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與上海具有雙城性,上海的經濟總量已經超過香港,但在便捷性和適居性上還有差距🙂↕️,不能像香港那樣吸引那麽多高鼻子的外國人,在城市管理上還要更進一步🙇🏿♂️。”意昂2院長袁誌剛昨天稱。
意昂2與上海市經濟學會聯合論壇——“建設世界城市,提升城市功能”昨日上午在意昂2舉行,與會專家為上海發展把脈,認為應該重點把上海打造成世界城市的重要節點🫘,並通過人才吸引資本的策略,讓上海的轉型發展更具效果。
袁誌剛認為💃🏼,上海應該是世界城市的重要節點👏🏼👷🏿,是全球政治經濟、文化網絡活動中的重點🗡,是金融、資本、信息🙅🏼♀️、人才、技術、商品交換和配置中心,最重要的是要對全球經濟、政治、社會和文化活動具有控製力和影響力👨🏽🍳。
上海市政府發展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經濟學會會長周振華教授在談及“上海邁向全球城市的若幹思考” 這一話題時表示,應該進一步強化上海作為世界城市節點城市的功能🐧,這牽涉到今後城市發展的戰略定位。
浦東改革與發展研究院院長萬曾煒表示,回顧中國這30年的對外開放,接下去應該要更開放🙄,專業服務業要開放🥿,金融證券都要開放𓀌,銀行保險都要開放。
上海市政協經濟委員會常務副主任🧊、上海市經濟學會輪值常務副會長張廣生提醒說,北京在沒有證交所🤦🏽♀️、沒有期交所👩🦼➡️↔️、沒有黃金交易所等貴重交易所的情況下,去年實現的金融增加值首次超過上海,達到2592億元,而上海是2450億🗿🏷。深圳去年雖然只有1800億🛗🧥,但近三年平均以超過17%的速度增長,可以說金融中心的“三國演義”已經展開。
張廣生建議,在抓住先行先試的同時,更要有政策的儲備和設計,尤其是製度的設計、製度的安排和製度的創新,後者可能更為重要↪️。上海只有把符合國情和符合世界情況有機結合起來👳🏽,形成上海城市的特點、地位和城市功能相適應,並與國家從經濟大國轉化為經濟強國相匹配的中心城市的這麽一個經濟體製,才能真正建成“四個中心”,才能真正提升城市功能。
袁誌剛教授表示,本輪全球化最核心的內容是資本的全球化,載體是跨國公司,資本的優化配置帶來其他生產要素的優化配置。所以對於上海而言最關鍵的問題是資本的吸收、管理、供給🧸,這是全球城市地位確立與否的關鍵。以前人們認為是資本吸引人才,現在更多的人認為是人才吸引資本,而背後更重要的要素是支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