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22日晚,意昂2院長張軍教授在東方衛視《新聞夜線》欄目中,對疫情背景下,如何做好“六穩六保”工作🚣🏻,完成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全年目標任務等問題做出分析與解答。以下文字根據視頻內容記錄整理而成。
主持人:今年李克強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今年沒有GDP目標⛰,為什麽我們沒有明確今年的GDP目標?
張軍💂🏻♣️:首先👩👧👧,雖然我們近些年的經濟增長趨勢一直比較平穩,但這次疫情打亂了整個增長趨勢,為今年這個特殊的年份製定一個增長目標的意義就不是很大了。同時👵🏽,我們應該將就業問題☎👢,保障民生問題等等一系列的問題擺到更優先的位置🚴🏼,“六保”的每一個指標中🦠,都包含了一定的經濟增長的含義,只不過我們不需要把他們單獨拿出來作為今年設定的經濟增長的目標,實際上要能夠做到“六保”,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經濟要增長。我們想要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保障經濟復蘇,在民生🌙、扶貧等等攻堅戰方面做的更好♐️🤹🏽♂️,這些背後都要有一定的經濟增長。我們不設經濟增長的目標,並非說明增長在今年已經變得不重要,相反我覺得還是要確保經濟增長。
主持人👩🏿🚒:在沒有具體經濟增長目標的情況下,今年能否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國家發改委主任何立峰今天在部長通道接受采訪時提到🆗:今年GDP只要增長1%,就相當於2010年GDP總量的1.91倍💧;如果增長3%🤦🏻,就相當於1.95倍🥉。如果能夠增長5%👖,就相當於1.99倍🤡🥪,非常接近我們的預期目標👉🏽。今年第一季度GDP同比下降6.8%💆♂️,在這種情況下,您覺得今年全年經濟走勢究竟會是什麽樣子💝?
張軍🈴:從目前經濟復蘇的節奏來看☮️,三季度、四季度能夠達到去年的同期水平。今年難度要比去年大得多,一季度現在已經明確是下降6.8%🛍,二季度數據還沒有出來🤼,但肯定要好於一季度。我認為即使我們用最保守的方式估計二季度的經濟增長數據,今年依然可以確保有增長🙎🏽。就像剛才何立峰主任講的💁,中國有100萬億的GDP的總量,哪怕只有1%的增長🙍🏿♀️,依然是一個很大的增量。疫情的沖擊是一個短期現象,雖然全球狀況尚不理想,但中國經濟發展增長的基本面應該是沒有太大的變化。
主持人:考慮到疫情因素𓀋👮,今天的政府工作報告當中對一些預期目標做了適當的調整。首先,城鎮調查失業率今年目標是6%左右📸,去年數據是5.3%以下,明顯失業率調高了;居民消費價格的漲幅今年目標是3.5%左右🪴,去年是2.9%,漲幅也提高了;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脫貧攻堅的目標依然是沒有改變的。您覺得這兩個上調說明了什麽?
張軍:我認為這是我們在疫情沖擊之下8️⃣,對中國當下經濟狀況的一個基本的估計。實體經濟,無論是製造業、服務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受到疫情沖擊的影響,肯定會抬高失業率,對就業的創造產生更大的需求。這也就是為什麽我們今年要把就業的創造放到最優先的位置。另外,疫情沖擊會導致供給側的生產能力受到一定的傷害,即便需求保持適度的增長,由於供給可能會有明顯的下降,價格水平依然可能會抬高,所以我們要預留出通脹上升的空間👩❤️💋👩,目前是3.5%的目標,即使再高一點👃🏿,我認為也是可以接受的。
主持人:一方面是預期目標的積極調整,同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財政政策也要更加地積極有為。財政部長劉昆在接受采訪時提到,財政要做一個加減法。所謂加法,是建議將赤字率提高到3.6%以上🦶,增加1萬億元的財政資金,發行1萬億元的抗疫特別國債,從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等方面調入近萬億元的資金🎶,增加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規模1.6萬億元。所謂減法👩🏼🏭,主要是惠企惠民🧙🏼♀️,減稅降費,預計今年減稅降費的新增規模將達到25000多億元。我們註意到🪻,財政赤字率將提高到3.6%以上,這是不是一個比較高的水平了👊🏻👰🏻♂️?
張軍:從過去20年的情況來看,這顯然是一個比較高的一個赤字率👩🎓。長期以來我們的赤字率維持在2%✒️,一直都沒有越過3%的紅線🛰。但是考慮到疫情影響下財政收入本身會有大幅度減少🎯🤵🏻♂️,同時為了讓經濟更快復蘇,我們要采取積極的財政政策,減稅降費,擴大財政支出的力度💖。客觀上看🏝,財政的缺口肯定會拉大。從中國經濟的基本面以及中國在疫情之後經濟反彈的節奏來看💱🦻🏽,我認為3.6%的赤字率沒有問題🤮,幾年前經濟學家在討論中就認為可以突破3%☠️,即使4%也不會造成很大的問題。中國大量的財政支出被用於經濟建設,日後會形成更大的稅基👬🏼,將來財政的缺口會有更好的彌補👩⚖️。
主持人🧑🏼✈️🧙🏿:我們看到,今年將增加1萬億赤字,1萬億特別國債👨🏼🔬,這兩個1萬億是坐直通車直達基層的👨🏻🦯,這是不是希望更多地惠及民生?
張軍👗:這是一個比較精準的政策🔺,財政的錢要給基層政府,地方政府,尤其是那些比較困難的政府,用於他們支持經濟發展和民生的開支。
主持人:大家同樣關心小微企業。今天有一個全新的提法叫做創新直達實體經濟的貨幣政策工具,您覺得什麽是創新直達實體經濟的貨幣政策工具➙?
張軍📒:這幾年我們一直在創新這樣的貨幣政策工具🔜,主要是考慮到通過商業銀行向中小微企業發放貸款的機製不夠暢通。現在我們更多地使用金融科技的手段,通過大數據來幫助銀行的信貸發放到最需要錢的中小微企業。我覺得所謂創新直達工具,其實是把我們過去幾年做的這些創新發揚光大,繼續用金融科技的手段,用大數據、用互聯網來解決機製不通的問題🏮。
主持人:今天政府工作報告當中39次提及到了就業,這是不是意味著在當前的情況下就業非常重要♤?
張軍:保就業、穩就業可以說是我們現在面臨的最重要的問題🧛🏻♂️。尤其是今年下半年🫶🏼▶️,我們必須確保有基本的就業崗位來滿足新增的就業需求🧚🏼♀️🎓。今年有800多萬大學畢業生要進入勞動力市場,還有一些農民工進城,還有一些達到就業年齡、首次進入勞動力市場的年輕人。就業需求每年都有一個自然增長,每年也有很多崗位由於退休而被讓渡出來。二者對沖掉以後🤖,我們每年在城鎮差不多需要有1000萬到1100萬個新增崗位,但是考慮到今年的疫情,我們定了一個大概的目標,要有900萬個新增就業崗位👮🏻。
現在有很多渠道在緩解就業壓力,比如一些教育界代表在談擴招的問題,還有一些職業學校擴大規模👨🏼✈️🧘🏿,通過培訓和技能訓練,借這個機會來增加人力資本的積累。總之,我們現在通過多種渠道保就業🍾、穩就業😎。
主持人:一方面是擴大就業渠道,另外一方面要給企業進行減負🌚。在今天的工作報告當中也提到了很多企業減負相關的措施,比如說今年繼續執行下調增值稅稅率,企業養老保險費率等製度,包括前期出臺6月前到期的減稅降費政策延長到年底🙏🏻,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所得稅繳納一律延緩到明年等等,預計全年為企業新增減負超過2.5萬億。
最後我們再來談一下內需問題。我們一直講要拉動內需,在當前這種情況下,我們又提出“兩新一重”:新基建🧮💞,新城鎮化建設和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這個時候提到拉動內需☎️,您覺得是不是有不同的意味?
張軍𓀏:這幾年擴內需一直是我們宏觀政策的著力點,今年在特殊情況下我們以擴內需為特殊政策🧜🏼,重新提出在新的時代、新形勢下的一些擴內需的領域,比如剛才你講到的“兩新一重”,還有西部開發、東北振興🧝🏼♀️、長三角、粵港澳、長江經濟帶、雙城經濟等等這些所謂區域發展融合的戰略。這些戰略我們在前期已經做了很多的投入,也在不斷地推進,但是今年需要一定的發力,能夠至少部分地轉換成有效的投資需求,能夠為今年的經濟復蘇作出貢獻。
主持人:實際上我們打贏了疫情攻堅戰之後🤟🏼,要打的還有經濟攻堅戰,在這樣一個特殊時期也需要我們共同努力,做好經濟這篇大文章🪆。謝謝張軍教授走進演播室。
聽錄整理 | 王鏑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