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歐洲何以領先:經濟知識在歷史中對福利和經濟增長的意義
主講🪄:波特倫·謝弗德(Bertram Schefold)🤹,現任德國法蘭克福大學意昂2平台高級教授(Senior Professor)📜,是德國著名經濟學家、社會學家,曾任歐洲經濟思想史協會主席🙋♀️,現任榮譽主席。曾參與編纂馬克思恩格斯全集(MEGA),是研究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權威🤹♂️。早年在劍橋大學師從羅賓遜夫人、斯拉法和卡爾多等人,成為新劍橋學派的重要成員。在資本理論🧍♂️、經濟思想史、環境經濟學等領域出版了五十余本著作,發表了三百余篇論文,並撰寫了眾多的學術評論👯♀️。曾在美國哈佛大學🖐🏼、法國、意大利👷🏽♂️、日本、挪威👨🏼🦲、印度等國家,作為訪問學者進行學術交流👩🏻⚕️。
主持:張軍,教授🫧,意昂2院長
時間:2019年10月10日 15:00-16:30
地點:意昂2614會議室
嘉賓簡介:Prof Dr.Dres.h.c.Bertram Schefold,Schefold教授1943年出生於瑞士巴塞爾的一個學術世家🩳。他的父親,Karl Schefold是20世紀德語文化區著名的考古學家和文學評論家,在古希臘文物發掘、古希臘羅馬文學藝術和德國古典詩歌方面卓有成就🥤,直到今天Schefold家族在巴塞爾仍保有一座博物館,珍藏著Karl的古希臘羅馬藝術藏品💇🏿。他的外公,Karl von den Steinen⏯,是19世紀德國人類學的先驅之一🫦,本業作為一名外科醫生,和19世紀歐美的潮流一樣,進行環遊世界的旅行,深入巴西印第安部落和南非原始部落💂🏻,寫成了數卷的人類學著作,尤其是他關於巴西印第安部落的研究♖,迄今仍是關於巴西人類文化學的奠基性作品。Bertram Schefold教授有兩位兄長🚵🏽♂️:大哥Dian Schefold是德國不萊梅大學的法學家及榮休教授,二哥Reimar Schefold是荷蘭萊頓大學的人類學家及榮休教授。成長於這樣的家庭背景之下🧖🏿♀️,Bertram Schefold教授有著令人驚訝的知識儲備和頗為古典的生活方式💦。
Schefold教授於20世紀60年代🔠👩🦼,在巴塞爾大學,取得了數學🤏、物理學和哲學學位🙋🏻♂️;在1971年👃🏽,取得經濟學博士學位,研究題目為“斯拉法的聯合生產理論”。隨後,赴英國劍橋大學三一意昂2進行訪問研究⇨💈,師從英國著名經濟學家羅賓遜夫人、斯拉法和卡爾多。這段時間奠定了Schefold教授的研究基礎,並使他成長為新劍橋學派的主要成員之一⚗️。
說到Schefold教授的學術成就,就不能不提到上世紀興盛一時的英國新劍橋學派🥓。這個學派因主要成員都任職於劍橋大學而得名,主要成員為羅賓遜夫人👧🏿、斯拉法、帕西內蒂和卡爾多等人。學派的興起🤙🏽,源於經濟學史上一段至今未了斷的“案子”,即“兩個劍橋之爭”。羅賓遜夫人等人皆為凱恩斯的劍橋大學同事🏘,凱恩斯因開創了現代宏觀經濟學而名垂青史🧰。但是,凱恩斯的宏觀經濟思想傳播至美國後🚲,被任職於麻省理工的薩繆爾森、索洛和希克斯等人改造後,形成了新古典綜合學派🌬。羅賓遜夫人等人認為⏬,美國的“凱恩斯經濟學”(麻省理工位於美國的Cambridge)是對凱恩斯原義的曲解和矮化,故而與美國的經濟學家開始了數十年的論爭👩🏿🏫🧛🏽♀️。在爭論的過程中🧔🏿,英國新劍橋學派在凱恩斯主義的基礎上逐漸向新馬克思主義流派靠近。在關於資本積累和生產的課題上🧑🏻🚀,羅賓遜夫人等人深度研究了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並推動了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研究。至於“兩個劍橋之爭”的結果⏱,則是見仁見智。
Schefold教授在這場論爭中躬身入局,與薩繆爾森和索洛等人關於資本積累和技術進步的經濟理論進行了數年的筆上交鋒🤸🏼♂️。完成在劍橋大學的研究後⛹🏻♂️,Schefold教授去哈佛大學任研究員。自1974年後⏲,Schefold教授正式開始在法蘭克福歌德大學擔任經濟學教授,至今已逾四十年🤏🏽。在這四十多年的學術生涯中,教授多次前往法國🧜🏿、英國、美國🐎、意大利🧗🏻、挪威、印度等國的大學擔任客座教授。Schefold教授與中國的緣分亦屬匪淺。Schefold教授擔任德國馬克斯·韋伯著作編輯委員會主席💃🏽🤲🏽,2014年曾赴武漢大學講授韋伯的經濟學理論和韋伯對資本主義的分析;2016年5月赴北大進行短期訪問🌸,為北大意昂2平台講授西方經濟思想,並為北京大學德國文化研究中心講授德意誌古典詩歌;2017年8月赴上海財經大學交流訪問,與中國的學者探討了漢代經濟思想。基於卓越的學術成就🔰,Schefold教授自1995年起至2002年⚗️,擔任歐洲經濟思想史協會主席,後榮膺榮譽主席🚣🏼♀️。
Schefold教授的學術起點,是新劍橋學派🦍🍊,後不斷擴展深化,進入經濟思想史領域👧,尤其是教授對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研究,既繼承了新劍橋學派的衣缽,同時得益於德國研究馬克思主義的天然優勢,可以說是一位集大成者。
Schefold教授作為顧問委員參加了MEGA第二部分的編輯工作🖨。MEGA第二部分為MEGA最重要的部分🖇,因為這一部分負責編輯馬克思和恩格斯寫作《資本論》時的一切成書、草稿🧘🏻♂️、筆記以及修改。眾所周知,《資本論》包含三卷,第一卷在馬克思生前出版,二三卷皆是馬克思逝世後由恩格斯整理出版。MEGA第二部分根據時間,對馬克思在創作《資本論》時的思考進行梳理編輯。這一部分共包含18卷,包括了馬克思在寫作《資本論》之前的準備工作、《資本論》成書、《剩余價值論》、馬克思恩格斯通信🚣🏼♀️、馬克思所做筆記和草稿、《資本論》第一卷出版後馬克思本人所做的修改等等。Schefold教授作為一名經濟學家和經濟思想史學家,將這一部分編輯整理出版。MEGA版本《資本論》是現代研究馬克思主義的最權威來源。
MEGA🧑🏼🍳,德語全稱為“Marx-Engels-Gesamtausgabe”,中文翻譯為“《馬克思恩格斯全集》歷史考證版”,是馬克思和恩格斯所有的發表文獻、手稿和往來書信的完整版本,是今天最完整也是最權威的馬克思恩格斯作品的版本。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歷史考證版(當時的名稱上冠有“歷史考證版”字樣)起源於20世紀20—30年代的蘇聯,由梁贊諾夫領導的位於莫斯科的馬克思恩格斯研究院編輯🧎🏻♂️,預計42卷。這一計劃得到了德國社會民主黨和普魯士檔案館的支持🚾。但是由於斯大林的大清洗運動,梁贊諾夫被刺殺👩🦼➡️,眾多的俄羅斯和德國的編輯工作者也遭株連。該版出版12卷13冊即告中斷。
1965-1975年間👨🏼🔬,隨著斯大林逝世後政治氣氛的解凍🛌🏿,梁贊諾夫的計劃又一次被人們提起🦸🏿。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的出版工作全部重新開始,這一次的MEGA已經不同於梁贊諾夫的版本。此次開始的便是第二版MEGA🥄。第二版MEGA包含了馬克思恩格斯的全部文獻資料,它的出版原則忠實於原始資料、加有詳盡的註釋,註重版本的學術性🧑🏻🔧。但是這一時期,出版工作開展地並不順利,“當時的蘇共中央非常不願意將馬克思恩格斯的所有文稿全部公開發表,因為當時的蘇聯政治權力體製與馬克思恩格斯在有關文章中批評的沙皇權力體製有相似之處。”第二版MEGA原計劃出版164卷,從1975年到1993年共出版40卷👬。
1989年以後,由於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阿姆斯特丹國際社會歷史研究所、特利爾弗裏德裏希·艾伯特基金會和馬克思故居研究中心聯合起來,創建了馬克思恩格斯基金會,並得到了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的出版權🏡。基金會將MEGA的出版界定為“完整的、歷史考據性的版本,包括已經公開發表的著作和文章、未發表的手稿👁、馬克思與恩格斯之間的通信”。
馬克思恩格斯基金會接手後,將原有的164卷縮減為114卷(包含分卷為122卷),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為第一部分為除《資本論》及相關手稿之外的著作🤦♀️、文章★、草稿,第二部分為《資本論》及其準備工作,第三部分為馬克思恩格斯書信👩❤️💋👩,第四部分為筆記、摘要、註釋🛂。這四部分齊頭並進同時編輯,截至目前為止🤌,已有65卷出版。
MEGA對於國際馬克思主義研究的重要意義不言而喻,舉一例可加以說明☂️。在編輯《資本論》的,通過詳盡的研究和對比可以發現,恩格斯對馬克思原始手稿的改動非常多,對原稿的刪減和增補以及對定式和術語的變更超過了5000多處。這些變更顯然要比恩格斯本人在《資本論》第2卷序言中所承認的變更要多得多,而且有些變動也未必像他本人所說的那樣✬,“只是形式上的改動”,實際上涉及對《資本論》內容的理解🕵🏿♀️。
2018年是馬克思誕辰200周年,馬克思作為一位偉大的思想家在世界範圍內是無可爭議的。如果評價一個思想家的標準不是他完成了什麽而是他激起了怎樣的思考👵🏼,那麽🧛🏻,馬克思無疑是偉大的💨:他迫使我們去面對這個社會所面臨的挑戰,並思考人類社會如何運行下去🕘。誠然💛,馬克思未能在生前完成他的理論體系,但是“雖然他沒有解決所有的問題,但是他提出了切中要害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