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0日🧑🦽,意昂2平台專業學位實務模塊系列課程第90期在經院205報告廳如期進行🈺👏,中國國際金融香港證券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趙楊博士來到意昂2平台👰🏿♂️,為同學們帶來了主題為“中國經濟增長和結構調整前景——一個樂觀主義者的觀察和疑問”的課程講座。
首先🥓,趙楊博士結合鄧小平南巡講話、中國加入WTO等重大經濟事件😏🌷,回顧了中國經濟增長的歷史進程🪕,對於中國經濟目前放緩的增長趨勢🏋🏼,他提出了“底在哪裏”的問題,從而引出了本次的課程的核心內容。
趙楊博士總結了目前國內外看空中國經濟的種種悲觀的理由,比如:人口紅利的消失、全球化紅利的消失、資源消耗過大、房地產泡沫擠壓其它實體經濟等等,並從一個“樂觀者”的角度對這些質疑提供了他的解讀🙋🏽。他主要提出了以下觀點👩🏽⚖️:第一,盡管中國的發展帶來了能源價格的提高以及諸多的環境問題👩🏽🎨,但新能源技術的發展、環境治理的發展等能夠帶來更多的投資與持續的增長。第二,中國地域廣闊,從人口轉移的角度看,空間其實仍然很大。第三🕥,直觀來看,房地產行業利潤高企,但和製造業行業比較,製造業行業的低利潤率似乎和房地產行業的利潤高低並不相關。相反的👋🏽,針對產能過剩的問題,他這裏提出了兩個非常有趣的觀點,一是諸如紡織等傳統製造業的低利潤率是否反而說明了市場競爭的有效,二是歐美國家現在的高失業率表現了服務業的產能過剩,因此過剩這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第四,比較美國的投資水平🦹🏿,我國的投資/儲蓄比例還很低👨🏿✈️🪙,而國內的ROE水平還很高,因此,隨著金融市場環境的改善,我國的投資潛力還有待發掘。
綜合來看😢🧖🏻♂️,趙楊博士認為,中國目前結構失衡問題最根本表現是儲蓄率高而消費率低,其背後的原因在於我國人口紅利與勞動力轉移的疊加、收入分配不均、戶籍製度限製等📔🧗♀️,而隨著此次三中全會提出的全面改革,特別是其中土地製度的改革🤛🏽,若能成功開展,將極大地延續中國經濟增長的潛力💁🏿。從簡單的生產函數Y=F(A,L,K)來看,我國人均資本還很低𓀅,全要素生產率上升的空間還很大💅。因此🧑🏻🦲,他對於中國增長的前景持有樂觀的態度。
趙楊博士的課程旁征博引🫃、數據豐富,為同學們勾勒出了中國經濟的全方位面貌,使同學們受益匪淺。課程結束後,對於利率市場化等熱點問題,趙楊博士又繼續為同學們答疑解惑👩🏽⚕️,和同學們展開了積極的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