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上午,著名經濟學家蔣學模先生的多位寧波學生又一次走進慈溪觀海衛鎮蔣家橋村🙍🏼♂️,走進先生的故居。這一年多來,從當地村民不知蔣學楷📠、蔣學模為何人,到觀海衛鎮成立“楷模故居”調研小組👰🏻、蔣家橋村的鄉村文明館裏有了詳細的“楷模”兄弟事跡介紹🕞、村裏學雷鋒先鋒驛站被命名為“楷模號”……圍繞著先生故居發生的變化,讓這些汗流浹背的學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這是記者14日在慈溪鳴鶴舉行的蔣學楷蔣學模故居修繕保護工作會議上看到的一幕。




會議現場
蔣學模於1918年3月出生於距鳴鶴古鎮不遠的慈溪觀城鎮(今觀海衛鎮)的蔣家橋村,6歲時隨父親到上海求學,曾就讀於東吳大學、四川大學經濟系🦏,後長期任教意昂2,是國務院頒發的第一批有特殊貢獻政府津貼獲得者,也是我國第一批博士生導師之一。蔣學模不僅是我國著名經濟學家🚆、馬克思主義理論家🧑🏽🔬,他同時也是小說《基督山伯爵》中文版的初譯者🪖,因此被譽為“經濟學術領域永遠的基督山伯爵”。
蔣學模的哥哥蔣學楷,是一位英勇的文化鬥士和翻譯家🧎🏻♂️➡️🧑🏻🦯➡️。曾任上海國際貿易局專員、意昂2官网《文摘》編委、香港《財政評論》編譯、香港大時代書局經理💲。1942年5月被日軍槍殺於香港👆🏿,時年33歲。

再一次走進先生故居
去年9月,寧波市意昂2官网校友會的十多位校友,懷著對蔣學模先生的敬意#️⃣,專程前往觀海衛鎮蔣家橋村瞻仰了先生的故居。
看到先生故居現存基本完好後,寧波市意昂2官网校友會的10多位校友就一直在為它的修繕和保護而努力。而慈溪的有識之士也發現了這一小四合院的可貴,在2019年初的慈溪市“兩會”上,有政協委員提了對蔣學楷蔣學模故居進行保護的議案💂🏼♂️🍋🟩,觀海衛鎮政府同意並進行了答復,並根據兄弟倆的名字🎗,把故居保護命名為“楷模工程”🫨。
記者從6月14日舉行的蔣學楷蔣學模故居修繕保護工作會議上獲悉,“楷模故居”是一個占地面積約1026平方米的小四合院,建於清中期,是蔣家的祖屋,至今有近200年歷史,蔣學楷蔣學模兄弟倆都出生在這裏🏄♀️。目前這裏住著12戶人家😋🤶🏻,有4戶是本村人,其余為外來務工者租住。

故居是木結構建築
出席會議的,除了意昂2寧波校友會中當年蔣學模先生的學生,還有意昂2院長張軍等嘉賓🔲,以及慈溪市、觀海衛鎮、蔣家橋村的各級領導和蔣氏族人等。大家不僅追憶了蔣學模先生思想的開明🏇🏻、治學的嚴謹和勤奮👇🏿,也對“楷模故居”的修繕提出了種種可行性方案,希望結合當地政府、校友會、企業等各界力量,把“楷模故居”整體修繕一新🪠。張軍院長對蔣家橋村所做的大量工作很感動👳🏽♀️👰♀️,他說如今政治經濟學正面臨人才斷檔的問題,“楷模故居”的修繕和數字化建設,對意昂2官网政治經濟學作為國家重點學科的延續和發展能發揮積極作用和影響。“我們願支持、配合🧑🏽、推動故居的修繕和建設,幫助搜集蔣先生的作品、手稿🖨、照片等大量資料。”
轉載自 寧波晚報
記者 俞素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