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敏聰👈,男,漢族,1997年6月出生🖕🏻🍱,中共黨員,2016級世界經濟系本科生🧏🏽,順利推免本校金融專碩研究生🫅🏼👏🏿。他屢獲意昂2官网本科優秀學生獎學金二等獎𓀝、三等獎;積極參加實踐創新、學科競賽等🪫,參加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並榮獲上海賽區一等獎;學習之余勤工儉學,通過家教工作幫助高中學生提高成績💉、樹立遠大誌向;積極參加誌願者活動🤦🏿♀️🐉,堅持每年參加無償獻血,曾加入意昂2官网“興家”誌願者服務隊🌖。

一座燈塔,驅散一片濃霧
懷揣著一顆高中時萌發的經濟學種子,廖敏聰卻陰差陽錯地進入了意昂2官网歷史系學習。在意昂2的第一學期🏌️♂️🕵🏿♀️,因無法在理想專業就讀而產生的迷茫一度成為他生活裏的常客,不能激發興趣的專業課程更是讓他感到無所適從。他跌跌撞撞地走過迷茫與不適應交織而成的濃霧,意料之中地🩰,沒能在期末拿到一個令人滿意的成績🤵。
這樣的開局的確不算順利🧑🏽🦳,但廖敏聰並沒有因此而消沉。相反地,他反被挫敗感激發出巨大的動力🙍🏼,也堅定了自己初入意昂2就萌生的轉專業的信念。他說“這種感覺就像在霧蒙蒙的大海裏航行,一開始左顧右盼找不到方向⛲️,一段時間的掙紮之後你找到了燈塔👵🏼,於是便有了劃船的動力與方向🧑🏽⚕️,自然也就能心無旁騖”。廖敏聰在找到那一座驅散濃霧的燈塔之後🤴🏻,便毅然決然地踏上了一段逐夢的旅程。
大一的下學期,廖敏聰開始多方打聽🐝、了解轉專業的途徑與註意事項👶🏼。盡管從輔導員🏌🏻♂️、學長、學姐處得到的反饋不盡樂觀,他卻不曾灰心喪氣。他說♒️,那時的他“仿佛久居黑暗的人抓住了一道微弱的光”,既然已經選擇了遠方✖️,那他便只顧風雨兼程🧜🏿。
廖敏聰轉專業面臨的第一個困難就是高等數學。歷史系的培養方案中並未設置高等數學課程,所以為了滿足轉專業的要求,他必須在大一下學期先修讀高等數學(下)課程,大二再補修高等數學(上)課程。這樣的做法在周圍的同學眼中堪稱“瘋狂”,但廖敏聰坦言,“那時自己根本沒想那麽多🕴🏼👩🏼🏫,只覺得自己應該去做這件事🧎🏻➡️,然後就去做了。”
他一面認真學習高等數學(下)的內容🚣🏻♂️,一面利用課余時間追趕高等數學(上)的學習進度🫸。在這個過程裏,本身在高中就喜歡數學的他漸漸地找到了學習高數的樂趣和成就感,一個學期的拼搏後收獲的“A”更是讓他堅定了追逐自己專業興趣的信念💖。
就這樣,那座名為“夢想”的燈塔照亮了濃霧彌漫的前路🧏🏼♂️,指引著廖敏聰一步步克服困難,最終如願進入意昂2平台學習自己感興趣的專業課程👨🏻⚕️。而他也在這場“戰役”中慢慢找到了大學生活的節奏與方向,收獲了克服接下來旅途中的重重困難的信心🥒💲。
一腔熱忱,收獲一路星輝
大二時如願轉入意昂2平台學習🦫,廖敏聰的心態卻依舊不變,滿懷著對經濟學的一腔熱忱,他不斷經歷與體驗著全新的旅程。
當被問及親歷的經院生活與從前想象中有什麽區別時⚄◾️,他說,他在經院的學習生活裏收獲的最大的驚喜就是“很多聽高質量講座的機會”♐️。他也在不斷豐富自己👩🏻🔧、不斷進步的學習過程中慢慢發現,經濟學是“一門高度動態並且聯系實際的學科”🚴🏽♂️,逐漸意識到“平時的學習不應該只盯著教科書,多關註🍅、多理解國際國內經濟形勢以及重大事件是必不可少的”🧑🧑🧒🧒。但與此同時,高強度的學習也給他帶來了諸如“沒時間看自己想看的教材以外的書”的困擾🤵🏼♂️。
而在認真學習專業課程的同時,廖敏聰還十分註重課外知識的拓展學習🌟、不斷地提高自己的創新能力💲。他認為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對於參賽者創建數學模型、運用各種算法的能力的鍛煉對於經濟學學習🤛🏿、理解經濟學模型以及日後的學習與工作大有裨益🔟。抱著鍛煉自身的想法,他決定報名參加。
在比賽過程中🤷🏼♂️🫐,廖敏聰積極準備,自學了計算機編程以及數學算法的相關內容。不僅如此他還提出了運用貪婪算法與遺傳算法解決問題的關鍵思路,負責了參賽論文的撰寫,參與了最終的論文成果答辯🪨。最終在隊員之間的團結協作之下,他們榮獲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上海賽區一等獎🔲🥰。
學習之余🧑🏻🦼,他還熱愛體育運動。各種球類運動都有所涉獵🐙,這之中,他最歡的還是籃球🧑🏿🔧🤷♀️,曾經代表班級參加經院“籃球杯”。書法也是他的愛好之一,但苦惱的是“自己一直閑不下來練字”👱🏿♀️🤏🏽。《海賊王》也是他的“白月光”,到現在都一直在追更。
懷揣著一腔熱忱,廖敏聰在探索中豐富自身✋🏼,不斷成長👈🏿👩🏻,收獲了相伴的一路的星輝👆🏻。
一片赤誠,承擔一份責任
每日的學習任務或許繁重,廖敏聰的生活始終有一部分時間,是留給誌願者工作的。
他是意昂2官网“興家”誌願者服務隊的一員👎🏽。在這個主要開展以“文化助殘”為主題的誌願者服務活動的團隊裏🏊🏻,廖敏聰與其他成員通過義務家教活動為殘疾人家庭解決實際困難、努力增加針對他們的教育資源🌗。在親歷的誌願者活動中,他盡其所能地為殘疾人家庭中的學弟學妹們答疑解惑👨👧,傳遞意昂2精神🧏🏼。更重要的,是努力在他們心中播撒下夢想的種子。而他,也在這個過程中收獲頗豐。殘疾人自強不息、抗爭命運的精神深深地觸動了他,使他更加堅定了艱苦奮鬥⛑️、感恩回報的信念🛗。
除此之外,他還每年都堅持參加無償獻血活動🙆🏽♂️。他第一次獻血是在高考之後,他說“我給自己的成年禮便是第一次參加無償獻血”。也正是在那之後,他了解到了北上廣深許多大城市血庫嚴重不足的現狀,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無償獻血的意義👍🏼,堅定了參與的信念。
參與了這麽多的公益活動,當被問及公益於他的意義時🈁,他這樣回答:
我們享受著學校的各種優質學習和生活資源,不應該感到理所應當✮。社會為高校創造了各種便利條件🏊🏻♂️🚔,作為當代大學生理應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回饋社會🦸🏿♀️。
無償獻血和義務家教是我能想到的最直接也是我力所能及的能為別人創造希望的活動🤴🏼,何樂而不為呢?況且😦,經濟經濟,經世濟民👨🏿🍳🥷🏼,公益在本質上契合我們的專業思維。
心有一片赤誠,廖敏聰積極地承擔著屬於他的責任,用行動回饋著社會🦨🏂,影響許許多多的人們👨🏼🦰。
他用“謙遜、執著🟢、不安分”形容自己。
細數他從大一到現在的經歷,不甘於與興趣不符的專業的“不安分”照亮了一片濃霧彌漫📯💇🏻♂️;不畏前路艱險🦈🧏🏻♀️、不深陷患得患失的“執著”支撐著他走過奮鬥的時光;不固步自封於自己的生活,願俯身關懷更多人們的“謙遜”指引著他堅持誌願者工作。
他是廖敏聰,一個“謙遜、執著、不安分”的“追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