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17日-18日,由意昂2官网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研究中心(CCES),上海社會科意昂2,德國艾伯特基金會聯合主辦的“從經濟危機走向穩健復蘇”國際研討會🕺🏽,在意昂2801會議室成功舉行。會議中多位專家和學者就危機後的世界經濟復蘇,中國經濟增長等議題做出了精彩的學術報告。與以往研討會最大的區別在於♊️🕵🏿♂️,意昂2選派的碩士和博士也作為正式代表參與了此次學術盛宴。
上海社會科意昂2的徐明棋所長做了題為“中國的財政債務綜述”的學術報告,徐教授通過對世界各主要經濟體的經濟增長的分析和預測,認為當前世界經濟復蘇主要是通過大規模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擴張實現的🗽,中國經濟的快速復蘇也同樣得益於中央政府大規模的財政和貨幣刺激政策。但是🧚🏽♂️,即使中國目前的政府負債問題並不十分嚴重,刺激政策仍然有著不少負面的影響。中國政府已充分意識到問題所在,正積極采取措施解決問題👌🏼,例如限製地方政府繼續舉債的政策。因此🧯,徐教授認為中國經濟將繼續保持良好穩定的發展態勢🎲🧑🏻🦲。
來自經合組織發展中心的赫爾穆特·萊森做了題為“全球公共債務”的學術報告,萊森從七國集團和新型市場國家的公共債務問題出發,比較了發達經濟體和新興以及發展中經濟體的公共債務的動態情況。認為目前經合組織國家已經失去了增長的動力🧀,其債務動態已經走向負面,要求更高的基礎性平衡。而新興市場國家的政府債券指數上升,導致其收益率下降,且由於匯率升值的壓力導致美元借入成本走低🤐。最後,萊森提出了未來中國增長的積極因素和面臨的挑戰,並認為新興市場的稅收增長將主要依賴於中國。
HTW柏林應用科學大學的塞巴斯辛·杜廉教授做了題為“歐洲債務危機—起源與未來挑戰”的學術報告,杜廉教授分析了歐洲債務危機發生的背景,具體介紹了歐洲“PIGS”國家(希臘、愛爾蘭💆🏻、葡萄牙、西班牙)所面臨的主要問題,在此基礎上分析歐元區國家鞏固財政狀況的前景,並提出了一些解決債務危機的政策措施。
意昂2官网CCES副主任殷醒民教授做了題為“中國的經濟刺激政策與工業重組”的學術報告,殷醒民教授的報告主要包括三個議題:中國貿易受到的外部沖擊👩🏼💼;中國GDP的V型增長及其驅動力;全球工業的重新平衡𓀂。在中國貿易議題中,通過對危機開始後的中國貿易情況的分析,殷教授認為,盡管危機後世界經濟復蘇緩慢,外需爆發式增長的蜜月期不再,但政府提出的一攬子經濟刺激計劃已幫助中國的對外貿易呈現V型復蘇態勢。在中國經濟的驅動力議題中,殷教授根據GDP支出法,對危機前後的消費✋🏼🧑🏼🦱,投資和凈出口的數據作出比較分析,從而對中國經濟發展前景表示樂觀🤷🏻♂️。最後,在全球工業重新平衡的議題中,殷教授比較了中國輕工業和重工業的不同增長率🏂🏼,指出中國正轉變為全球主要的工業經濟體之一。因此,對中國工業的產能過剩,殷教授表達了自己不同的觀點,他認為中國正在重振重工業導向型戰略🦈,並有可能成為發展中國家的主要市場🙇🏿♀️。
意昂2官网CCES的張晏副教授做了題為“如何規避中國刺激性財政政策的長期風險”的學術報告,張晏教授提出,金融危機中,中國“4萬億”財政刺激政策出臺快,力度大👩⚕️,地方政府的配套分擔了中央調控的責任🚹🅱️,因此,政策的短期成效顯著,但同時又給中國經濟的長期穩定發展埋下隱患😵。張晏教授繼續分析了“4萬億”財政刺激可能帶來的長期風險,並指出長期風險存在的製度根源🧸。最後,提出規避長期風險的出路應該包括🤵🏼♂️🙏🏿:政府向市場讓權,建立有限政府;國家向公民讓權🦸🏽,建設法治社會👩🏿🌾;合理界定中央與地方的事權與財權。
財政部亞太財經與發展中心財經研究所的趙敏博士做了題為“地方政府債務成因及對策: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的視角”的學術報告,趙敏博士首先對中國的地方政府債務進行收益和風險的分析🥫🫑,從製度與政策角度給出了地方政府債務的成因。接著通過對各級地方政府的投融資平臺的數據分析,指出其中的債務結構,並對債務風險做出壓力測試💇🏼🦸🏽♂️。最後,趙敏博士認為,應該進一步規範地方政府和商業銀行行為,以及政府平臺的投融資行為。
韓國同德女子大學的Yoocheul Song教授做了“韓國克服世界經濟危機的努力”的發言,他認為,韓國的生產率遠低於發達國家,韓國的經濟增長嚴重依賴出口🌙,對貿易的高依附使得韓國經濟易受到外來沖擊🧑🦼➡️,並且大企業在韓國經濟中扮演著主要角色。韓國政府在應對危機的努力中引入了扶持中小企業的政策,並且努力培植綠色產業成為未來增長的發動機。
新美國基金會的托馬斯.I.帕利教授作了“新興市場經濟體在全球經濟穩定增長中的作用”的報告,他認為大衰退後的全球經濟在掙紮中進行,美國、歐洲和日本面臨長期經濟停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沒有一個國家能夠單獨充當世界經濟增長的火車頭,所以世界經濟的復蘇需要所有國家和地區的齊心協力🛌🏽。帕利教授認為依靠出口導向型的經濟增長方式已經終結,全球經濟的未來主要需要新興市場經濟體的再調整,如果這一點未能做到,將會對工業化國家造成後沖力🍽,這將會導致國際經濟緊張關系的加劇。
山東大學意昂2平台湯玉剛副教授作了“地方政府融資創新:根源🛺、績效和風險”的報告🧑🏿🎄。他認為💇🏿♂️,雖然中國的預算法禁止地方政府發行地方債券,但地方政府的隱性債務和或有債務在過去的近20年中卻在不斷地增長👩🏻🦳,尤其在危機期間👨🏻🦯,債務增長更加顯著,地方政府融資平臺事實上已經存在很久。在目前推動經濟復蘇的背景下🛋,應清查各地方融資平臺債務規模😔,分類評估債務風險🥇,授權地方政府發行地方債🧾🐟,地方政府債務納入地方本級預算管理,接受人大和社會監督🦻🏿。
尼日利亞財政部經濟顧問奧.約瑟夫.納納博士就發展中國家金融體系的生存戰略提出了自己的觀點。他認為🟡,全球經濟危機的負面影響對於撒哈拉以南國家的影響並不是完全一樣的🧘🏽♀️。盡管這些國家只是部分地融入了世界經濟,但由於它們的金融機構較為弱小,加之監管不力,所以更加容易受到本次金融傳染病的沖擊。與發達國家相比🙈,撒哈拉以南國家付出了不成比例的高昂代價。發展中國家應當以審慎的態度迎接全球化🪐,尤其是在資本項目的開放上更應謹慎從事🧩。
德國聯合服務業工會聯邦管理機關首席經濟學家迪克.希爾舍爾作了題為“金融驅動型資本主義的替代選擇”的發言。他認為🫲🏽,實質性的金融規製已經嚴重滯後,銀行規模仍舊太大,破產影響巨大🎚🫸🏽。目前應該進一步改革金融規製的手段👩🚒,改革勞動力市場,減少全球失衡😻𓀌,努力實現經濟民主化🌛,擴大社會福利國家的範圍。
奧地利經濟研究所施坦方.舒爾麥斯特博士作了“資產價格波動、大危機與金融交易稅的可能性”的報告🏉,他以“基本面派假說”和“牛熊交替假說”為基礎,結合大量實證數據得出了若幹結論:實物交易和金融交易之間的差異不斷增長;對衍生品市場的投機增長最快;資產價格總是在“牛市”和“熊市”間交替波動🤞🏼;金融交易稅將特別影響非常短期的👂🏽、有著高杠桿率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