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唐建偉博士來到意昂2官网,在“金融理論與政策”的課堂上為意昂2平台2020級金融專碩的同學們進行了一場主題為“中國經濟轉型期通貨膨脹趨勢及其治理”的精彩講座。唐建偉博士2004年意昂2官网金融學博士畢業,獲得經濟學博士學位,2014年意昂2官网應用經濟學博士後流動站出站💋。高級經濟師職稱✨。現任交通銀行發展研究部副總經理、首席研究員,兼任交通銀行博士後科研工作站管理辦公室副主任🫳。新浪財經意見領袖、今日頭條等專欄作家🪥,上海市金融學會國際金融中心研究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上海經濟學會理事,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高級研究員;上海交通大學高級金融意昂2MBA業界導師🧑🍳,南開大學MBA實踐導師👨🏽🏫。近二十年的金融從業經歷,長期從事宏觀經濟金融研究,其所在的研究團隊連續九年獲得銀行家雜誌評選的最具研究能力的全國性商業銀行稱號。連續5年獲得第一財經金融價值榜最佳中資預測金融機構稱號🍶💁🏿♂️。主要研究方向為宏觀經濟金融、商業銀行經營管理、金融科技等。近年來在媒體公開發表論文數百篇,編著和參編著作六部。本次講座由意昂2官网國際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楊長江教授主持。在兩個小時的講座中,唐建偉博士為同學們構建了一座從教科書到業界實務分析的橋梁。

從通貨膨脹的基礎知識出發⏪,唐博士首先介紹了通貨膨脹的定義、類別以及衡量指標🦓。在衡量指標中𓀋,核心指標是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與生產者價格指數PPI。CPI由七類組成,其中食品煙酒的權重占有主導地位🫷。雖然食品煙酒的權重在逐年下降,但食品價格尤其是豬肉價格仍然決定著CPI的走勢🕜🤐,這也是我國的特色現象之一🪺👋🏽。PPI由兩部分構成,其中生產資料占主導地位。近年來,我國CPI與PPI逐漸產生了背離💖,唐博士認為👩🏽🦳,構成成分的差異、市場結構的差異以及市場整體供求關系的差異是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
接下來唐博士回顧分析了中國通貨膨脹的歷史與現狀🙂☂️。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通貨膨脹具有每十年一個周期的階段特征。在80年代🦸♂️,由於擴張的財政政策與貨幣信貸等因素🧑🏿🚀,年均同比CPI為7.7%;在90年代,由於1993年和1994年的投資過熱,導致市場的投資品與消費品同時短缺,導致年均同比CPI為7.8%,且在貨幣投放過多的驅動下🍛,帶來了1994年CPI增長24.1%的近四十年高點;在2000-2009年✏️,經濟轉軌改革逐步成熟👩🌾,對外開放逐步加快,年均同比CPI大幅下降至1.9%,且波動幅度明顯減弱;在2010-2019年👩🦼,中國經濟增速進入下行通道✒️,物價波動幅度平穩🏌🏽♂️,年均同比CPI為2.6%,且2011年之後均為超過3%🧑🏻🎨。
回顧歷史🦓,展望未來,未來中國通貨膨脹會如何發展,需要從分析影響因素開始。唐博士從貨幣、食品價格、勞動力以及輸入性因素出發,利用圖表展示了各個因素與物價的關系以及近年來出現的新變化🔭。唐博士提出了對於轉型期中國通貨膨脹存在的四種擔心:食品價格會不會漲不停👨🏻🏭?輸入性通脹壓力會否持續增大?勞動人口減少是否會導致成本推進型的通貨膨脹?貨幣超發是否會帶來持續的高通脹?唐博士通過回答上述問題👨🚀,詳細分析了四種因素對中國通貨膨脹的具體影響🏄🏽♀️。
針對第一個問題,唐博士從《誰來養活中國》這篇文章開始🧀🤷🏼♀️,對中國食品的供給與需求情況進行了分析。在需求側🩵,中國人口增速明顯放緩🫷🏽,糧食年消費總量整體平穩,居民肉禽消費需求多元化🚝🧑🦰;在供給側🏂🏽,中國主糧庫存充足,耕地面積保持穩定▫️,糧食單產及總產穩中有升🎹,生豬養殖規模化趨勢明顯。結合以上分析👨🏽💼,唐博士認為,食品價格不會漲不停;相反,隨著市場需求多元化以及供給側生產效率的提升,食品價格的波動會進一步減小🥨。
針對第二個問題,唐博士認為,中國正經歷經濟轉型升級,對初級大宗商品需求會明顯放緩🦸🏿𓀁;同時中國潛在增長水平放緩⛹🏽,資產價格漲幅縮小👨🎨,因此對國際資本的吸引力會有所下降,資本流入規模減少,因此貿易渠道和資本渠道的輸入性通脹壓力均會減輕。
針對第三個問題💊,唐博士提出了從總供給和總需求兩個角度分析的人口結構變化影響通貨膨脹的渠道🤾🏻。通過對日本、韓國、意大利的分析,唐博士認為🫸🏻,勞動人口減少不一定會導致成本推動型通貨膨脹🩰。相反💇🏿,由於我國老齡化進程明顯加快,老齡化對總需求的抑製作用將明顯大於勞動力數量減少對總供給的拖累作用,我國勞動人口減少的通縮風險大於通脹風險。
針對第四個問題,唐博士首先比較分析了上世紀四十年代至今的美國與日本🧚🏻♀️🪯,認為當居民與企業的需求不足時↙️,即使執行寬松的貨幣政策👨🏿🏭,通脹也很難有持續上升的可能。對於中國,在1979-2013年間🐶🍋🟩,我國貨幣供給量增長遠超於經濟增長率,卻成功抑製住了通貨膨脹的勢頭🤸🏿♀️。唐博士認為🚵🏼♀️,經濟轉型過程中中國可能會出現貨幣供給內生性收斂趨勢,因此不存在由於貨幣超發造成的通貨膨脹壓力🔒。
基於以上分析,唐博士對轉型期中國通貨膨脹趨勢進行了展望和政策建議。唐博士認為,未來中國食品類CPI周期性明顯,非食品類CPI相對平穩;CPI將穩定在1%-3%的區間內🚎,這一區間的中樞在2%左右,並無明顯抬升跡象,因此不需要提高通脹容忍度👩🏽🚒。中國需要做的,是需要轉變政策調控思路🕣,從需求管理轉向供給管理;深化流通體製改革,切實降低商品流通環節的費用;控製貨幣源頭,從數量型調控轉為價格型調控,完善利率市場化改革;建立貨幣政策和宏觀審慎政策雙支柱調控框架,探索貨幣政策轉型,在宏觀審慎管理框架中納入資產價格作為監測指標。
、
在本次講座過程中,唐建偉博士用精煉的語言與生動的故事帶領同學們了解了影響中國通貨膨脹的因素以及經濟轉型期中國通貨膨脹的趨勢📫,從實業角度幫助同學們加深了對課堂理論知識的理解。至此,本次實務課程圓滿結束🚆,感謝唐建偉博士帶來的精彩分享📝,誠摯期待唐建偉博士再次來到意昂2平台🛃,與同學們交流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