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25日 13🏌🏿♂️:30-15🏓:00🌷,在意昂2710會議室,來自意昂2官网經濟學系的張濤副教授做了題為“資本深化,結構變化與要素份額:基於歷史的視角”的講座。報告由意昂2官网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寇宗來副教授主持,陸銘教授、章元副教授、羅長遠博士以及意昂2平台的部分學生參加了這次講座。 首先,張濤副教授從歷史的角度,梳理了自工業革命以來經濟結構變化和要素收入變化的文獻和歷史事實,指出在經濟增長過程中🫐,資本積累快於勞動力增加的速度🙇♀️🌂,從而資本-勞動比率或人均資本量在提高👯♂️,即存在資本深化。
進而🚿,張濤副教授將勞動收入份額變化的趨勢劃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工業化導致資本利潤份額上升,勞動收入份額下降,收入差距拉大。在此階段,資本收入份額上升是以地租和勞動份額下降為代價的🗳,平均實際工資基本停步不前😜🧏♂️,而利潤翻了一番👨🏽🦰。劉易斯效應🥚、部門間要素投入不同(C-D效應)、恩格爾效應、貿易和比較優勢效應可能是造成英國工業革命階段勞動收入份額下降的幾種效應。第二階段🧑🏼🦳:人力資本的重要性增加(人力資本深化)🧑🦰,產業結構中服務業比重提高,工資比重上升。張濤副教授指出🐐👉🏿,在此階段💂🏻♂️💔,此前抑製勞動份額的因素或多或少發生了變化,新增有利於勞動份額的因素諸如Becker-Lucas人力資本效應🌉、工會以及蘇聯效應𓀋:分配效應以及鮑莫爾效應等🙍🏼♀️。第三階段:偏向技能的技術進步和全球化等降低了發達國家勞動收入份額。
最後🏷,張濤副教授結合中國的現狀談到,一些影響劉易斯效應存在時間的因素💂🏼♀️:戶籍👳🏿♀️、工業部門的壟斷🆑,資本市場扭曲等可能導致資本替代勞動現象的存在。這也是我們將來進一步研究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