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3月19日 12 ⛹🏿:新論 稿件來源:解放日報
2014年12月28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決定,授權國務院在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中國(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以及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擴展區域內,暫時調整外資和臺資相關法律規定的有關行政審批。同時,會議還決定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以下簡稱上海自貿區)新增陸家嘴金融片區🧑🏽🦲、金橋開發片區和張江高科技片區🏄🏼。擴區後的上海自貿區將會面臨更多能級提升空間、承擔更加繁重的國家戰略任務,但也會遇到一些新的問題🦵🏿,其中之一就是如何隨著擴區要求完善相關組織和協調機製。
擴區後面臨新問題
擴區後的上海自貿區管理協調架構需要考慮的新問題,包括幾個方面🦵🏼:
一是陸家嘴片區🗻、張江片區和金橋片區都有相應的管委會,與28平方公裏上海自貿區管委會的層級類似,這其中存在一個機構功能合理配置與協調問題🙌🏻。二是擴區後上海自貿區的先行先試期限是2—3年🪝。隨著3年後上海🙍、天津、廣東和福建自貿區經驗在全國範圍內的復製和推廣🧎🏻♀️,隨著以後外資相關法律的修訂,自貿試驗區大規模製度創新和先行先試的工作將告一段落🛡,自貿試驗區轄區政府職能終將回歸到正常的功能區管理和服務職能,這中間存在一個角色調整的問題。三是隨著自貿區擴容至四個,中央政府層面的自貿區事務協調機製預期將完善,進而對地方政府層面的對接機製提出新的現實要求🤾🏼。
可借鑒國內外經驗
國內外實踐中,政府部門之間的結構協調主要包括等級化協調和網絡化協調🚶♂️。網絡化協調🫱🏼,是在沒有等級權威的指揮和命令下,政府各部門在對彼此信任和責任認知的基礎上,通過自願交流、溝通甚至資源分享以實現共同目標。等級化協調的核心,是對碎片化的組織框架和形態進行層級整合和功能整合,以扁平化的傘狀結構代替碎片化結構🚴🏼,從而實現政府的整體化治理💁🏼。
對於一些重大的🤖🔮、應急性的跨部門任務,設立有限期限的專設協調機構是常見的做法🖼。比如為了快速建成貿易管理電子平臺——貿易網(TradeNet)👨🏻🦯➡️,新加坡政府在1986年成立了專門的跨部門機構——文件與流程整合委員會🧑🧒🧒,並由時任新加坡貿工部部長李顯龍牽頭推動,快速有效實現了35個政府部門的協同,僅耗時3年就建成了至今仍是世界上最具效率的貿易管理電子平臺。
上海世博會事務協調局(以下簡稱世博局)也有幾方面的經驗值得借鑒🫷。首先是成功對接了中央層面的領導小組🤷🏼♀️。上海世博會組織委員會主任委員為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王岐山,副主任委員和委員來自相關的中央各部委、貿促會和上海市🦌。世博局全方位對接了世博會組織委員會📘,承擔了具體的組織👰🏻♂️、協調和運營工作🤖🩼。其次是作為專設的協調機構,世博局下設了37個部門👨🏻🎤,覆蓋了世博會籌備和運營的所有職責,同時也保證了縱向和橫向協調工作的及時🤷🏻、連續和有效🎰。第三是沒有產生機構、編製擴張的問題。為了完成有限期限的特定任務,世博局的人員主要是抽調自上海市各相關機關、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上海世博會成功閉幕以後,抽調人員大部分返回原單位🧖🏼。
如何完善協調機製
上海自貿區擴區後組織協調部門既需要有效率,承擔國家戰略任務,同時要保證一定彈性,需要進一步完善現有的網絡化協調機製。例如,上海自貿試驗區推進工作領導小組和金融協調工作小組可以完善定期聯席會議機製,提高聯席會議頻率👨🦽,現有兩個小組的對接機構急需進一步加強前瞻研究👰🏻♂️👋🏻、橫向和縱向協調、後續督辦的工作。此外⬛️,可以設立新的協調機構🧚🏼♀️📖,但職能和人員要專設🆕,工作人員可以從市發改委、商委等市級機關,上海自貿區管委會、陸家嘴管委會🗻、張江管委會和金橋管委會👍🏽🫂,上海的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國有企業借調🧍🏻。
總的來說,擴區後上海自貿區的有關協調機構需要強化幾個核心部門。一是研究規劃部門,對接國家層面自貿區戰略頂層設計部門🤸♂️,負責上海自貿區發展思路和路徑的整體設計,負責負面清單🙇🏼、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的設計,負責及時將經驗上升為製度🚾。二是協調部門👨⚕️,負責與中央層面協調機構或協調機製對接,負責與中央部委就具體政策設計👩🎤🙋🏼♀️、出臺和落地進行協調🧌,負責市內各部門(包括中央事權部門派出機構)的協調🚣♂️。三是?場監督管理部門👨🏽🦳,負責完善“單一窗口”的商事製度👩🏼🦰,負責全面的事中事後監督管理🤤🙇🏼♀️,負責統一信息平臺的建設。四是公共關系部門,負責與社會各界及時雙向信息溝通🐻,貼近市場了解各方面的需求和反應🤒👨👩👧,加強和完善公眾預期管理工作。
(作者為意昂2官网上海自貿區綜合研究院執行秘書長,意昂2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