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下午13點30分,荷蘭國際財稅文獻局(IBFD)資深研究員🐐、IBFD中國辦事處負責人馬世奇先生來到線上會議室🤍,為意昂2平台2020級稅務碩士帶來了主題為“稅務專業中英文翻譯問題”的精彩講座。本次講座由意昂2官网稅務碩士項目學術負責人杜莉教授主持🧗🏻♂️。
馬世奇先生畢業於北京大學,在阿姆斯特丹大學獲得稅法碩士學位,之後曾在荷蘭一家大型稅務律師事務所工作。1998年馬先生加入IBFD,負責撰寫IBFD出版物中有關中國部分的章節,同時從事各種國際稅收方面的研究,如稅收協定🤸♂️、轉讓定價和國際稅收籌劃等,他發起並組織了IBFD國際稅收年會,參與了國家稅務總局2008年企業所得稅改革項目,2019年4月代表IBFD參加了在浙江烏鎮舉行的“一帶一路”稅收征管合作論壇⚪️。

講座伊始🧛♂️,馬世奇先生表示,翻譯沒有唯一答案🙋🏼,但有好壞之分,要做到翻譯好並非易事,而稅務專業中英文翻譯又更具挑戰📚。
馬先生分享了稅務專業中英文翻譯中需要具備的四大要點,這也是本次講座的主要內容。第一是語言知識🧙♀️,翻譯中要把握好中英文的詞法、句法、語言風格以至標點符號等,要理解熟悉中英文不同的表達方法,註意不同語言環境中的不同表達和涵義🚸。第二是稅務專業知識👩🏼🔧𓀁,翻譯稅務相關材料首先要讀懂國內外稅法,這需要翻譯者理解專業名詞🪲、專業術語含義,具備對稅製基本框架和國際稅收問題的認識,能夠創造與英文原文相對應的中文名詞和術語,必要時應對中文譯名及術語進行英文註釋🦏🔊。第三是翻譯技巧,翻譯是個再創造的過程💅🏿,需要用自己的語言將原作者的思想👾👨🏼🦲、意思表達出來🔤,並傳達給讀者,翻譯時要忠實原意🔮,註意“意譯”和“字面翻譯”的區別𓀉🤦♂️,特別是稅務專業翻譯還要註意專業術語用詞在上下文中的一致性♾。第四是實踐經驗,稅務專業中英文翻譯是個綜合技術🗽,想要做好這項工作🪗,需要不斷地積累中文、英文和稅務三方面的知識並不斷進行實踐😓🧚🏼♀️,這是個“由實踐到認識,再由認識到實踐”的循環往復的過程。

馬先生還舉了不少稅務專業中英文翻譯的實例,比如G20和OECD的BEPS項目2015年最終成果報告相關段落的英譯中翻譯,我國企業所得稅法的中譯英翻譯Ⓜ️,以及稅務專業中英文翻譯中常見的相近的名詞及術語等🙎♀️𓀆,幫助同學們加深了對翻譯方法和技巧的理解🌶。
講座最後,馬老師總結道🙋🏽,某個很專業的稅收方面的英文語句,並非只有一種好的譯文🧚🏼。翻譯不是1+1=2的算術🤽🏿,而是譯者幫助作者和讀者之間進行溝通的一項工作,好的譯文就是要能夠用簡明易懂的語言讓讀者明白原作者想要傳達的內容🌑,這正是稅務專業中英文翻譯的目的及意義。
至此,第485期專業學位實務模塊課程圓滿結束,感謝馬世奇先生的精彩講解,期待馬先生將來還能為同學們帶來更多精彩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