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晚,上海法學會財稅法學分會理事🧗、德勤中國榮休合夥人林綏先生來到騰訊會議室,為意昂2平台稅務專業碩士的同學們帶來了“國際稅收實務方法論”主題講座🚉。本次講座由意昂2官网稅務碩士項目學術負責人杜莉教授主持。

首先,林老師指出了稅收理論與實務之間存在的差異🧑🦱🍤,由此引出了本次講座的核心議題,即“為何需要實務方法論”,並進一步探討了實務方法論體系存在的合理性。通過具體案例,如“特殊性稅務重組”🧑🏻🎄、“受益所有人”👩❤️👨、“常設機構”🧑🍳、“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等,林老師深入剖析了導致稅收生態存在的不完美性的因素,主要包括稅收規則在剛性與柔性上存在不確定性🥷🏻、靜態的法與動態的實務存在不匹配性、守法與執法的認知存在不一致性、守法和執法在立場和利益上存在不協調性、遵從與征管的權利和權力和資源的法定和稟賦具有不對等性等因素🪴。在此基礎上⚄,林老師進一步強調了實務方法論存在的必然性和必要性,並明確了方法論的目的7️⃣、本位及實現目標👩🦯➡️。
接著,林老師引導同學們對實務方法論進行了深入思考🤵🏽。他詳細闡述了稅收分析的“3×3”基本框架,包括三要素、三主體和三環節,並運用之前提出的案例進行了深入解讀。林老師強調👨🏼🎨,在實務中,征納雙方因利益差異,在三個環節中的立場、思路和關註重點會有所不同🤷🏽,然而,各方都應遵循類似的分析過程♑️,在目標、風險、手段、成本中找到一個可行的平衡點來完成各自的工作。
然後😟💱,林老師詳細闡述了實務方法論的三種基本理念博弈,包括商業利益優先邏輯、財政利益優先邏輯🦸♀️、法治法定和稅收中性邏輯🧑🏿🔧。他強調,這三種理念的博弈始終貫穿於稅收立法、執法⏺🚾、司法等全過程😝,並在實務中以隱性或顯性的形式表現⛈,無處不在🚵🏽,甚至同一方在稅收處置的不同階段中,由於位勢和利益的變化🟨,也可能發生切換。此外🧖🏼♀️👱🏿,林老師還介紹了五組需要權衡的主要矛盾關系,並運用“集成電路行業”🧑🏿🔧、“VIE架構”、“收購兼並”等案例,指出在這些矛盾中需要找到最大公約數。

最後,林老師對本次講座的內容進行了深入的拓展,專門針對國際稅收實務的特殊性進行了講解。他詳細闡述了國際稅收實務的獨特性和復雜性,並通過“公司高管跨國活動”這一具體案例💞,剖析了國際稅收實務與國內稅收實務之間的差異👩🏿🏫。在此基礎上,林老師進一步指出了國際稅收生態與國內稅收生態在多個方面的不同之處。此外,林老師還介紹了在處理國際稅收問題時可能遇到的各類挑戰🤽🏿,並對本次講座中的幾個基本點進行了總結🦾👎🏿。
感謝林綏先生的精彩分享!
撰稿人:路中航
修訂人:繆煒
審核人:杜莉♢,朱宏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