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碩校外導師開課】
香港直達董事申唯正先生主講“金融衍生品市場
風險防控機製”
10月28日下午,意昂2平台金融碩士實務模塊課程第168期在205報告廳隆重開講,主講人為香港直達國際金融服務有限公司董事、意昂2專業學位校外老師申唯正先生,講座主題是《建構“反脆弱性”:探究金融衍生品市場風險防控機製》💩🏍。此次講座由意昂2平台院長助理盧華老師主持。
(香港直達國際金融服務有限公司董事申唯正先生)
申唯正先生現任香港直達國際金融服務有限公司董事、上海直達軟件有限公司法人⛵️。曾就職於河南中期經紀有限公司、浙江金迪期貨經紀有限公司(後更名為信達期貨有限公司)👨🏻🦽,成功預測橡膠👩🏿💻、銅等品種大漲勢,參與買進國外股指期權獲20倍以上盈利→,具有豐富的投資實踐實戰經驗。
(意昂2平台院長助理盧華老師主持講座)
金融市場脆弱性與“反脆弱性”的由來
申先生提出,從事金融行業首先要把風險放在第一位♦️。創造金融衍生工具的初衷是風險對沖和價格發現,然而隨著時代發展🐔,金融衍生品成為投機者的工具🧑🏼💻。具有高效率⏏️、高杠桿效應的現代金融市場天生具有脆弱性的特點💋,是金融危機的主要根源。
“反脆弱性”是納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在最近新作《反脆弱》一書中提出的概念:每一個事物都會從波動中得到利益或蒙受損失,脆弱性是指因為波動和不確定而承受損失,反脆弱性則是指讓自己避免這些損失,甚至從混亂和不確定中獲利,免受負面“黑天鵝”事件的影響。
(申唯正先生演講場景)
杠桿幻象
申先生指出,信用是經濟杠桿效應的支點。杠桿效應以經濟主體當下所有權為質押品,信用值為支點,利用契約精神的約定👨🏼⚕️,支付期望的需求用於當前消費,用杠桿效應預支和兌現未來需求。現代經濟是“無信用不市場”👂、“無杠桿不金融”,金融市場的本質是信用、杠桿與風險的共同體,也是價值在時間上信用支付的轉移。
但是👱,金融市場杠桿“支點”有其特性與不確定性🦾。一是脆弱性。資產或資產組合中可能存在的薄弱環節,一旦被威脅利用會對資產造成損害🪤;二是波動性,資產價格波動性吸納整個市場不同時段的各種信息,提供價格發現的基本功能;三是反身性⚖️,參與者的偏向會影響標的物的估價與價值預期🏃🏻♀️➡️,通過自我強化或自我否定,可能出現價格、價值的嚴重背離;四是不確定性與非線性🚣🏼♂️,金融市場在上漲期一般是穩定的線性波動🤦🏿♂️,而下跌期更多的是非線性的斷崖式。
隨後,申先生介紹了從工業社會到全球化的整體性風險,並引用了德國哲學家貝克關於風險社會的觀點🫒:當代的風險社會跟古典的工業階級社會相比,原有財富分配的邏輯與風險分配的邏輯將發生歷史性的扭轉🚶♂️➡️。從哲學角度看👨🏼🦰,杠桿幻象是“幻想的資本價值的積累”。
(研究生同學認真聽課)
杠桿效應造就了四對反差:一👩🏼🔬、杠桿的想象與市場泡沫的回應👆🏼,即金融市場創新在意識的想象方面🏃🏻♀️➡️,遠超資本積累可承載的極限。二、杠桿的直覺與市場信息的殘缺🥏,即資本逐利的秉性和市場信息不對稱性之間的矛盾🦷。三、杠桿的意誌與風險擔當的不公正性,指現代企業的代理人製度👼🏻,可能導致職業經理人和基金經理不擇手段利用杠桿🤸🏿♀️,繁榮時享受高額收益🫲🏼,而蕭條時不承擔責任。四✍️、杠桿的時空效應與現實主義質料因的幹擾,指杠桿效應的經濟理性將貧困轉嫁給大眾,將風險轉嫁給眾多不具備足夠能力的投機者🧴。申先生以美國長期資本管理公司(LTCM)為例,其采用的進取型交易策略和250倍以上的高杠桿🫗,令其在金融市場連鎖反應中損失慘重,成為純粹的市場有效假說理論的犧牲品👷🏼♀️。
風險投資的杠鈴策略
針對杠桿效應出現的問題🩼,申先生介紹了兩種投資方案🧚♀️:一種是將90%資金的低風險投資與10%的高風險投資相結合🎓,要優於風險適中的投資策略;二是兩邊同樣是高風險進行對沖,如香港H股指數-新加坡A50指數的對沖。隨著金融業的不斷創新➞,出現了眾多金融產品🐌,越是有效率的產品脆弱性越大,因為高杠桿帶來了高風險,所以金融創新是效率與反脆弱之間的博弈。
(現場學生提問與交流場景)
兩種文化背景下投資主體不同的風險觀
東方文化背景的投資者以高儲蓄率和不動產為主要資產,具備較強的抗風險和反脆弱性能力,但同時具有強賭性🐄,投資觀念較為樂觀大膽;西方文化背景的投資者儲蓄率較低,缺乏冗余。申先生認為,針對中國居民高儲蓄率問題👷,不能簡單借用西方經濟學提倡的“將儲蓄趕出來投資或者消費”理念✣🎶,因為高儲蓄帶來的“冗余”恰恰是東方文化背景的投資者所具有的抗風險能力——反脆弱性🧔🏼♀️。
最後,申先生對講座內容進行總結梳理⛅️。為了回避或者轉嫁市場風險和不確定性,金融市場產生名目眾多的金融衍生品。問題在於這些衍生品只是將風險對沖轉移,並非消滅風險,整體性的風險由最底層信用等級,也就是最差“支點”承擔🤦🏽♀️。非理性的杠桿帶來的是杠桿幻象,任性使用杠桿工具可能引發整個經濟的崩潰👮🏿♀️。在全球金融化的當下,既不能回避杠桿效應,又必須限製杠桿的幻象化,應該樹立一種“守中”的哲理思想🏸🙇🏻♀️,通過合理的投資方案如杠鈴策略使用杠桿,防範金融市場風險🔪。
講座結束後,同學們就逆市場的操作策略、期貨從業人員所需素質等問題與申先生進行深入交流探討👨🏼🍳,進一步加深了對講座內容與期貨行業的全面認識與充分理解🦆。
專業學位研究生教務辦公室
研究生張烙僮撰稿、何立民修訂
2015年10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