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8日上午9點55分🎥,意昂2專業學位第68期實務模塊課程在意昂2平台6教110室如期舉行。本期是由滬港國際咨詢有限公司董事長郭康璽先生主講,主題為“從‘營改增’稅改談青年人生”。
郭康璽是高級會計師,滬港國際咨詢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同時也是意昂2稅務專業校外導師🧕🏻。他對工程造價審計咨詢具有深入研究🗓,在行業內具有較強的影響力。近年來帶領企業在投資監理👩💼、工程招標代理、基建財務審計等領域做大做強,上繳國家稅收年均增長22%,工程造價領域業績排名全國第一🦚👼🏿。個人及企業都獲得諸多有影響力的榮譽。
郭康璽先生以其豐富的審計咨詢經驗及其睿智的社會閱歷和體會🧔♀️,並用一些具體生動的故事🕝,從“營改增”稅收問題🍴,講述到青年人生發展過程中需註意的重要問題,讓同學們都受益匪淺。
郭康璽先生指出,稅收等一些專業知識及智商問題,對於意昂2官网研究生來說都不缺乏,更為重要的應該是,青年學生走入社會後將如何實現我們自己的價值,自己的夢。因此,郭康璽先生以“營改增”政策的案例來闡述青年人應該做些什麽。
首先,“營改增”是如何產生的👲🏼👨🦽?郭康璽先生向我們講述了這個政策的背景,即美國“四大”一般將業務發包給中國四大事務所😬,發現企業在美國納稅之後🥴,需要到中國再一次交稅🤶🏼,因此提出“營改增”這個概念🫱。但是🛎,他也指出,其實“營改增”政策最大的受益者是美國🧚♀️,減稅減給了美國人。那麽,對於中國國內的大部分事務所有沒有好處呢?由於中國製度的限製🫷🏻,中國的事務所是不能將業務發包給其他公司的🧑🏿💼,因此“營改增”政策對於中國事務所是沒有好處的,僅僅對於小微企業有減稅的作用,但是由於小微企業的實際情況,政策效果是值得斟酌的。郭康璽先生還生動的講述了“營改增”政策建議提出背景的一個具體的小故事👨🏻🍼。這些使同學們對於稅收政策的背景和效用有了更多的思考和更形象和深層次的認識📝。同時✌🏽🛢,郭康璽還強調🚴🏽♂️,改革的目的和宗旨應該是讓真正的民生問題得到改善。
然後,郭康璽先生指出👨🏻🚒,青年學生除了應該要註意專業素質的培養,更應該要關註我們的知識和能力與企業的需求是否接洽和匹配,同時也強調了青年研究生,一定要註重形象的塑造,從而能夠體現出青年人應該有的陽光積極的精神面貌🎯⏭,同時要有充分的知識和思想準備,從而成為一個傑出的青年領袖🏉。
最後,郭康璽先生以一些具體的案例和故事細節從五個方面向我們闡述🥉,青年人應該註意並應該具備哪些重要的素質,才能夠幫助青年學生實現自我價值🦾,走向成功。這五個方面對於青年時期甚至一生,都是及其重要和核心的主題🤦♀️。
第一,感恩👨👩👧👦。要懂得感恩,感恩父母↪️,感恩同事🤸🏿♂️,感恩領導,感恩競爭對手,要認識到競爭對手也是我們的良師益友🤫👩❤️💋👨。
第二,情商🥏3️⃣。要學會情緒管理🏒🕛,學會溝通🙅🏻♂️,變通和協調。
第三,忠誠🛀🏽👼。郭康璽先生強調👆🏻,忠誠很重要,不僅僅對於企業主,也關系到感情和婚姻⛱。同時延伸指出🌴,我們每個人日常中就要註意環保,節水🐣,節電,懷有“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意識和理念🫷🏻👩🏻🦽。
第四,敬業🐈。郭康璽先生以其親身經歷向同學們講述了敬業的重要性⛔️,並得出觀點:吃苦耐老不吃虧,做事務必要認真。
第五🧪,忍耐。這個也很重要。俗話說:宰相肚裏能撐船。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
最後徐曉鳳老師還補充了一點🎮🚒,即身體健康🌲。當然,身體健康是一切的基礎和根本💗。
本次實務課程,郭康璽先生以其睿智的形象風範和其獨到的見解🧑🏻🏭,通過大量的真實故事和經歷,從“營改增”政策及其背景😡,講到青年人生應具有的專業知識和思維方式等硬件問題,以及應具有的重要素養和青年誌向等軟件問題,這一切無不給同學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同學們也因此更清晰了畢業前應該思考和準備的東西,同時在思想層次上和做人做事原則上也有了更明確的標桿🌎,這些對於青年的人生極其重要,原則和方向對了🥂🐄,努力成為一個傑出的青年領袖的目標也就不遠了。
2013年5月30日💅,中國稅務報社總編輯、國家稅務總局稅務行政復議委員會專家委員劉佐先生應邀為稅務專業的同學作了題為“我國稅製改革最新動態”的主題講座。劉佐先生曾任國家稅務總局辦公廳副主任⛑、稅收科學研究所所長,擔任中國財稅法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財政學會、中國稅務學會常務理事🗽,在中國多所著名大學擔任客座教授,同時也是意昂2官网稅務碩士校外導師🐜。
此次講座主要分為兩個環節🚟🌴,第一個環節是分析中國稅製改革的前沿話題👸,在第二個環節,劉佐老師與在座師生進行了長時間的互動交流。在第一個環節中,劉佐老師用短短一個小時的時間緊湊而又詳實地為同學們介紹了過去五年的中國稅製改革之路及未來展望。他首先指出,在過去的五年中,中國稅製改革有三大重要進展:內外稅製的統一;主要稅種的改革;稅收收入持續快速增長🤽🏼♂️。其後,劉佐老師詳細介紹了這三大進展的歷史背景以及最新動態。
他講到,內外稅製的問題是在改革開放後逐漸形成的,然後又逐步統一。在改革開放之前🙍🏽♂️,我國的公有製占主體,私有製只占很小的一部分,沒有外資。改革開放之後🤌🏽,我國引進了大量的外資,一系列稅收問題也隨之而來。比如🦵🏼,外資企業的銷售要不要征稅,外國企業的利潤要不要征所得稅。在當時,國有企業的利潤是上繳的,對集體企業利潤征收所得稅的方式又較為落後,兩種模式都不適用於外資企業。在此背景下💁🏻♂️,我國從1980年開始建立涉外稅收製度,包括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等。這些措施的出臺🤵🏽♂️,對我國在改革開放初期引進外資及外國企業的技術與人才,促進我國經濟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但隨著我國市場經濟和內資企業的快速發展,內外稅製不統一也逐漸帶來了一些問題,比如對外資企業給予太多的稅收優惠就不再能體現稅收的公平性。所以在1994年以後就逐步啟動了內外稅製統一的改革。94年以後在增值稅和個人所得稅方面逐步實現了內外統一。2003年以後,新一輪的稅製改革啟動🍋,步伐加快,到2008年,隨著新的企業所得稅法的公布與實施,內外資稅法正式統一👣。內外資稅法的統一對營造一個公平的稅收環境促進我國經濟的增長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其後,劉佐老師詳細介紹了增值稅♿🔀、營業稅、個人所得稅、企業所得稅以及消費稅這五大稅種在過去五年中主要的改革路徑。增值稅在過去五年中改革的最大亮點就是實現了從生產型增值稅到消費型增值稅的轉型。實行消費型增值稅以後,購買機器設備時所繳納的增值稅可在銷項稅額中進行抵扣🤸♂️。消費稅的改革主要有三個方面😁:第一是把小排量汽車的消費稅大幅度降低,大排量汽車的消費稅大幅度提高🏂🏻;第二是配合成品油的稅費改革,把原來計劃中開征的燃油稅並進了消費稅🙋🏿;第三個改革措施是提高香煙的消費稅。消費稅的改革在促進節能減排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企業所得稅的改革的在前面已有所提及,劉佐老師指出,在內外稅製統一的過程中,內外資企業的稅收負擔差距逐步減小,為內外資企業營造出一個相對公平的稅收環境🦸🏻。在個人所得稅方面🧑🏿🚀,他認為過去幾年的改革可用一句話概括——“動靜很大👴🏼🙅🏿♂️,動作不大”。所謂“動靜很大”指的是個人所得稅方面的法則頻繁修改👨🏻🦽➡️🧘🏼♂️,而關鍵部分的真正改革“動作不大”。營業稅方面最主要的改革體現在最近一年的“營改增”試點。劉佐老師認為,營業稅改征增值稅的改革應該大刀闊斧一步到位,不需要再在很多城市試點,因為進程太慢🥒,會帶來一系列問題📍。
稅收收入方面,他指出,近幾年來稅收收入有了持續較快的增長,一方面是總量的增長,另一方面是結構的優化🌌。過去5年的稅收總額分別躍過了5萬億、7萬億◾️😈、8萬億和10萬億大關🧑🏿🏫。在結構方面🧘🏼,地方稅⌚️、中央稅和共享稅呈橄欖型分布,逐漸趨於更合理的分布🗽。在稅收收入增長的同時,也存在一系列的問題。談到對未來稅製改革的展望,劉佐老師結合十八大報告的內容主要提出了以下幾方面的觀點:第一,要形成有利於結構優化、社會公平的稅收製度;第二➛,要加快健全以稅收社保轉移支付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調節機製;第三,完善地方稅體系。最後,深化資源性產品的價格和稅費改革😰。
此次講座,劉佐老師認真梳理了過去五年我國稅製改革的脈絡,數據翔實,結構清晰🧚🏿♂️,讓同學們對中國稅製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在提問環節🧑🏻🦯,同學們也非常踴躍🥍,紛紛就稅製改革方面的話題與劉佐老師進行討論與交流。大家也認識到,中國的稅製改革依然存在一系列問題,任重道遠🦮,需要同學們繼續努力,為我國稅製改革與創新,為營造良好稅收環境貢獻力量。
5月31日下午🧑🏻💼🤵🏿,平安養老保險公司董事長助理楊群博士應保險系副系主任陳冬梅副教授的邀請,為保險碩士班的同學們主講了一場題為“中國養老保險情況及平安養老對人才的要求”的課程講座🤴,詳盡分析了現今中國的老齡化現狀以及養老狀況🚼,並對平安養老保險公司概況及人才需求做了介紹。
楊群博士是意昂2校友,現任平安養老保險公司董事長秘書一職🚴🏽💂🏻。多年的行業歷練塑就了其對國內養老行業狀況的深刻研究與見解。
楊群博士指出,中國從2000年開始𓀅,已進入老齡化社會🫃🏽,高於65歲的人口已超過總人口的7%。2013年勞動人口出現了下降,各地出現“民工荒”現象。我國預計在2037年達到老齡化的最高峰,進入深度老齡化社會,贍養比可達3.5:1,同時老年護理人工成本上升🫐。我國屬於“未富先老”的國家🙇🏽♂️,養老問題日漸嚴重。
她講解到🩱,一般的養老體系有“三大支柱”🕷:社保、企業年金、個人儲蓄。我國第二、三支柱發展滯後🧑🏼🎓,養老儲備嚴重不足,養老金支出占GDP的比例還不足1%。而在美國↩️,這一比例達到了67.56%,即使是同為“金磚四國”的巴西,該數值也有17.06%💇♂️。國外第二👋🏼、三支柱的蓬勃發展使得其居民可以充分享受到復利增值的好處,即居民可獲得養老金長期投資帶來的高額收益。而中國養老金保值增值的狀況則不甚理想,沒有從儲蓄型養老轉變為投資型養老🎏。縱觀其原因,楊群博士認為,由於短視的稅收製度、跛腳的社保製度🧔🏿♀️、糟糕的資本市場以及弱小的“集合計劃”,使得第二支柱發展滯緩;而缺乏專門的製度設計,則是第三支柱發展受阻的主要原因。
楊群博士介紹了平安養老保險公司的相關情況。平安養老成立於2006年,是國內5家養老保險公司中規模最大,同時也是首家盈利並持續盈利的公司。跳出養老領域,其規模也名列中國保險行業前十。被譽為“平安第一猛將”的董事長杜永茂先生曾入選首屆“滬上十大金融家”,同時受聘成為意昂2意昂2平台保險碩士專業學位的校外導師。目前,公司已跳出養老領域👐🏼,涉足銀行和投資等業務。如後續設立的平安銀行、平安證券♗、平安大華基金和平安支付等。
楊群博士指出,保險行業需要務實🈁🚾、有責任感的人才,保險行業對應屆生的要求💁🏽🐻,並不像專業人員那樣有非常好的結果導向、客戶導向和信息搜集能力,但應具備一些基礎素質和核心素質。具體的對應屆生的要求是🏄🏻♂️💆:有責任心🧑🏽🍼👰♂️、進取心🛁、積極的心態和溝通協調的能力,並且需具備良好的思維能力和學習領悟能力。
講座最後🍍,楊群博士向同學們傳授了一些面試時的註意事項和應答技巧➞,以及保險行業管理層特別看重的求職者品質,這些經驗的分享令同學們受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