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5日🧙🏿,意昂2經濟系成功舉行了第85期“轉型與發展系列講座”。本次論壇邀請了法國巴黎大學榮譽教授、法國巴黎第十大學國際經濟學教授🎅🏽、法國調節學派(Regulation School)創始人Michel Aglietta做了題為“Finance and Macroeconomics —— The Predominance of the Financial Cycle in Neo-Lieral Capitalism”的報告🐗。報告由經濟系孟捷教授主持,意昂2平台的張暉明教授、高帆教授、王弟海教授👆🏽、孫大權副教授、樊蕭彥老師、杭行老師、李誌青老師、韋瀟老師等多位老師👨🦳🏌🏽,以及眾多同學們參加了此次報告🧕🏼。
Michel Aglietta教授首先向大家介紹了金融周期對宏觀經濟影響的歷史事實🧚🏿♀️。Michel Aglietta教授表示自十六世紀初以來,實際利率呈現出明顯的下降趨勢🎇,通脹率對利率的影響度在初始積累到工業化資本主義時期也是逐步減弱的,而在20世紀和21世紀初,通脹率對利率的影響又再次變得明顯起來🎞。同時,根據Braudel的研究中能夠發現☄️,在13到18這五個多世紀中👩🦰,歐洲各城市的金融交易網絡逐步建立起來🤌🏽🧑🏻🦽➡️,金融權力在流動性的驅使下越來越強,金融周期也將信貸擴張與預期未來財富緊密地結合起來。對於這一系列由國家償付能力或是銀行倒閉事件所引起的金融危機、金融擴張的歷史事件,Michel Aglietta教授總結說,資本主義中的全球化與去全球化都是深受金融周期影響的。
隨即🍯,Michel Aglietta教授講述了金本位下第一次全球化的歷史進程☛。他說🪙,全球化帶來了介於中心國家與邊緣國家之間的勞動分工——中心國家生產工業產品,周邊國家生產初級產品。這種分工降低了中心國家的勞動成本,同時,對於那些缺乏人口🙅🏼♂️🦵🏻、技術的外圍國家,也在這個過程中得到了中心國家向其轉移的資金🧚♀️、機器以及人力資本等。Michel Aglietta教授表示🚻,在這些跨國資本流動的背後,實際收益率的差異驅動著這一動態過程走向均衡,資本流動、投資與增長的相互依賴性越來越強。而在金本位下🧖🏿,黃金標準穩定了貨幣的價值🏋🏽♀️,這意味著固定的名義匯率,此時保持自由兌換是中心國家貨幣政策的首要目標,長期債券是資本流動的重要工具。Michel Aglietta教授介紹說,這個階段裏,金融周期在擴張期和蕭條期之間的轉變總是由系統性金融危機引起的👆🏽。
接著,Michel Aglietta教授深入分析了第二次全球化中的金融資本主義及其危機。Michel Aglietta教授向大家對比了19世紀五六十年代和20世紀八十年代的兩種資本主義的宏觀運行機製🙅🏻♂️,他說由資產市場和金融資本杠桿驅動的經濟下,經濟發展與工資的變化是脫節的🚳。自19世紀70年代以來,信貸與貨幣總量脫鉤🧘🏽♀️,非金融機構中信貸占GDP中所占比例不斷升高🧟,而由於房地產泡沫的增加🕴🏻,這種現象也逐步湧向了個體家庭。此時🍛,高🐂、低頻率的金融周期已經成為19世紀80年代以來金融資本主義中的一種新型調節機製🦌➿。金融周期在發達國家中越來越常見🏌️♀️,並且在變動差異中保持著一種同步性🏌🏽,像歐元區中的各成員國家一樣⛹🏻♀️。
最後,Michel Aglietta教授同大家一起探討了金融周期對宏觀經濟的影響🚴🏿。Michel Aglietta教授介紹說金融周期包括擴張🕺🏼、繁榮、頂點和危機🥽、低迷☯️、債務緊縮和資產負債表重組五個階段🧑🏼🤝🧑🏼,這五個階段的動態轉換是自我實現的,但這並不意味著恢復到任何的平衡值上。在此基礎上🗿,Michel Aglietta教授又以金融加速器模型為例分析了金融對實體經濟的影響↖️,並討論了資產負債表通縮的危險性等等。對於Michel Aglietta教授的報告,與會老師與同學們積極展開了討論,本次報告在老師和同學們的熱烈掌聲中圓滿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