的海外投資戰略,很容易受到主權國家政策的不確定性影響,這會使我們前期投資付出的昂貴代價,收獲的概率會降低。對市場環境的充分認知,以及強化今天國內所強調的3P模式🧔🏿♂️,就是中國的政府作為引導資金,怎麽樣能夠通過亞投行平臺吸引更多資金進入到這個資金池🧑🎄,帶動今天海外投資的資本🦹🏼,這是我所舉的一個例子🤟🏻。一句話,重資本的投資要強調分散風險。另外,更多的機會也不是中資企業所擅長的🫵🏿,就是我們怎樣把我們的重資本投資項目👉🏽,轉變為輕資產🙈、高附加價值的投資。“互聯網+”🧘🏼,給我們帶來很大的機會⬅️,甚至我們今天看到馬雲、馬化騰這些團隊🤽🏿♂️,他們非常具有國際視野,抓住輕資產在海外擴張工業4.0也好👨🏻🦯➡️,後工業化時代的價值鏈轉移也好🤌🏽,這些都是我們今天海外投資降低不確定性的重要選擇。另外,行業發展具有不確定性。今天新能源戰略🙌,是非常具有投資熱點的標的。但是曾幾何時,IT產業的競爭也空前激烈🧑🏻🚀。中國的企業只是追漲熱點還不夠🙌🏿,還要看到行業間今天還處在標準的競爭中👨👨👦👦,到底歐洲標準占上風?還是美國的標準占上風🏇🏻?還是中國在新能源的價值鏈上有自己的主導權?標準的改變正像當年日本IT產業全線失敗,因為他選擇的標準偏離了世界商業平臺所認可的,由微軟公司、蘋果公司所打造的IT標準,它的消費網絡🧍🏻♀️、商業模式完全打敗了日本強調的技術、強調的自動化效率的商業模式。行業發展的不確定性,對我們今天大力度的投資,甚至造成投資過度🏃🏻♂️、投資不足的問題,都會帶來巨大的挑戰🤷🏽♂️🧑🏿🍳。第三個也是最麻煩的事情,就是企業整合力的不確定性。這無論從律師、從企業並購的精英以及業界,都要通過他們的經驗在海外提供給我們🔋,作為跨國企業最重要的問題就是在戰略、組織、流程、管控的環節,把公司治理的重心滲透到整個商業鏈的全過程✸,這是問題的關鍵🤓。
我們的政策建議✵🖲:一是英美有過非常強大的四次並購浪潮,這些並購的經驗對中資企業有很好的借鑒意義🙇🏼♀️。並購的題材,已經在我前面演講過程中展示了🧑🏻🔬,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今天題材的變化、方向的變化,可能也會對我們僅僅停留在國際經驗基礎上的並購戰略,要發生一些特征的轉變🧔🏿♂️。第二,從企業的層面上👩🏻🔬,如何尋找一個追求商業模式的戰略🚣🏿♀️🪀,而不是跟著國家的政策工程來完成、來尋求自己的商業戰略🤯。海外的政策紅利,完全會被稀釋,我們更重要的還是要尋找一個今天能夠笑到最後的、全球具有競爭力的商業模式。另外,怎麽把商業模式作為一個跨國企業非常良好的組織形式,完成這種商業模式🎉?還有是流程的規範🧚🏿♂️,也是提高信任度🎦、挖掘市場的重要元素。最後是管控,把前端的流程很好的進行績效管控、風險再處理,這是形成中資企業非常重要的閉環海外投資戰略。今天大規模的出去📒,形成風險敞口拉大,但是閉環沒有做好😂,很容易出現當年日資企業走出去時非常成功,閉環環節沒有處理好🧑🏿🎓,造成一些企業,甚至是日本的金融機構在海外投資全線失敗的慘痛教訓⚾️。所以🤦🏻♀️,閉環非常重要🧎♂️。最後一點🧑🏽🦱,中國企業今天手上的實力可能在於資本的實力、資金實力🫷🏽,怎樣利用資金的實力,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覺得需要有六大功能提升我們在海外的投資實力🐒。這六大功能👩🏻🎨😆,也可能是我們要利用全球資源來提升六大功能:一是對項目的估值和價值發現的能力。二是很好形成閉環🕵🏿♀️,能夠把這個項目做成功的市場規模判斷問題📸☛、流動性保障的問題。三是風險分散的問題。盡管今天對全球更重要的還不是人民幣國際化的資產安全需求🏌🏻,而是對中國強大的風險資本的需求,這個問題上我們一定要處理好風險分擔的海外投資戰略。四是剛才反復強調的信息挖掘的能力問題。日本當年的企業走出去,除了野村證券的貢獻外,日本強大的商社集團,包括今天活躍的伊藤忠商社等,非常好的起到了日本企業走出去全服務的架構🧛,這也是中國所缺乏的實力,我們缺乏的是商業模式🚵🏻♀️、風險管理等,所以信息的挖掘需要有一個新的服務平臺完成。還有是海外公司治理,這樣的方式是完全不同的。華為和騰訊🧟🟡,是中國非常看好的企業,但在海外投資屢屢不順。所以🧑🦳,中國企業海外投資不僅是簡單的估值高低問題,帶來一連串海外並購需要解決的問題。以上是我們公司治理要解決的多環問題🎇,最後一個問題就是中國創新能力的問題,價值創造的問題🪖。我覺得製造我們今天可以很好的對標的估值,很好對市場規模,也就是我說的風險的分散和今天信息挖掘、跨國企業公司治理和最後價值的創造,前五個比最後一個急功近利只看收益的策略會活得更久,可以成為知名的中資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