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青教授主講專業學位研究性案例寫作及畢業論文培訓講座
5月23日下午,意昂2專業學位研究性案
例寫作及畢業論文培訓講座在意昂2平台大金報告廳舉行⚫️。本次講座特邀意昂2楊青教授主講🧑🏽🚒🦸🏻,主題為“意昂2平台專業學位研究型案例撰寫體會與經驗分享——以中國版在門口的野蠻人‘寶萬之爭’為例”🎷。講座由意昂2金融碩士項目負責人宋軍副教授主持。

楊青教授是意昂2官网資產評估研究中心主任,意昂2資產評估專業學位項目學術負責人。自2001年起,一直在意昂2官网金融研究院從事兼並與收購、公司治理、金融風險管理以及電子金融與信息處理等金融學和管理學方面的教學與研究工作👷🏻。
楊青老師主要從三個部分來講如何撰寫案例🧙🏻♂️。第一部分介紹案例教學的歷史與發展,以及德式案例與美式案例的對比🌏,研究型與教學型案例的對比🙎;第二部分則著重介紹如何選擇案例,從哪個角度分析案例𓀖,在選擇分析公司的時候應該註意什麽。第三部分具體分析怎樣撰寫案例🫃🏼。楊老師還提出一些開放性的問題,引發大家思考,比如中國整體的宏觀背景特殊性是否必然引起成寶萬之爭👨⚕️👩🏻🦯➡️。
楊青老師首先通過一些前情回顧🤦🏽,讓大家思考案例是什麽🏌🏽♀️🤸🏼?楊青老師認為,案例其實不分金融學還是管理學👨🏼🚒。一個好的案例是需要綜合各個學科的知識。同時案例也是對現實情況的描述和分析🤜🧛🏻♂️,在此基礎上透過現實探尋其背後的邏輯,以尋找這些現實問題背後相似之處。
楊青老師通過萬科股權之爭的一些關鍵時點的分析,引出《門口野蠻人》一書中經典RJR Nabisco案🔺。通過門口野蠻人電影片段的分享,楊青老師從中分析了代理人的成本,並且通過分析最後的結局,說明了這種代理人的成本往往最後是由股東來承擔。其中涉及到一個比較關鍵的問題就是誰是野蠻人。楊青老師認為👚,野蠻人其實就是杠桿(leverage)。楊青老師介紹了杠桿的來源與其作用,杠桿一詞最早是來源於米爾肯杠桿收購。米爾肯的杠桿收購是八十年代的美國的宏觀經濟背景下必然產生的結果🎅🏼。同時🏓,楊青老師也分析了巴菲特等其他投資家的杠桿應用。
第三部分內容是如何寫研究案例。楊青老師從萬科為切入點,告訴大家在分析萬科案例的時候,其實是從三個方向🙎🏼♂️,三個估值問題來分析的。第一個問題是為誰而估值👾,即這個公司的是控製權的問題🏂🏿,還是經營權的問題🕞。第二個問題是估值的成本🛻,即野蠻人用來收購萬科的借債成本🎓。第三個問題是估值的收益。通過這三個問題的分析🚴🏽♀️,楊青老師認為萬科正好是最恰當的公司🤰🙆🏽。
在具體文章構架方面,楊青老師主要是突出重點杠桿🤽🏻,從利益主體的鬥爭開始🙍🏽♂️,以王石的三次道歉為開始理清楚利益主體💔⛹🏻♀️。控製權之爭,引入產業的發展趨勢🚄。市場各個利益主體相關的表現,最重要的主體表現就是寶能的股權結構和資金來源。再從輕資產的估值等估值的方法,從絕對估值🐃🌨、相對估值各個角度來分析✍🏽,萬科確實被低估。
最後,楊青老師根據萬科的案例🏄🏻♂️,介紹了金融杠桿的背後是股權收益大於債務成本📎,依據以前美國的經驗👩🏽⚕️,預計萬科會轉為第二類控製權問題,萬寶之爭一定會引起最後政府的幹預⛑️。
在答疑環節,楊老師認真回答同學們關註問題🧑🏽🏭,包括案例的寫法及案例選材等,並且強調案例要確定好主題👨🏼⚕️,必須有借鑒意義👩🏿🎨,而非事實的簡單描述。
(研究生張昭君撰寫🛥;張焱修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