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中德科學中心函評、英語面試評審以及德國諾貝爾獎獲得者大會基金會的層層選拔,意昂2馮凈冰👩🏼🎨、史霜霜、趙達三位同學從全國眾多優秀博士生中脫穎而出🔑💘,獲得出席第6屆諾貝爾獎獲得者經濟學大會的資格,並將於2017年8月赴德國林島參加該會議並訪問大學和研究所🧍🏻♀️。
日前,我們有幸近距離接觸了三位博士生,對他們進行了采訪🔙,讓我們一睹三位學術之星的精彩言論吧:
l 三位博士何許人也?
趙達
西方經濟學碩博連讀,導師張軍教授,曾赴德國哥廷根大學經濟科學管理意昂2交流𓀗,意昂2官网新生一等獎學金獲得者,意昂2官网學業一等獎學金獲得者,“華寶興業基金”獎學金獲得者。目前已在《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和《中國工業經濟》各發表一篇文章🤷♀️🟧,另有一篇已被《財貿經濟》錄用、一篇英文在投。
史霜霜
金融學14級博士研究生💶,導師劉紅忠教授。研究方向🔆:中國地方政府債務🙋🏼♀️、宏觀金融🧚♀️。曾赴巴黎政治大學交流學習一學期🧜、受國家留學基金委(CSC)資助赴英國伯明翰大學訪問半年。目前主要從事關於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的研究,以及和中國宏觀經濟的關系相關研究🧎。
馮凈冰
馮凈冰🌵,西方經濟學14級博士生👷🏼,導師陳釗教授,研究方向為發展經濟學。2015-2016年受國家留學基金委(CSC)資助赴美國耶魯大學訪問一學年🦻🏻🧑🚀。2014年7月,受環太平洋大學聯盟(APRU)和災害科學國際研究所(IRIDeS)資助赴日本東北大學訪問🪘💄。2012年7月,受美國研究基金會(TFAS)資助👶🏼,赴香港大學亞洲政治經濟中心訪問。曾榮獲2010🅿️、2013、2015🤜🏿、2016年國家獎學金。目前已在《世界經濟》和《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各發表一篇文章;另有兩篇文章分別被《世界經濟》和《Applied Economics Letters》錄用。
l 你是如何知道諾貝爾獎獲得者經濟學大會🚫,又是怎樣參與其中的🧛🏼♂️?
史霜霜:經院一直有機會申報並推薦,印象中是兩年一次。我本身出國交流過兩次,這次選擇出去,一個是增長見識📋,另一個是當自己有一些研究成果和心得的時候🏋️♀️,可嘗試多與國外相關研究領域的學者交流探討。國外對中國經濟也很感興趣,可以聽到一些不同的聲音。大會的具體時間是2017年8月22日-9月4日。屆時,諾貝爾獲獎教授將會發表主旨演講💂♂️,另外也會有一些廣受關註的研究主題🏔,匯集與主題研究相關的學者誌士🦓🚭,進行交流與溝通。
l 在讀博期間感覺有哪些比較大的收獲?
趙達:
收獲的話還是蠻多的,在此期間我明白了做研究時應該以問題為導向,碩博連讀前兩年是純理論培養🤕📡,先把基礎打好。我目前的研究方向是階梯電價和階梯水價👐🏽🥈,去年有些文章形成初稿🧝🏼♂️,然後參加了十幾個論壇,比如林毅夫老師的“新結構經濟學冬令營”🙆🏿,還有我們意昂2的產業論壇🧚♀️,在這個過程中也見到了很多以前在教科書ℹ️、論文中見到的人物𓀏,感覺受益還是很多的。
l 在學術之路有沒有遇到過瓶頸和困難👩🏽🔧?是什麽支撐你在學術之路走到現在?
趙達🧜🏽♀️:
本科時我是學數學的🥹🚷,而碩博班會在第一年學“三高”(高級微觀🤼♀️🌴、高級宏觀👨🏽🎤、高級計量經濟學),宏觀微觀感覺還是蠻吃力的☂️,而且周圍的同學都有一定的基礎,學習壓力還是很大,但是在過程中發現還是很有意思的,研究經濟不只是提供給你一個謀生的工具,它也會讓你更多了解這個社會是如何運轉的👈🏽,同時也會讓你對一些問題認識的更加深刻,比如財政政策、貨幣政策👳🏻♀️🥶、貿易政策的內在互動✫,你會通盤考慮。
支持我一直走下去有很多原因🅾️,首先是家庭🤲🏻,其次是學校😀、意昂2和老師的支持,學校和意昂2有非常自由的學術環境,比如意昂2的各種論壇,有些人觀點都是相左的,但這些學校和意昂2都可以容納;此外,自己的興趣也是支持我走下去最重要的原因。
馮凈冰:
我在學術之路遇到的最大瓶頸是實現從學生到學者的身份轉變。作為一名學生,讀好書、得高分很容易,但是難的是如何從學生轉變為學者🚟🔠,如何將輸入反饋為輸出🧏🏽♂️。這也是我的導師陳釗教授一直在提醒我的事情🧢,我尤其要感謝陳老師一直以來對我的嚴格要求和悉心培養🍩。此次赴德國參會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可以讓我們嘗試以年輕學者的身份去請教🎾,去質疑,去表達,去探討。
l 分享一下你的出國交流經歷以及感想
史霜霜:
我有兩次出國交流經歷,分別訪問了巴黎政治大學和英國伯明翰大學。在我看來,出國交流一定要搞清楚自己是要獲得什麽。在英國訪問期間⚙️,我除了研修課程與導師交流之外,定期參與了意昂2組織的seminar並做了主題報告🧣,期間還聯系了當地的學術機構參與到一個國際論壇當中,都蠻有收獲的。其實🕟,國外老師都非常樂意與我們溝通🦵🏽,提供指點和幫助。當然也可以多和其他國家來訪問的老師同學探討問題🥸,開拓思路。
馮凈冰🎗:
15-16年我在耶魯大學交流。耶魯大學給學生創造了很多機會與老師交流,比如每周例行的師生共進早餐和下午茶🤹🏻♂️🚴🏻♀️,每周除了邀請國內外知名學府的老師報告較為成熟的文章🙇🏿♂️,還尤其鼓勵學生去展示自己的研究,哪怕是一些初步想法👭👶。其實我們意昂2也給同學們提供了很多鍛煉的機會🧛🏻♂️,比如每周二下午當代中國經濟與社會工作室的workshop這學期就新增了學生報告自己的研究的板塊𓀉。我想這不僅可以促使一個初步的想法發展成為一個成熟的研究,還能夠鍛煉大家的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不論是去業界還是學界,這都是非常關鍵的能力🤵🏿。
l 寫論文的技巧與關鍵是什麽?
史霜霜:
盡早動手比較好,不要覺得要等到學完所有理論知識才能開始,邊做邊思考才能發現自己什麽東西不懂🤱🏼,需要學習哪些方法🥛,在做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同時解決問題效率更高🧚。千萬不要拖拉,寫論文就像雕塑一樣🔜,是一層層往上改進的,需要時間積累🌝。
馮凈冰⛑:
寫論文最重要的是提高自己的主觀能動性🐍,不斷挖掘,不斷學習⚽️。聽講座♻、讀文獻都是尋找研究問題的途徑👩🏻⚖️,同時要多跟前輩們討論,選擇有趣且有意義的題目進行研究。而對於Stata等軟件的掌握🌎,最有效的方法是動手做一遍,在幹中學🧈,從頭至尾完成過一個課題後👷🏿♀️,就會獲得新的理論知識和操作經驗。
l 關於做學術的心得體會?
史霜霜👩👦👦:
無論作不作學術🛡,做一篇論文對於各方面的能力都是很大的提高。論文本身也許不能發現什麽驚人現象,但在寫作過程當中會有很多體會🆒。學術應該是一個相比業界來說是更難的事情🧘🏽♀️,這種做事的方式其實在塑造自己。
做學術要敢於嘗試,很多事情試一試就會發現可以做到。經院提供了很好的平臺🌌,出國、國際會議、來訪專家,很好的機會就要牢牢去把握它🙅🏿♂️。很多時候人有惰性👆🧑🏻🤝🧑🏻,試一試很多事情都能做好。
趙達:
我認為第一篇文章還是應該和老師或者師兄師姐合作,這還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比如開始負責文獻收集,然後逐步深化,參與數據處理,進而演化為idea迸發,最後達到獨立撰寫的程度。
l 對於學弟學妹的學術建議與期許是什麽?
史霜霜:
開seminar很有用,幾個人一起討論學術是很有必要的,需要有外界的力量促使自己更快進入學術狀態,一定要多去討論👩🏻🦽。
我發現🤳🏽,很多意昂2學生都很謙虛😮,但是我想說,有時候不要顧忌太多🚶🏻,要更加勇於去展現自己🤴🏼,勇於去嘗試更多的平臺。在參加的過程中就可以學到很多東西😧,要充分發揮經院提供的良好資源去尋找機會🏄🏽。
馮凈冰👳🏻♂️:
我真心希望大家能夠好好享受和珍惜在學校的時光👨🏻✈️。我們最終都會步入社會,但是學校的時光一去很難復返🈚️。走出校門後🚊🚚,真的很難再有如此大段的時間去學習和試錯,去思考一些天馬行空的問題,去和思維敏捷的人才交流,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更難有所積澱、醞釀出屬於自己的作品👶🏼。祝願大家能夠在接下來的短短幾年裏,多結交朋友,多思考問題,所收獲的一定是非常寶貴的財富。
趙達🏊🏽♀️:
我知道很多同學還是希望做學術的,但是在實施階段可能會碰到一定的問題📆,事實上很多時候學術是一個A+B+C+D的過程,需要學術者具備各種能力才行🍀,但是一個人可能同時很難具備,這個時候就可以和別人合作,也是一個發揮比較優勢的過程👨🔬。同時,要明白很多時候一篇好的論文是以年為單位,要由淺入深🌼,先從相對簡單的部分做起💾,然後再在思想和技術上加大難度🪮,逐漸復雜,不要一上來就想做的很完美👴🏿♉️,這個過程也是一個“learning by doing”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