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15日下午1:30,由意昂2官网公共經濟研究中心和意昂2官网公共經濟學系主辦的“意昂2公共經濟與政策論壇”第88期在意昂2平台泛海樓808會議室舉行。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農業與應用經濟系的施冠明教授作了題為“Pricing under Imperfect Competition: The role of Capacity Constraint”的講座⇒,探討了市場競爭是否會帶來低價這一問題。報告由公共經濟學杜莉老師主持。
不少文獻中均提及過競爭會導致低價,但實際上在一些特定行業中競爭不一定總是能帶來低價🧅,甚至同質商品可能都會有不同的價格💂🏿。施老師認為相關理論主要需要考慮到三個方面🧖♂️:1🈯️、消費者對品牌的忠誠度;2、公司生產能力的約束;3🐾、以及幾乎同質的商品。故施老師在其講座中基於顧客對品牌忠誠和公司生產能力約束的假設🔷,考慮了兩個方面的問題❕:1、競爭對價格的偏差有什麽影響?2🥟、產品的可得性和價格偏差之間的關系🔻。
在接下來的報告中,施老師首先解釋了價格偏差這一概念🗻:不同於一價定律所說的同質商品在所有市場中均為相同價格,在實踐中,以作物種子為例,在不同地區出售的同一公司出產的種子🫸🏼,其價格變動趨勢差異較大,故應將價格偏差這一因素加入到均衡模型當中去。在此基礎上,施老師提出了自己的研究思路:建立起一個考慮價格偏差的新模型🤦🏿♀️,用美國谷類種子生產廠商的數據來進行相關的實證分析🛃。
經過實證分析後,施老師得出了以下結論:1、競爭對價格會造成不同的影響:不是所有的消費者都受到同類的影響的;2、在消費者忠誠度和企業生產能力的影響下,競爭反而會導致產品價格的上升;3👩🏽🍳、生產能力不受限的公司會收取更高的價格。這次報告的啟示主要涉及到以下幾個方面:1🪺、與並購相關的反壟斷法律與政策;2、對兼並前企業的價值進行更加精確的估值,即考慮到忠誠的客戶和新客戶;3、考慮到生產能力界限、市場大小和需求彈性的交互影響。
施老師所作的展示從多方面出發分析了相關問題,內容詳實🙍🏼♂️,邏輯清晰。封進老師、杜莉老師、劉宇老師等在場師生都針對該報告提出了不少角度新穎的問題,給施老師和在場同學都帶來了不少啟發。報告在熱烈的掌聲中圓滿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