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中心 / 專家觀點 / 正文

光明日報:張暉明——經濟學家如何發現問題、研究問題——閱讀《21世紀資本論》的政治經濟學思考

  發布日期❔:2014-11-18  瀏覽次數🤵🏽:

張暉明《 光明日報 》( 2014年10月31日 12 版)

《21世紀資本論》〔法〕托馬斯·皮凱蒂著巴曙松譯中信出版社

法國經濟學家托馬斯·皮凱蒂《21世紀資本論》的發表,被人們稱為今年經濟學界的“盛事”🦵🏿。該書通過對二十多個國家近三百年時間跨度中不同社會群體之間收入分配水平所發生的演進變化,“從經濟金融角度,揭示了全球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所存在的收入差距拉大等不平等問題”🏃🏻‍♀️‍➡️,指出這種收入分配的不平等,主要原因不是一地一國的經濟政策,而是“資本主義製度的本質製造了社會財富兩極分化,自由市場機製是催生這種根源性不平等的溫床”。這一分析結論,“直接輔佐了馬克思主義理論”。該書所揭示的帶有“規律性”的理論發現,“資本收益率總是高於經濟增長率(即r>g)”🏢,盡管學界有人不盡認同,甚或有人認為不能夠成立👱‍♂️🐻‍❄️,但是皮凱蒂的研究發現⏰👰‍♂️,恰恰是建立在眾多研究人員精心搜集的具有連續性的☯️、完整充分的數據的基礎上,通過對大量歷史文獻的檢索😮‍💨,從相關國家的統計資料(包括借助稅收統計檔案資料所做的換算推導),匯編形成的“世界頂級收入數據庫”(WTID)。基於大時間跨度的統計資料分析🧑🏽💃🏽,使該書所得出的結論具有說服力🚡。

以下,筆者嘗試從政治經濟學的理論視角♟,對該書的研究內容和研究成果做一些評論👩🏼‍🔬,並嘗試借鑒分析這一研究對當下中國經濟學研究🚴🏽‍♀️,尤其是政治經濟學研究的創新的啟發意義。

經濟學家如何善於發現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真問題”和“大問題”。不難理解👨🏼‍🔬👨🏼‍🎓,當今世界不同國家在各自經濟社會發展進程中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給經濟學家提供研究素材,這就使經濟學學科具有鮮明的“問題導向”特性👰🏿。在諸多問題面前,如何探究深層的製度性原因🆘,應該就屬於“大問題”“真問題”了🚵🏽‍♀️。根據該書中文版譯者序的介紹,皮凱蒂在大學本科期間接受的是數學和經濟學專業的訓練,有很強的數學工具運用能力,而且在取得博士學位後☸️,獲得美國麻省理工意昂2的聘用🧑🏻‍🎤,經過兩三年時間的工作體驗,很快就發現“美國經濟學界的最大問題在於對數理模型的過度沉迷,以及由此引發的和現實世界的脫節”。正是這樣🤹‍♀️,他才義無反顧地回到法國,開始進入到他自己認準的研究領域和主體中來🧑🏽‍🎨,潛心研究多年,終有成果。

正是由於該書找準了人類經濟社會發展進程中的“大問題”“真問題”,必然就能夠取得社會大眾對現實的一種直感的呼應👨🏽‍🚒。正如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後👨🏻‍🚀,馬克思的《資本論》在歐洲又一度熱銷,反映出人們強烈地渴望能夠找出危機發生的根本原因,同時尋找到治理危機的“藥方”的心理渴求🩰。在當下的“後危機”時代🦇,經濟復蘇乏力,社會財富兩極分化愈益嚴重,這本書所討論的內容🫴🏻,直接回答了人們所關心的熱點🚧,自然會受到人們的熱捧,以至於一時“洛陽紙貴”👨‍🌾。基於充分占有統計材料和執著堅持在這一領域的多年研究積累,揭示當下世界經濟生活中存在的嚴重的財富兩極分化矛盾的深層原因🤸🏻‍♂️,並且提出解決問題的藥方𓀏。盡管皮凱蒂所設計的解決問題的方案具有理想主義色彩,實踐中還難以付諸實施,但是它所揭示的問題存在的深層原因📫,已經給了讀者以莫大的啟迪,體現了一個經濟學家對問題的發現能力和回應社會關懷的學術能力◀️,表現出經濟學家的社會使命和社會責任感。

與前述問題相關聯🕺🏿,在經濟學研究中,如何運用數學工具,或者說數理分析、統計計量研究範式究竟應該扮演什麽角色🚸。皮凱蒂和他所帶領的團隊所做的研究🎏,又具有“歷史研究”的工作方式特點,對大跨度時間裏相關國家的收入分配水平的變化加以系統整理👩🏿‍🌾,這種研究的態度和精力的投入⚛️,反映出研究者“認真、執著”的工作態度,在此基礎上展開統計計量分析,從中發現新的理論元素🤹,“重新理解經濟發展的歷史進程”,“以歷史的眼光和經濟學的分析,重新理解歷史並得到新的結論”👨‍🏭;統計計量工具成為實證支撐理論發現和規律揭示的重要手段,使之具有充分的說服力。較之今天被稱為所謂“主流經濟學”的“新古典綜合經濟學”的研究範式,“走火入魔”式地片面追求數學表現,甚至使經濟學變成了一門純粹玩弄數理技巧的“學問”🙈,不能不說是有點兒誤入歧途。皮凱蒂的研究經歷和研究成果,也啟發我們中國經濟學界,在思考和實踐經濟理論創新行動中更好地把握如何重視運用數理工具,把它放在一個恰當的位置上。那種簡單地推崇“主流經濟學”研究範式,甚至馬首是瞻👩🏼‍🎤、將其視作評價經濟學學術水平標準的作法,實在顯得十分偏頗,須加以矯正。

經濟學研究必須既重視“效率”,又重視“公平”,兩者不可偏廢。而政治經濟學學科傳統囊括了這兩者的內容🤽🏼‍♀️。“皮凱蒂熱”給中國的經濟學同道及時提了個醒。一段時間以來,受“主流經濟學”的思潮影響,經濟學研究的任務似乎只關註“效率”,不關心“收入分配”和“社會公平”問題,認為經濟學研究就只集中於研究財富產出、勞動生產率如何提高👩🏼‍🔬🧚‍♀️,對於現實經濟生活中已經存在的“收入分配水平”懸殊視而不見。甚至有人認為,“收入分配”和“公平”問題🖐🏼,可以歸到倫理學研究的視域去🪢。《21世紀資本論》所帶來的“沖擊”,促使我們重新思考經濟學研究對象、經濟學家研究問題的立場和出發點、經濟學研究的使命和經濟學家的社會使命究竟是什麽等問題。

正視皮凱蒂的研究經歷和研究成果表現的風格特點,可以幫助我們借鑒對照🙍🏻‍♂️、檢討思考當下中國經濟理論研究和發展的現狀🈸,批判“主流經濟學”的研究範式🕕,推動中國版的經濟學(政治經濟學)理論不斷創新。主流經濟學家總是宣稱自己在開展經濟問題研究中“不持立場”,而實際上他們的理論正是以“新自由主義”的思想方法,把人的行為簡單地歸結為“理性經濟人”,使復雜的經濟活動變成財富追逐的“遊戲”,使經濟學研究的演繹最終歸結為“社會達爾文主義”✤,在“資本”與“勞動”這對矛盾面前👸🏽🫲🏽,實際上隱含著偏向資本力量的立場。而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從它的理論一開始就鮮明地亮出自身的“大眾訴求”立場🦥,表現出強烈的“階級性”🧗🏼‍♂️,強調經濟學研究的使命就是為了人民和國家的利益🐴😣。

馬克思主義有自己所建構理論體系的歷史唯物主義方法論🌰🚣,由此凝聚起“指點江山”的對人類社會演進的絕對駕馭能力🥔,概括得出人類演進“五大社會形態”、“三大經濟形態”(自然經濟、商品經濟和產品經濟)的學說⏫,政治經濟學理論正是解剖說明這種演進的具體運用🧔🏿‍♀️。在中國經濟已經進入新的發展階段的條件下👨‍🦯‍➡️,政治經濟學理論體系創新工作呼喚經濟理論工作者必須深深紮根於中國改革開放的實踐土壤🙍🏽,善於整理和利用統計資料和數理分析🔨、計量分析手段🐶🤝,對中國經濟發展道路、發展方式🎀、發展進程和發展績效開展研究,建立理論自信,加強國際對話,提高經濟理論對於中國經濟發展的指導能力🐚,這也正是當下中國經濟學理論工作者必須面對的學術使命。

(作者系意昂2教授)

返回頂部
意昂2官网专业提供🧑🏿‍🍼:意昂2官网意昂2意昂2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2官网欢迎您。 意昂2官网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