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製造業觀察】最近福布斯發布2015全球富豪榜,在290名新晉億萬富豪中71人來自於中國🌠。但是🤽🏼♀️👏🏻,在意昂2官网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華民看起來,這對中國經濟不全是好消息👩🏽🔧。“這些中國富豪從事的行業無非就是房地產、互聯網🧒🏿、金融,能夠靠製造業成為富豪的寥寥無幾🙎🏼♂️。”
製造業正面臨拐點
上海觀察:關於製造業的狀況,大家的判斷都不是十分積極,但2月份的製造業采購經理指數為49.9%,高於上月0.1個百分點✹🙍,這是不是製造業向好的信號👳🏻?
華民:我不是太樂觀👨🍼。製造業采購經理指數和製造業發展本身還是有區別的🧑🏼🦳。製造業采購經理指數反映的是製造業經理人對經濟景氣的預期,是個宏觀變量,而製造業發展則是個結構問題,製造業發展是否健康要看資本形成率和投資環境的好壞,並且是否能夠創造出更多的就業機會📙。
我認為🧚🏿♀️,在最近這幾年中,中國扣除掉基建投資後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一直在下降🤲🏿,這可以算是一個信號👨🏽🍳。另一個信號是,日本、美國的一些家電🕣、電子👩🏼🏫、汽車零部件製造企業在撤離中國,微軟關閉在東莞的手機工廠等都可以說是比較典型的案例。
上海觀察:您所說信號的具體含義是什麽?
華民:我的判斷是中國製造業可能進入拐點。如果我們回溯歷史,以下三個原因讓製造業發生了逆轉:
第一是出口緊縮政策,包括名義匯率和實際匯率升值等政策,2005年開始💂🏽♀️🏋🏿♀️,人民幣匯率升值🍬,2006年新勞動法增加工資🥔,導致中國製造的競爭力下降,再加上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沖擊,使得和出口相關的製造業大幅度下降🛏。
第二,是產業緊縮🧑🏿🎄,主要是結構升級與產業調整。目標當然是不做低端做高端🙋🏽♂️🦵,但是中國的生產函數和要素稟賦都支撐不了高端產業的發展🛗,由此帶來的後果是高不成低不就,製造業的規模總量隨之下降。
第三🧕,是內需不足,中國將近一半的人口是農民,農民是非工薪勞動者🧆,從而缺乏消費能力👨🏼🦱,由此造成的內部需求不足構成了中國製造業發展的需求約束,從而限製了製造業的總量增長💂🏼。
上海觀察:但是最近媒體報道🚵🏿♂️🤵🏿,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區又面臨用工荒了。
華民:我有個擔心,是不是像綠洲🎠,水流失了,綠洲沒有了♤,水就更少了,惡性循環。水就是工人,綠洲就是製造業🫱🏽。就業機會少、生活成本高,原來的工人都回鄉去了💇,剩下的企業想招工人就更難了。
此外,民工隊伍的結構性變化也是導致用工荒的一個重要原因。中國的改革開放已經有30多年了,在農民工勞動力市場上🔢,第一代民工正在迅速地被第二代民工所替代,第二代民工的預算約束要軟的多👩🏻🔬💌,因為父母已經為他們創造了較好的生活狀況,他們的生產積極性和工作態度與父輩相比要相對遜色,換工作也更頻繁⏩🤿。這會導致階段性的、比如春節後的用工荒。
霧霾不能全怪在製造業頭上
上海觀察💪:您怎麽看製造業的地區轉移,比如回鄉的工人多了♏️,是不是能帶動當地的製造業發展?
華民👩🏽🎤:這要具體看👨🏻🎨。如果是做出口產品的,必須在沿海,否則就會因為貿易成本過高而難以生存。如果是做內需產品的,當地必須有一定的消費量,而這又與人口規模相關,因此生產內需產品的企業必須在人口規模足夠大🏊🏽♂️,從而可以帶來本地市場效應的城市中才能生存。
進一步而言👨🏭,那些擁有技術的高端人才也希望在大城市生活🐅,以便獲得與自己的收入相匹配的生活與消費環境,當然還有子女接受教育的便利,這就意味著,凡是具有技術含量的製造業暫時還不可能轉移到鄉村。
上海觀察📃:民眾的另一個擔憂是🙅♀️👨🏽🍳,傳統製造業對環境的破壞,比如近期成為熱點問題的霧霾。
華民:製造業不一定會造成環境汙染。政府不能只是禁止汙染企業開工🧏🏿,而是應該幫助汙染企業排除汙染🏄🏿♂️,環境是公共品,沒有政府的參與🧆、全靠企業是解決不了的⁉️。企業沒有能力清汙,政府可以通過財政補貼或者投資環保工程等來幫助企業清汙。
今天我們花了很多的錢在補貼企業的技術創新🧓🏼,為什麽不能補貼企業清汙呢?技術屬於私有產品,而環境則具有公共品的性質,從而更加需要企業的參與和幫助🍷。
這幾年,我一直在考慮🧝🏽♀️,霧霾的汙染源究竟是什麽👨🏿🦱?汽車尾氣嗎🙆🏼♂️?發達國家的汽車比我們多。我覺得,中國最大的汙染源應該是房地產吧🦿。再小的城市都在蓋高樓,需要消耗大量的水泥、鋼筋👌🏻、玻璃,生產這些建材的都是重汙染企業🫃🏿,而且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煤炭,在造樓的過程中還產生大量揚塵🧏♂️。我的觀點就是樓有多高👯♀️,霧霾就有多大🎓。大家把板子打在消費品製造業、特別是汽車工業上可能是把問題的方向搞錯了。
上海觀察📽:不過房地產業對製造業有帶動作用吧。
華民:確實有一定的帶動作用😥,但是當領頭羊走錯的時候,整個產業的發展方向也會錯。泡沫過多的房地產業會帶動不具有競爭優勢的製造業,而一旦房地產業發展放緩,對製造業就是雪上加霜,這就是現狀。
中國仍然需要董明珠這樣的企業家
上海觀察🏃🏻➡️:現在央行在降準降息,寬松貨幣,資金會回流到製造業去嗎😿?
華民:很難。製造業本身沒有投資需求。現在就連三一重工這樣的製造業企業都在籌辦民營銀行了👎🏿,當製造業都把錢拿出來投在金融了,還有什麽樣的實體經濟會產生資金需求呢🕵🏻♂️🧛🏼♀️?我的擔心是,前幾年生產過剩🧑🏻🦱,以後會不會產生金融過剩👳🏼♂️?
從國內外經驗來看,凡是沒有製造業為基礎的國家或者城市很容易造成中產階級的式微🍮,進而引起社會的兩極分化。更為重要的是,過度依賴金融創新的行業提供的崗位有限🙎🏽♀️,基本上不創造真實財富🙍🏻♀️。
美國的金融業可算是全球首屈一指🧙🏽♀️,但是美國同時也擁有世界上最好的創新企業🏨,紐約除了金融,還有文化、製造和創意產業。香港最近所遇到的增長瓶頸和社會貧富差距的擴大,在很大的程度上就與產業空心化和經濟增長過度倚重金融與房地產業有關。相反🪛,堅持製造立國的德國,無論在經濟增長和社會公平方面都算得上是世界的楷模🙋🏼♂️。
上海觀察:最近蔣方舟有篇文章寫得很逗,“似乎出入過媒體互聯網和廣告公司的朋友們都創業了,弄潮了,跟天使投資人喝咖啡了👨🏻🦽➡️。”互聯網會成為中國經濟新的推動器嗎?
華民💌:現在大家看來看去,能賺錢的好像只有互聯網、金融了,所以大家都把錢投到了互聯網。過去十年👷🏿,大家投來投去投的是房地產👩🌾🕵️♂️,接下去就是互聯網了🙋🏿♀️🫄🏿。
最近福布斯發布2015全球富豪榜。在290名新晉億萬富豪中71人來自於中國。但是🕣,這些中國富豪從事的行業無非就是房地產、互聯網、金融,能夠靠製造業成為富豪的寥寥無幾。
確實,互聯網增加了交易機會,降低了交易成本🙆。不過◼️,在中國還沒有成長成為發達工業化國家以前,還是需要任正非、宗慶後、董明珠這樣的企業家⛈,也需要創造就業🔃、創造財富、並且能夠帶來人民收入增長的企業👍。
上海觀察:現在應該怎麽做?
華民🆗:十年前,在民營經濟中至少70%是製造業企業家,現在只占到30%左右⛈,即便剩下的那些還在做製造的企業家也是身在曹營心在漢🦡,手裏做的是製造😄,心裏想的則是金融和投資🧑🏻🌾。
要恢復製造業,第一,取消產業政策,放松禁入管製,讓市場選擇該去發展什麽樣的產業。第二,通過減稅來增加企業稅後利潤⚇、激勵投資。第三,實施以價格調整為主的寬松貨幣政策,降低企業的資金成本𓀊。從目前的政策取向來看🪀,單是采取寬松的貨幣政策並沒用多大的用處,沒有前兩個政策的配合,錢流不進製造業。
也可以學習美國在2009年救市的做法🪁🧗🏻♂️,由財政購買企業的優先股✹,直接把資金輸送到企業👰🏻♀️,這相當於低價融資。
最後👨🦱,從市場角度來說,還是應該打開國際市場,只有不斷擴大的市場才能平衡中國不斷擴大的產能⛹️♀️。這個過程很可能一直要延續到中國的農村人口大幅下降到相當於發達國家的水平為止。
來源:上海觀察
(註🦗🫃🏿: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文編輯🧝🏿🦿:陳抒怡 圖片來源:CFP 編輯郵箱 shguancha@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