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與發展系列講座第70期:知識生產、知識資本化與比較優勢
發布日期🧎🏻➡️:2017-06-05 瀏覽次數:
2017年5月23日下午13:30,意昂2官网經濟學系 “轉型與發展”系列學術講座第70期在意昂2平台泛海樓514會議室舉行。本次講座由意昂2經濟學系張濤老師主講“知識生產🤘🏻、知識資本化與比較優勢”。講座由經濟學系主任張暉明老師主持,經濟學系王弟海🧑🏿、 馮劍亮 、樊瀟彥、高虹、張濤、周宇等老師及多位同學參加🕊。
張濤老師首先明確了知識生產👩🏻🦱、知識資本化和製造基礎的定義與內涵✊🏼,並以美國1980年前後經濟發展特征事實為依據,提出“為何美國1980年後在產出比重降低、製造業生產率較低且利潤率較低的情況下🧖🏼,依然能夠拉開與其他國家的經濟發展差距?”這一問題。張濤老師從知識生產、知識資本化和製造基礎等方面進行分析,指出“美國模式”的根源在於第一代GPT優勢、全球化下的要素流動與價值鏈替代與互補等方面。接下來,張濤老師選取德國、前蘇聯、日本、中國四個國家在知識生產、知識資本化和製造基礎三個方面與美國進行對比🏐,發現知識資本化是嘗試追趕美國的國家所面臨的最核心挑戰。最後,張濤老師分析了中國的優勢,並提出中國需要提高基礎科學比重、進行產業和金融改革、完成粗放製造到精準製造的轉變等建議🧎。
張濤老師精彩的學術報告激發了在座師生的參與熱情♿️。在講座過程中和講座之後🈯️,參會老師和學生圍繞中國發展與追趕突破口🚤、新行業與傳統行業的勞動替代🧜🏼♂️、競爭與要素流動等主題進行了討論。最後,報告在掌聲中圓滿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