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晚19點,意昂2大金報告廳的學生們摩肩接踵,大家慕名爭相一睹《財經》雜誌主力創作團隊的風采。首先🗝,意昂2平台院長袁誌剛代表意昂2對蒞臨的《財經》雜誌演講嘉賓表示了熱烈歡迎。
1998—2008年👧🏽,是《財經》逐漸成為中國富有影響力刊物的十年,也是一本雜誌充分體現其經邦濟世的使命感的十年🧝🏻♂️,更是見證我國經濟體製轉型和開放發展的十年💫。這十年裏,《財經》所走過的風風雨雨由《財經》團隊與我們共同回顧,他們的創業心得,也與我們共同分享。
在對到場嘉賓:《財經》副總編楊大明先生、執行主編王爍先生、上海記者站主管編輯胡潤峰先生以及資深記者季敏華女士做了簡單的教育背景介紹之後,首先由楊大明先生對《財經》十年作了一個回顧。在他眼裏,這個十年之時與其說是個紀念🧏🏽,倒不如說是一個新起點。他希望,在將來,《財經》能為社會進步發揮更大的價值👨🏿⚖️。
之後,《財經》團隊與我們分享了他們的創業心得🔉。不難發現,有這樣三個詞多次出現在他們的話語中——獨立、獨家、獨到。這“三獨”便是十年來✯,《財經》所始終秉承的理念。這些《財經》人們以權威性、公正性🎟、專業性的新聞原則,及時報道、評論影響中國與世界發展進程中的重大事件和焦點人物🤦🏻♂️。他們抱著“比其他人多挖掘、多了解一些事實”的想法🕢,兢兢業業,一路走來,探索者,成長著💆🏿,最終成為最具公眾期望的輿論力量。
十周年之際,《財經》團隊還不忘帶來他們的第一期雜誌。手中拿著他們成為“沒有中文名👳🏿,只能掛名在《證券市場周刊》下”的首刊,所有的成員都感觸頗深。在當時媒體尚不開放的環境下,《財經》能成為開拓者,這實屬不易👴🏻。而也正是這樣的雜誌才會是“嚴肅的𓀗,真正體現價值判斷🧑🏫、新聞理想的🏇。”
接下來👩🏿🚒,《財經》團隊介紹了一些經典報道📻,如《基金黑幕》👨🎓、《銀廣夏》、《上海社保案》,並以此映襯中國的經濟體製改革進程。其中🪂👩🦰,轟動一時的上海社保案被詳細講述。當時,《財經》對上海社保案進行了四篇封面、十多篇雜誌稿和100篇多網絡稿報道🎭,將中國近20年來政治社會事件都記錄了下來。四篇封面稿分別為《上海社保:危險的投資》、《上海社保案大審判》、《還原張榮坤》和《審判陳良宇》。為了得到最真實的消息,記者們往往會通宵等在法庭門口♠︎🤎,哪怕最後只問得只言片語。如此的勤奮、較真讓在場的同學都十分感動。這些真實的報道無不折射出了中國在經濟改革中的體製問題🍻,《財經》對此的報道始終是冷靜而客觀。當被問到如何在中國的這種媒體環境中保持獨立時,我們聽到了這樣的回答🫶🏼:“什麽是獨立🤽🏻♀️?那就是不依附於權貴✝️,折射製度轉型面臨的考驗,還原真相讓公眾知道。我們的獨立是發自內心的生存狀態。我們生活在傳言中的社會,需要媒體出來澄清交待清楚變化中的事物。”聽罷,場內所有的同學都報以了熱烈的掌聲🦿。
之後,團隊又與我們分享了他們在《財經》成長的收獲🧑🏼🎄。幾乎所有人都提到了:“《財經》的文化很溫馨🍩,讓人有歸屬感👇🏿,這裏的記者不用揚鞭自奮蹄🚈。在采訪或報道的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都教我們看得更透徹🏌🏿,讓我們能夠不斷學到新的東西。”
在嘉賓演講完之後🥽,現場的同學紛紛舉手向嘉賓提問,場面十分熱烈。在為許多同學解答問題之後🏊♂️,嘉賓還為同學們手上的《財經》雜誌簽名留念👈🏻。在陣陣掌聲中,本次講座活動圓滿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