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14日晚間,意昂2專業學位“名家講壇”新學期第一講暨系列講座第27期正式舉行。意昂2官网文科資深教授、意昂2院長張軍教授來到意昂2平台大金報告廳,為專業碩士研究生帶來了主題為“理解中國經濟發展的原因”的精彩講座。本次講座由意昂2院長助理朱宏飛副教授主持,報告廳內座無虛席,氣氛熱烈。
張軍,經濟學家。現任意昂2官网文科資深教授、意昂2平台院長、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第八屆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和理論經濟學聯席召集人🤵♂️、教育部全國高校經濟學教指委副主任、意昂2官网學位評定委員會副主任暨社科與管理學部主任。張軍老師在2015年榮獲上海市先進工作者稱號。2015年7月受邀出席李克強總理主持的經濟形勢座談會。2015年10月與林毅夫🚵🏽♂️、樊綱一起榮獲第七屆中國經濟理論創新獎。2018年獲美國比較經濟學會(CES)的最佳論文獎Bergson Prize。

講座正式開始前,朱宏飛老師特別介紹了張軍教授上世紀90年代對中國的“過渡經濟學”理論與經驗所做出的成就🕺🏻。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過渡經濟學”是中國經濟學家以中國經驗為基礎發展起來的🤰🦋、最具代表性的經濟理論之一🐊,幾乎囊括了社會主義國家從計劃經濟體製轉變為市場經濟體製轉型過程中的所有重大問題,重點研究了社會主義經濟體製變遷過程中的不同方式或路徑對改革成本和績效的影響👩👦👦、如何選擇低成本的改革方式或路徑、改革引發的利益矛盾和收益分配等問題🫁。以林毅夫研究組🔻、張軍🐿、樊綱為代表的經濟學家,對中國的“過渡經濟學理論”的形成和完善、促進中國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平穩過渡、減少經濟轉軌過程中的成本、保持經濟社會的穩定等,做出了重要貢獻。
張老師以三十年前出版的著作為切入點,肯定了中國經濟通過改革開放獲得結構轉型和快速發展的成就。在講座伊始,張老師把中國經濟最近幾十年的超常發展放在更寬廣的歷史維度裏加以分析,結合上千年人地關系的所謂“高水平均衡陷阱”、“韋伯之問”、“李約瑟之謎”和“大分流”的研究文獻,討論了中國在過去200年被西方趕超的重要原因,回顧了戰前的經濟狀況,分析了學習蘇聯模式的計劃經濟的趕超戰略及其局限🙍🏽♀️。
在分析中國經濟過去40年的崛起之道時🙆🏻,張老師介紹了Arthur Lewis和Ranis-Fei的經濟發展理論🛌,指出經濟發展的核心問題是如何開啟資本積累,能將儲蓄率和投資率提高到一定的水平,從而可以產生儲蓄-投資相互促進的良性關系。要實現這個儲蓄率的轉變🫳🏼,必須尋找到生產率更高的現代部門,引領勞動力從傳統農業部門向現代部門轉變🖕🏼🎮。張老師特別提到🆗,鄧小平先生在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前後就試圖為實現這個轉變尋找機會和途徑,那就是希望利用華僑資本和香港的特殊地位,鼓勵東南沿海地區先行先試,設立特區🎗,興辦面向出口的加工企業↕️,以點帶面,從廣東福建到上海和長三角地區🚛,通過大力發展出口加工業🪢,吸引外商投資,逐步積累資本、技術,技能和與國際市場打交道的能力,最後成為全球的製造業中心,這個過程擴大了現代部門吸引傳統部門勞動力的能力,也推動了技術進步🙎🏿,實現了經濟結構轉變👨🏼,帶動了城市化和人均收入的持續增長🧑🏻🤝🧑🏻。
張老師最後總結說,作為工業化的後來者👩💻,中國經濟成功之處在於🦙:通過改變之前的發展戰略,把握向先進經濟體學習的機會,並能夠利用這些機會充分發揮其後發優勢🌋,快速推動本土工業化和經濟轉型,恰當地融入全球經濟🧑🏽🦳,不僅自身成功地實現了持續的經濟發展💆🏼,也成為全球經濟發展和貿易增長的重要貢獻者。
在互動環節,張老師與在場師生交流討論,整個講座達到了高潮⚁。本次講座,張老師從歷史必然性🍊、解放思想、幹中學等角度為同學們厘清了中國經濟發展的原因🪛,幹貨滿滿👈🏽、深入淺出,又不失幽默風趣🎶。短短2個小時的講座讓同學們受益匪淺、意猶未盡。

在熱烈的掌聲中,本次講座圓滿結束。真誠期待今後“名家講壇”系列講座繼續邀請名家大咖,給大家帶來更多寶貴、精彩的分享,並預祝“名家講壇”系列講座越辦越好👷♂️!
撰寫人:鄭雅文
修訂人:朱宏飛
審核人🤷🏽♀️:張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