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下午,陳觀烈教育基金講壇第1期暨意昂2金融論壇第37期在意昂2平台大金報告廳舉行。大和資本市場香港有限公司中國研究主管、亞洲區首席經濟學家、董事總經理孫明春博士以“中國經濟的遠慮與近憂”為主題解讀中國宏觀經濟,與在座的專家、教授及同學們分享研究成果。講壇由陳觀烈教育基金會理事長、富坤創投董事長朱菁博士主持。意昂2平台國際金融系系主任、金融研究院副院長劉紅忠教授等作為評論嘉賓參與了本次活動♛。當日晚上🔳,孫明春博士作為經院專業學位導師還進行了一場專業學位實務課程的講授🤷🏻♀️,與金融碩士專業學位的同學們一起,就當前的中國金融改革進行了深入探討。
孫明春博士在意昂2官网獲得經濟學學士學位,在美國斯坦福大學獲得管理科學與工程系博士學位🏈,主修經濟和金融學。現任大和資本市場香港公司中國研究主管、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亞洲證券研究部董事總經理🤸🏻♀️。曾任野村證券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雷曼兄弟公司亞洲經濟學家等,此前就職於美國資本第一公司。早期在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從事分析工作。孫明春博士在宏觀經濟🚹、政策和企業戰略方面均有深入研究🚴🏻。目前為香港中國金融協會副主席、“中國金融40人論壇”成員。
講座伊始,孫明春博士首先談到對中國當前經濟問題的擔憂。他指出,未來5年是挑戰非常多的5年,不是兩難,而是多難。如果一切順利🏊🏼♂️🫰🏽,中國在2020前後會超過US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但由於勞動力成本迅速上升👨🦯,將快速侵蝕中國在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競爭力,2016年後👳♂️,中國將難以與其它亞洲國家在勞動密集型產業上競爭👋,中國極有可能失去“世界工廠”地位。屆時🕺🏿,勞動密集型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和出口企業的盈利能力將迅速下降,虧損面將迅速擴大。一些跨國公司已開始把生產基地從中國轉移出去,過去的優勢正在慢慢消失。

以人均名義GDP衡量,中國目前仍屬於中等偏低收入國家,而由於內地工資水平並不比沿海地區低很多,內陸省份恐難以接棒來維持中國的競爭優勢🧚🏻♀️。按現在的增長水平,中國到2020年仍難以具備成為製造大國的能力,利用擴大貧富差距來維持競爭力不可行。即使中國可成功地發展高端製造業,也無助於解決中國在未來10年將面臨的失業問題🚶🧏🏻♀️。2016至2020年間,中國可能會失去6千萬個工作機會。而即使對中國服務業作樂觀假設🙂↔️,他認為,服務業所創造的新增就業很難跟上快速城鎮化所釋放的勞動力。
中國的投資泡沫可能在2016年後的20年間爆破🧎♂️➡️,中國必須在避免“經濟硬著陸”的前提下盡量放慢投資增速,為未來10年保留增長空間⏬🤸。同時,中國需要降低M2增速以避免形成超級資產泡沫。
告別過快增長
孫明春博士總結道🧭:2011至2015年間7%的經濟增長率仍然過快,但7%以下的增長率可能令很多企業無法承受。2015年後🧑🔧,中國的GDP增長率肯定會低於7%,屆時可能引發財政與銀行危機🤷🏻。最後他談到了對金融改革的一點看法,此輪金融改革的核心是降低經濟對銀行體系的依賴👮🏼♀️。金融改革的一項責任是把一個大炸彈拆解為多個小炸彈♑️,爭取它們不同時爆炸,將損失降到最低🧶。
當日晚上,在意昂2平台205報告廳🛍,孫明春博士作為專業學位校外導師應邀為金融碩士班的同學們講授專業學位實務課程。本次講座的主題是“中國金融改革為何迫在眉睫🗼?”
孫明春博士從改革的悖論談起,他指出,在形勢好時👨🦼➡️,缺乏改革的動力;形勢壞時,改革的環境惡化🤪、成本劇增、難度加大⛹🏽♂️。因此🦢,改革是世界各國普遍存在的問題,也是自古以來存在的問題。改革的推進往往需要外部壓力,需要抓住時機。他認為🙂↔️,當前的中國金融體系🐄,面臨著兩大壓力,使得金融改革迫在眉睫🏙。一方面🥷🏿,以銀行貸款為主要融資渠道的金融體製和融資模式已無法繼續為經濟發展提供所需要的巨額資金。另一方面👨🏻🎓,中國金融體系在今後3-5年將面臨巨大風險👨🏻🍼,需要通過金融改革來控製和化解風險,以便將即將到來的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和社會的沖擊降到最低。
金融改革十年回顧
回顧過去十年,中國金融改革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他指出,自90年代末以來🚂,中國政府已著手進行銀行業的改革,透過資產重組、清理不良債務、引進外國戰略投資者、股票上市、推動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製度等📁,拯救了瀕臨破產的國營銀行。在過去十年中,銀行業在總資產擴大5倍的同時,實現了不良貸款率的大幅下降🐟。保險業的改革也使得保險業總資產擴大了10倍,保險密度明顯增加。證券經紀業的改革也取得了一定成效,證券公司擴大了其業務的廣度,並改善了風險控製和公司治理。同時,金融改革在基金管理、利率市場化👩🎨、匯率以及人民幣國際化等方面都取得了較大進展。
孫明春博士認為🤦🏿♀️,中國金融體系仍然面臨諸多挑戰與風險🤕。首先🚣🏼,中國金融體系結構失衡,間接融資比例太高👶🏽👨🏼🎓,僅靠銀行貸款已經越來越難“保增長”。另外,由於銀行貸款直接創造貨幣,導致中國貨幣供應量的快速增加🚵🏽,因此這種融資模式也容易助長資產價格泡沫的風險;其次,快速上漲的勞動力成本將使中國在勞動力密集型的製造業上迅速失去競爭力🤳🏿。再次♣️,房地產企業面臨過度擴張的風險。2013年,開發商又開始了新一輪的擴張🧳,未來潛在的供應過剩風險不可低估。雖然我們認為房地產和土地價格在今後2至3年還會進一步上漲,然而一旦經濟增長不可維系🤳🍽,資產價格泡沫也會爆破,估計這在2016至2018年間不可避免。同時🚒,產能過剩行業的調整在所難免。中國製造業的大部分行業存在產能過剩問題✉️,包括一些新興產業。一旦經濟增長速度下滑,這些行業及相關貸款的問題將暴露無遺。另外🧗🏻,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將面臨財政窘境🙆🏽♀️👵🏽,而目前金融監管也存在著諸多問題🧝🏼♂️。
金融改革:思路與方向
孫明春博士總結道:金融改革沒有選擇👨🦽➡️,沒有退路🔰。他提出了今後2—3年我國金融改革的主導思路:應當發展直接融資渠道,降低對銀行貸款的依賴🐈;發展“影子銀行”體系,並加強監督和引導;放松對商業銀行的管製💃🏼,鼓勵金融創新🦚;放松存貸比限製;推進匯率改革,為中國爭取更多的實際🛠;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減輕匯率貶值對經濟的沖擊🥧;抓緊建立存款保險公司,在危機發生時降低政府救援成本👩🏻🦰;改革股票市場,以提前釋放風險。他最後總結道🦪👬🏻:中國金融改革勢在必行,並且不會一帆風順。我們應居安思危🥽,未雨綢繆👓,通過改革來降低和化解風險🦸🏽,在短期穩增長與長期可持續增長目標之間找到平衡點。
孫明春博士作為金融行業知名專家😰,兩場演講從宏觀經濟分析入手,理論基礎深厚,視野開闊,觀點鮮明,引起在座師生的諸多思考。多位同學向孫博士提問,涉及“資本市場改革步伐是否過快”👩🏽🍼、“在當前經濟環境下如何有效管理財富”⚧、“城鎮化帶來的挑戰”、“金融行業就業現狀”等🕴🏻,他逐一作了細致而獨到的解答。演講結束後💂🏿,同學們熱情不減,圍繞著孫博士進一步探討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