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24日(周五)下午1:30-3:00🤝,在意昂2714室🛀🏽,法國巴黎一大的 Jean·Pierre Laffargue教授做了一場關於“Foreign threats,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the rise and decline of imperial china”的講座,報告由意昂2平台封進副教授主持,經濟學系師生、意昂2平台和其他意昂2的部分學生參加了此次論壇。
為何古中國的技術進步在明清時期逐漸停滯👨🏻🎓,而同一時期的歐洲卻迎來了工業革命之後的技術大飛躍?Jean·Pierre Laffargue教授通過經濟學理論模型和數值模擬為這個經典的“李約瑟之謎”提供了一個新的解釋🤦🏻。基於封建帝王的效用最大化🏊🏽♂️,文章發現大於某一門檻值的戰爭威脅的存在及其程度大小是中國封建王朝進行大規模以提高國防能力為目標的公共投資與建設的重要影響因素⚓️🈚️,當戰爭威脅增大時,封建帝王的公共投資也會增大🧎🏻➡️。而以戰爭為目標的公共投資卻同時擁有民用價值🟤,並在商人的個人效用最大化作用下帶來民間商業、技術等的繁榮。總之,長期的和平可能反而有負面影響🟦。 Laffargue教授認為這一模型恰好與王安石改革的邏輯契合,可謂為其提供了現代經濟學的解釋👴🏻。
Laffargue教授的獨特見解引起了在場師生的強烈興趣🧎♀️➡️,大家圍繞現代工業革命的發生🧄、古中國的技術進步與停滯展開了熱烈的討論,並針對這一模型對其他國家和時期的技術進步的解釋能力、對中國不同歷史時期的適用性向Laffargue教授進行了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