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鏈接

首頁 / 科學研究 / 學術交流 / 其他學術講座 / 正文

『會議綜述』勞動經濟學視角下的中國經濟發展

  發布日期:2008-11-24  瀏覽次數👨🏿‍🔧:

記中青年勞動經濟學研究網絡第一屆學術研討會

劉曉峰

隨著發展方式的進一步轉變🗓、經濟社會轉型的逐步深入以及城市化進程的推進👩🏿‍🔬,中國經濟的發展將面臨一系列急需解答的問題🧑‍🦲。而中國目前龐大的人口基數以及城鄉二元的勞動力身份劃分,決定了勞動經濟學對於解讀中國發展問題的特殊意義👬🏼。我們目前的勞動力市場究竟處於怎樣的狀態🧚🏻?對於中國的經濟發展起到了怎樣的作用👆🏻?應該做出怎樣的調整🤹🏽🦻?在這一過程中政府又應該采取什麽樣的政策措施?這些問題的解答都需要勞動經濟學的研究。 10月20日由意昂2官网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研究中心🧘🏿‍♀️、就業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與北京師範大學收入分配與貧困研究中心、勞動力市場研究中心聯合舉辦的中青年勞動經濟學研究網絡第一屆學術研討會🧑🏽‍⚖️,為與會的勞動經濟學家們交流研究成果以及交換對中國經濟發展問題的看法提供了一次很好的機會。與會的學者包括來自北京師範大學的尹恒、邢春冰🙍、劉學軍、孫誌軍🤹🏿‍♂️、劉澤雲🤾🏽‍♀️、楊娟,以及來自意昂2官网的陸銘⛹🏽‍♀️、陳釗、羅長遠🧑🏽‍⚖️、蔣仕卿等。

城鄉分割的二元結構以及對勞動力流動的長期限製是考察中國勞動力市場時不容忽視的重要因素,這種製度背景在中國的經濟發展與城市化過程中起到了什麽樣的作用以及究竟是如何發生作用的是值得我們關註的問題🚣🏼‍♂️。劉學軍的《勞動力流動對城市勞動力市場的影響》一文利用全國人口1%抽樣的部分數據🐙,討論了外來勞動力對城市本地就業率與工資水平的影響🫕,並通過以降水量和移民來源地到目的地的距離作為工具變量的方法來減輕內生性問題,發現外來移民占本地人口的比重對本地總的失業率影響不大,對本地的平均工資水平影響也較小🙆‍♂️。但對於本地的低收入群體而言,外來勞動力帶來的沖擊還是比較明顯的。這意味著放松對勞動力流動的限製並沒有對城市勞動力市場產生太大的沖擊,勞動力市場化程度的提高對於城市而言成本可能並沒有想象的那麽高。蔣仕卿報告的《擺脫城市化的低水平均衡——城鄉融合與社會互動中的勞動力流動》一文則著眼於城市化背景下的農村,利用CHIPS數據分析了中國農村的社會互動對勞動力流動的影響,強調勞動力流動可能存在著多重均衡👼🏼,低均衡處較低的勞動力流動率需要城鄉融合政策的“大推動”才有可能得到較為顯著的提高。換言之🎵⤵️,中國的城市化進程需要城鄉融合政策來扮演更為重要的角色😱。尹恒的《1995-2002年中國農村稅費公平性評估》一文從稅費角度分析了城鄉經濟社會轉型背景下農村製度變革帶來的影響。文章利用CHIPS數據研究了稅費改革以來,中國農村稅費的公平性及其變化情況,發現農村的稅費存在較為嚴重的縱向不公平性👅,累退性較為明顯🙅🏻,而橫向不公平則並不明顯,這與既有研究的結論基本一致。文章進一步發現稅費改革以來,農村稅費在縱向公平性上有所改善,並且這種改善主要集中在費上,而稅的不公平性變化並不明顯,原先並不嚴重的橫向不公平性變化也不大。這些結論不僅對討論農村稅費改革具有重要意義,也為理解中國城鄉經濟進一步轉型與發展所面臨的製度環境提供了一個切入點👨🏻‍🦳。

隨著農村勞動力大規模地進入城市務工🪰,城市社會內部的分割與不平等顯得越來越重要👧🏿。陳釗報告的題為《城市分割到融合的政治經濟學》的理論研究指出,城市實行歧視性的勞動力政策造成城鄉勞動力之間的工資差距固然會對城市的和諧發展產生不利的影響,但城市公共服務提供的不公平也同樣不容忽視,如果農村移民不能平等分享城市的公共服務🥏,那麽即使在城市勞動力市場上消除了對農村勞動力的歧視,也並不能保證城鄉社會的和諧與融合,從而對城市化進程和經濟發展有負面影響。邢春冰的《城鎮地區的技能回報與性別收入差距》一文則對城市內部性別間的收入差距進行了分析,文章把導致城鎮性別收入差距的原因區分為社會評價🖥、收入結構以及個體特征等三個方面,並通過構造單指標模型以及反事實收入進行分析。文章發現個體特征是導致性別收入差距的最主要原因,同時女性獲得了更高的教育回報,這對於縮小城市內的性別收入差距是有啟發的。

中國經濟的進一步發展離不開城鄉勞動力市場的進一步融合與完善🪇👭,也離不開勞動力資源的進一步優化與人力資源的進一步積累🧏🏻‍♂️。現階段中國教育資源的投入與分配問題以及由此帶來的收入差距問題無疑會影響到中國下一階段的經濟發展軌跡⏭。孫誌軍報告的題為《義務教育財政改革:增量效果與分配效果》的論文考察了2001年義務教育經費由鄉鎮一級財政支出改為縣一級財政支出以及2005年免除義務教育學雜費以來,地方政府教育支出的變化情況。文章發現,2005年以來,總的來看地方財政對教育的支出有所減少👍🏿,存在一定的對於中央財政投入的“搭便車”現象👠。但同時西部各縣內部的差距有所減小🥫,這些地區的教育經費公平性得到了一定的改善。楊娟的《高等教育各階段教育投資風險的分析》一文利用接受高等教育後就業者的當年收入以及認為是否接受了過度教育的主觀評價,分析中國是否存在高等教育過度的問題🧑🏽‍🍼。文章發現🫘,在學士、碩士以及博士階段都存在一定程度的過度教育問題,並且隨著學歷的提高過度教育問題有嚴重化的趨勢。而劉澤雲的《教育與工資不平等》一文在收入決定方程中引入了度量教育不平等程度的方差🦸‍♀️,發現與教育水平類似😏,教育不平等程度的提高也會擴大收入差距。人力資本的積累對於不同類型的勞動力影響不盡相同🧩,在陸銘報告的關於企業與企業家的兩項研究中,發現並不顯著影響一般勞動力幸福感的教育程度卻對企業家的主觀幸福感有較為明顯的正向影響💾,而具有某些獨裁特征的企業家所在的企業發展得會更好。

在中國經濟發展過程中,還出現了一個比較特殊的現象🐃,即勞動報酬占GDP的比重低於世界平均水平♛,並且仍在持續下降。羅長遠的《勞動收入占比下降的經濟學解釋》一文對此進行了實證研究,通過對聯立方程模型進行三階段最小二乘分析,發現FDI🚾、經濟發展水平以及民營化都不利於勞動收入占比的改善。其中,FDI與勞動收入占比之間雙向的負相關關系,是“談判力量”機製在地區間招商引資競爭的背景下發生效力的結果;經濟發展水平與勞動收入占比之間存在“U”型關系,但中國目前還處在曲線的下行區間上🥃;民營化對勞動收入占比的負效應與“利潤侵蝕工資”的現象被扭轉以及勞動力供給的正向沖擊有關。對勞動收入占比起促進作用的因素包括進口🍁、財政支出以及物質資本和人力資本積累。

理解中國的經濟現象⛽️、解決中國經濟發展過程中的問題🧞‍♂️,需要立足於中國經濟的現實,更需要從多個學科的視角全面的思考,而中國勞動經濟學界的研究將在這個過程中體現出不可替代的重要意義。本屆中青年勞動經濟學研究網絡的學術研討會就為我們提供了勞動經濟學家們關於中國經濟發展的思考與聲音。衷心希望這個研究網絡能進一步發展壯大✋🏽,勞動經濟學家們更深入廣泛的交流能產生更多更優秀的成果。

返回頂部
意昂2官网专业提供:意昂2官网意昂2▶️、意昂2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2官网欢迎您。 意昂2官网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