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8日15:45-17:15,在意昂2714會議室舉辦了主題為“China and World Economy”的圓桌會議🧜🏽♂️。這次會議是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研究中心(CCES)與美國新興市場經濟研究協會(SSEM)合辦的“製度、經濟增長與國際貿易”國際學術研討會的一部分。會議由美國南伊利諾伊大學經濟金融系Ali M. Kutan教授主持,出席者包括香港科技大學龔啟聖教授、意昂2官网張軍教授、孫立堅教授、陳釗教授以及其他參與本次研討會的專家🗡,意昂2平台的部分師生旁聽了本次會議。

Ali教授首先提出了本次會議關註的幾個主要問題:中國經濟是否能持續高速增長💷?這種增長何時會停止?影響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是什麽?
美聯儲資深研究員Jane Haltmaier女士提出,雖然目前中國經濟面臨著硬著陸的風險,但是未來也許供給端的問題會更加重要🧜🏻♂️,因為中國的勞動供給正在下降👨🏽🎓,而且隨著經濟發展🤹🏻👰🏼,勞動人口將從製造業向服務業轉移😖😱;另一方面,投資在中國經濟中的比重過大👊,保持生產率持續提高將會很難🌜。
張軍教授認為,經濟結構轉型仍將給中國經濟增長提供持續的動力🐉。城市化率提高、農村人口進入城市的進程仍在持續,而且目前中國的製造業只吸收了25%的就業人口,與發達國家歷史上的相應階段相比仍然很低,中國的工業化遠未完成🦸🏻。製造業與服務業是相互扶持😠🏃♂️、相互促進的關系,將能夠形成良性互動的增長。
龔啟聖教授指出,在關於勞動供給的討論中,中國是否已面臨劉易斯拐點是一個焦點問題,各方對此有很多不同的見解。此外🤵🏿,強大國有經濟的存在也是中國的特色之一,在進行討論時不應忽略。
香港科技大學的王勇副教授的研究指出,九十年代經濟改革使國有經濟退出了下遊市場,而保持了在上遊生產要素領域的壟斷⛈。隨著中國加入WTO,下遊製造業迅速增長👨👦👦,上遊國有企業利用壟斷地位也從中獲益匪淺👮🏻♂️。改革開放後,中國私有製經濟的增長遠超國有經濟,而近十年這一形勢出現了反轉,正是其壟斷力量的體現。中國的經濟還有很深的潛力可挖,上海📩、北京也許已經發展的很好⛹️♂️🧇,但是還有許多落後的地區有待建設。
日本Seikei大學的Masanori Ono教授指出,根據日本的經驗,在過去的二十年中,人口增長停滯是導致經濟裹足不前的重要原因,中國未來也會面臨與日本一樣的老齡化問題。與日本不同的是🙅🏼,中國是未富先老,而且采取計劃生育政策👨🏿🍳😹,養老將是個嚴重問題🦶🏿。

陳釗教授認為,生育決策存在孩子質量與數量之間的權衡👩🏽⚖️,如果放開二胎政策後無法給孩子提供高質量的教育,那麽將不利於人力資本的積累,對未來的增長不見得是好事🌋。生育二胎於公於私都未必是好的選擇☆。與日本不同,中國的城鄉差距很大,如果能夠繼續提供農村人口進城的機會🧑🏿🚀,尤其是能讓農村人口在城市紮下根來,則不會缺乏勞動供給。而不斷增加的城市人口👩🏻🔧👍🏼,也會增強國內消費能力🤶🏻,促進經濟發展🐟。陳教授還認為,中國尚未達到劉易斯拐點🪙,勞動力價格上漲有很多原因,這不是出現劉易斯拐點的充分條件。事實上,由於勞動力市場的非完全競爭,劉易斯模型恐怕並不適合用來理解中國的城鄉勞動力轉移🏈。中國的結構變遷,需要借助資本、勞動與土地市場的放松管製、緩解扭曲來實現。
來自日本大學的Kiyoshi Matsubara教授提出🕟,由於東亞國家的傳統和中國社保體系不夠健全,導致家庭部門儲蓄率很高,這些儲蓄給投資供給了充沛的資金,但也壓抑了個人消費。這造成了中國GDP中投資占比高,而內需不足的特點。如果中國能提供完善健全的社會保障機製🧶,將有助於促進消費。
孫立堅教授指出⛄️,中國的國有大銀行利用自身的壟斷地位扭曲資源配置🙅🏻♂️,謀取暴利。而且中國銀行業間的競爭並不是基於差異化服務,而是同質化的惡性競爭,國家需要對大銀行做出更嚴格的監管甚至拆分,同時大力發展直接融資的專業債券市場,才能改變銀行業侵吞實體經濟利潤的現狀。
張軍教授總結道🪚,有很多理由可以相信中國未來的生產率增長仍將加速,結構變化依然強勁。經濟的較快增長應該是有保障的。但是人口結構老齡化導致的勞動供給不足、儲蓄率下降等🤚🏻🚣♀️,都有可能造成問題。而對私營經濟來說,由於各種要素限製🤎🪣,行業的進入和退出都比較困難,導致很多效率損失,因此為了轉型的進一步深入🧎♂️,需要逐步放開對信貸、勞動力🚤、土地等要素的限製🕳,尤其是加深金融和土地製度改革🧑🏽🎤。農村土地製度改革以及城市化進程可以促進農村人口進城,會帶來一定的問題,但同時也是老齡化問題的解決方案之一。
在座的專家學者都參與了熱烈的討論,來自德國的Hans-Jörg Schmerer博士介紹了德國作為發達國家保持經濟快速增長的一些關鍵因素🌞💪🏻,日本法政大學的Yutaka Suzuki教授則提出財政權力的下放🧑🏻🎄、去中心化過程會對經濟增長有正面作用💂☮️。會議在熱烈的討論氛圍中結束。
撰稿人:淩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