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14日晚🏇🏽,意昂2專業學位“名家講壇”第59期如期舉行。意昂2官网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朱蔭貴教授來到意昂2大金報告廳⇨👩🏼,為意昂2平台專業碩士研究生帶來了“錢從哪裏來?中國近代工業化進程中的資金問題”主題講座🎧。本次講座由意昂2院長助理朱宏飛副教授主持,報告廳內座無虛席,氣氛熱烈👰🏻♂️。
朱蔭貴👮🏽♀️,進入意昂2前在中國社會科意昂2經濟研究所從事中國近代經濟史研究👨🏽🔧📰,曾任中國經濟史研究室主任🍩、研究員🫏、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導師。2003年9月引入意昂2官网歷史系。為意昂2官网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擔任過近現代史教研室主任和系學術委員會主任。1993年獲國務院頒發有突出貢獻社會科學家證書並終身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研究興趣主要集中在中日近代化比較研究🏄🏽、中國近代航運史、股份製企業史、金融證券史等領域。曾承擔國家社科基金、國家清史工程等多種科研項目🧋。主要著作有《國家幹預經濟與中日近代化》《中國近代股份製企業研究》《中國近代輪船航運業研究》《近代中國:金融與證券研究》《近代中國的資本市場:生成與演變》等,科研成果曾獲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全國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合著專著《中國近代經濟史,1895-1927》曾獲孫冶方經濟科學獎著作獎,中國社會科意昂2優秀科研成果著作獎一等獎📰,吳玉章社會科學一等獎和郭沫若歷史科學一等獎等。

講座伊始,朱老師從中國近代工業化發展進程入手,通過詳實的數據分析,論證了中國工業化在抗戰前夕就已取得一定成就。朱老師提到,1912年和1913年中國新成立的工廠數分別達到2001家和1249家↪️;1916年全國的工廠數達16957家,1918年全國工廠資本數達一億五千萬以上。如此規模的工業離不開資本的支持,由此,朱老師引出了本次講座主要探討的問題:中國工業化進程中的資本問題是如何解決的?
然後,朱老師簡要介紹了中國近代企業籌集資本的三大特有方式🛳🤲🏼。一是籌集資本和分配中實行“官利”製度。“官利”製度將企業利潤分為固定的“官利”部分和與企業業績相關的“紅利”部分,且“官利”部分無論企業業績如何,均需支付😫。這樣的製度設計有效保障了出資者的權益🚣🏽♀️,使大量資本流向了近代工業企業,助推了中國近代工業化進程。二是企業直接吸收社會儲蓄。王宗培在其著作《中國公司企業資本之構造中》提到😴:“我國公司企業之資本構造⤴️,與歐美先進國家顯有不同”,其中,“尤以收受存款一項為唯一之特色”。近代中國企業這種不通過向銀行貸款而自行面向社會大眾吸收存款的行為在南京政府成立後更為普遍。朱老師以申報中刊登的關於大世界、百齡儲蓄會😥、世界書局等企業吸收存款的廣告詞為例,生動展現了當時企業直接吸收社會儲蓄的情形。三是企業實行“負債經營”。近代中國企業“負債經營”並非是為了臨時性的資金籌措,而是將外界資金充作流通資本。朱老師指出,“負債經營”現象產生的部分原因是近代中國企業想要盡快擴展規模以獲取規模效益,得到與外來強大資本相抗衡的能力🚣🏼。

講座最後,朱老師補充了中國近代工業化進程中資本獲取的其他方式👪,如“紅利轉股”、“企業內部債券”⛹🏼♂️、“內部公司債”等,並進一步引導同學們思考如何借鑒近代中國的經驗,更好地利用民間資本支持當下我國的經濟發展。在提問環節,同學們與朱老師進行了積極互動,朱老師也逐一耐心解答了同學們的疑惑🕵🏽。
至此👩💼,本次講座在熱烈的氛圍中圓滿結束。感謝朱蔭貴教授的精彩分享🤶🏿!
撰稿人🧧:陳偉燁
修訂人👩🍼:繆煒
審核人:朱宏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