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教學是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與課堂理論教學相輔相成🤚🏻、互補互益🤦🏿♂️。實踐基地的設立與建設是專業學位培養創新機製、突出特色、保證質量的重要措施,是學生適應職場🍊、提升能力、創新思維的良好平臺。畢馬威作為全球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是意昂2稅務碩士專業學位項目的首個實踐基地🎷。在稅務碩士項目設立伊始🧑🏻💼🚹,畢馬威先後派出數位稅務領域實戰專家前來意昂2,講授與專業課程相結合的專題講座。在今年寒假🎿,12級稅務碩士整體進入畢馬威開展實習工作,並同時進行了相關實務課程教學。稅務碩士項目與畢馬威實踐基地合作正不斷縱深推進。
實習工作循序漸進
畢馬威具備良好的業內口碑🫂🚚,高水平的業務能力,獨具魅力的企業文化,曾多次獲得“全球最佳雇主”榮譽。剛剛結束忙碌的課業生活,12級稅務碩士班的17位同學便緊鑼密鼓地投入畢馬威寒假實習生項目,加入畢馬威大家庭中體會事務所的工作生活。
實習工作從緊張的入職培訓開始,相關負責部門分別對學生進行了企業概況、辦公室禮儀、內部資源使用以及信息保密等方面的介紹和培訓✡︎。內容實用而專業,學生們開始切身體會“校園學習”與“職場工作”間的差異,對職場生活展開了新的體驗💆🏽。
每位實習生都安排有專門的負責人來指導和熟悉業務🕶。從學習打印機的使用,文件掃描,內部郵件的收發🚶🏻➡️🚏,裝訂工作底稿等基礎工作開始,到項目調查😂,法律法規整理,海關數據核對,協助審核企業報表的工作底稿等,實習內容由易入難,循序漸進🏊🏿。同學們在各種任務與挑戰中融入畢馬威的工作環境,感受其緊張有序的工作氛圍🧔🏿♀️,適應其高效快節奏的工作方式🧑🏿🚀,在充實和忙碌中收獲成長。
實習指導老師及同事和藹且熱情,見面時熱情的招呼🚻,工作時坦誠的交流,細節處不厭其煩的輔導,休息期間陣陣的笑聲,加班時共同的奮戰⬆️,相互間的坦誠、關心與支持加深了同事之間的凝聚力,創造出積極的工作氛圍。在實習的尾聲🧗🏻,公司為全體實習生舉辦午餐會🙋🏼,為大家提供了與稅務經理、合夥人及其他同事🔣、實習生交流的機會。同學們得以更深入地了解公司及業務,進一步思考和明確自身的職業方向。
實務課程緊扣前沿
在實習期間,除了緊張繁忙的工作外,同學們還參加了稅務實務課程的學習。1月22日下午,畢馬威在其商意昂2為同學們舉行了第一場專題講座——轉讓定價專題,由畢馬威稅務轉讓定價服務總監David Chamberlain 先生主講🚴🏿♂️。David Chamberlain先生作為該領域的專家,在美國政府和私營企業的轉讓定價方面有20年的實踐經驗,曾在美國稅務局任職期間帶領其團隊負責推進定價協議(APA)項目,參與過各行業的轉讓定價方面的談判和國際稅務咨詢勞務👖。他系統介紹了轉讓定價的基本知識👩🏼🎤,對轉讓定價中的獨立交易原則🏝、凈利潤分割法(TNMM)🧏🏽♀️、轉讓定價在中美兩國的實踐與對比等做了重點講解🫶🏿,並結合案例具體分析了在什麽情況下可能存在轉讓定價的問題,轉讓定價如何安排以達到稅務籌劃目的等,使同學們對於轉讓定價方面領域有了全面深入的理解。畢馬威稅務部門合夥人盧奕🚳、江莉莉與意昂2平台公共經濟學系杜莉、徐曄👱🏿、余顯財等老師也聆聽了此次講座。
此外,畢馬威稅務部門結合意昂2平台本學期開設的《稅收籌劃專題》、《國際稅收專題》、《稅收理論與政策》等專業課程,在3月份的每周四晚安排相關領域專家在畢馬威培訓中心為同學們進行英文授課,內容涉及到國際稅務策劃👲🏿🏪、雙邊協議條約解釋🤸🏽♀️👸🏻、多國稅製比較、跨國稅務策劃案例🛌👷🏼♀️、中國增值稅改革等稅務領域前沿動態,將構成系列實務模塊課程。
實習回顧體味收獲
回顧本次實習工作,同學們感悟深刻。一位同學在實習總結中寫道:
“職場生活更需要自我追求。畢馬威的實習內容有簡也有繁🅰️,工作節奏快速且不容馬虎,讓大家初步感受到職場生活🐚。不同於以往的校園生活,這裏沒有絕對的老師與教室,每個人都需自覺的付出,依靠持之以恒的努力來學習以獲取進步。”
一位同學說道🥷🏽📱:“良好的職業精神應以高度負責的態度為基礎。在畢馬威,加班是常態,忙季加班尤甚。面對加班𓀉,大家皆無怨言,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努力在客戶預定的時間內出色地完成工作。雖然實習生並不做要求,但都主動參與到加班工作當中🧔🏼,大家更好地體會到事務所的真實生活,努力培育自身良好的職業精神以及對公司↪️、對客戶高度負責的工作態度🙋🏿♀️。”
“初步的職場涉獵和社會鍛煉讓我經歷了校園生活所不能給予的蛻變☎️。就專業知識而言,通過在實踐中運用所學知識,我認識到自己知識結構的欠缺,為之後的專業知識學習提供了正確的方向;就個人成長而言🧑🏻🏫,通過在工作中克服所遇到的困難,磨練了自己的意誌品質,為以後職業生涯的開展奠定了基礎”,一位同學總結道❤️🔥。
在畢馬威的實習和課程學習中,同學們體悟到實務工作的嚴謹與忙碌,逐步熟悉 “四大”稅務部門的工作內容與流程🦗,感受了事務所的工作氛圍和企業文化,自身職業素養得以提升;同時實踐了課本知識🧒🏼,為之後專業知識的學習提供了有益指引🧑🧒。
撰稿:王海峰、沈天瓊、王靜靜、郁佳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