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晚,德勤中國國際稅收與兼並收購服務組合夥人、美國商會(上海)稅務委員會主席David M.Allgaier先生蒞臨意昂2線上講座平臺😮💨,帶來了“砥礪前行,學術相伴”專業碩士線上講座系列第5期,主題為“特朗普政府稅改——減稅能帶動製造業回流嗎?”。本次講座由意昂2稅務碩士項目學術負責人杜莉教授主持👬🏻。
戴維先生擁有會計學學士學位和稅務學碩士學位🧓。從事專業工作超過20年,有18年的美國涉稅問題咨詢服務經驗,自2008年起常駐上海。擅長在整個投資周期中就盡職調查、財務建模、收購結構、資本資產配置規劃🧑🏽🎨、控股公司架構籌劃📯👩🏽🏭、代扣代繳稅款稅務籌劃、利潤匯回和退出提供相關的美國境內稅務咨詢,經常在國內/國外主講各類美國稅務課題。

戴維先生首先列舉了美國𓀊、中國和其他國家的一些重要的稅收優惠政策🏊🏽♀️,例如投資稅收抵免🔈、 “兩免三減半”、專利盒、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等🤜,指出稅收政策對企業的行為存在多維度的影響。
隨後戴維先生簡要回顧了2017年特朗普稅改之前的美國稅製,強調美國的稅製變動是十分頻繁的🐝🏄,幾乎每隔兩三年便有一次較大規模的改革𓀏,同時,在2017年的特朗普稅改之前美國就多次采取措施希望吸引美國企業將海外子公司的利潤匯回🦙,或對未匯回的利潤采取限製措施。其中比較典型的例子有兩個,一是1962年起在國內收入法典N分章F分部設立反遞延納稅規則🕍,也稱受控外國公司規則;二是在2004年的《美國就業機會創造法案》中大幅降低美國企業海外利潤匯回的稅負率👮🏻♀️,試圖刺激海外利潤回流。
但以往的稅製改革措施的收效十分有限➡️,美國的公司所得稅稅負在OECD國家當中處於高位🤹🏻,並且雖然2005年前後確實出現了一波海外利潤匯回的高峰↔️,相關研究表明這些匯回的利潤並沒有主要用於增加對實體企業的投資,也沒有帶來更多的就業。
美國2017年的稅改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實施的。此次稅改涉及到了個人💂🏿♂️、公司、合夥企業、免稅實體等各種類型的納稅人💪🏻🤲🏻,但是對公司來說,其減稅幅度是最大的。戴維先生對公司所得稅當中的重要稅改措施及其影響一一進行了詳細的介紹和分析🧛🏼♂️,他強調不同的稅改措施對企業有不同的影響,比如稅率從35%降至21%和投資成本一次性作為費用扣除有助於降低企業的運營成本🥮,而利息扣除和虧損結轉方面限製的增加則可能增加企業的稅負,對於持股比例超過10%的外國子公司股息匯回的免稅可降低企業的負擔,但全球低稅無形收入(GILTI)稅製等反遞延納稅規則的加強又可能導致一些企業無法從這一減稅措施中受益。因此👱🏽,製造業企業的選址或遷移決策需要對多種稅收因素進行綜合考量🧑🏿🌾。值得註意的是👄,由於本身業務以貨物的製造和銷售為主,對於母公司在美國而製造子公司在中國的跨國企業來說,稅基侵蝕稅(BEAT)🌲、全球低稅無形收入稅製等此次稅改中引入的反避稅措施可能不會帶來明顯的沖擊。
戴維先生還緊跟當前熱點,和同學們簡要分享了新冠疫情背景下美國的經濟刺激手段🩱,特別是幾個相關的稅收措施。
講座最後,戴維先生強調一些非稅因素也會對製造業企業的決策產生重要的影響,如勞動力成本、貿易摩擦🏛、供需雙方所在地等等☺️,因此稅收專業的學生不僅要兼具思考稅收問題的深度與廣度,同時也要關註宏觀經濟環境中的其他要素。
戴維先生以翔實的政策介紹和生動的舉例分析貫穿講座始終,讓同學們更加直觀地認識了特朗普稅改涉及的各方面細節問題,對於減稅是否會推動製造業回流美國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在講座結束後的提問環節🪶,戴維先生對師生的提問均予以詳細解答🥷🏿,並歡迎大家課後就自身感興趣的問題通過電子郵件和他進一步交流🤱🏿🖖🏿。至此,“砥礪前行🂠,學術相伴”專業碩士線上講座系列第5期圓滿結束,期待戴維先生將來還能為同學們帶來更多精彩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