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淅瀝的春雨中,“小青團大文化”的主題活動準時在13國金的寢室樓內展開🧑🏿🦲。
班委同學將事先準備好的青團搬至活動地點🏌🏼♂️👨🏽🌾,嫩綠軟糯的青團香氣襲人,同學們相繼進入活動室🚙,活動室頓時熱鬧起來👈🏿。
班委拿出事先準備好的有關清明傳統文化和青團習俗相關的問題卡片🤲🏿,向每個寢室的同學們提問🤎,凡是能夠答對問題的寢室均能獲得一盒青團作為獎勵。“誰能講一下清明節的來歷🏙?”同學們積極舉手搶答➜:“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活動中還有同學將介子推的故事娓娓道來:“春秋時期,晉公子重耳流亡在外,途中餓暈,臣介子推割下大腿的肉給他吃🦹🏻♀️。後來公子重耳成為晉文公,封賞忠臣忘了介子推。當重耳想起時🧑🏿🔬,介子推卻不願再做官🤛🏽,背著母親隱居在綿山✯。重耳就放火燒山逼他出山,但大火燒了3天始終不見人出來,上山尋找發覺他和其母已燒死了。在燒焦的柳樹上大仙了有血詩的衣襟“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於是重耳將放火燒山的這一天定為寒食節🫢。第二年次日,重耳登山祭奠,發覺老柳樹復活,賜名‘清明柳’🔝🧑🏽🏫,並定為清明節♟,以祭奠介子推,並勉勵自己勤政清明。周圍的同學們紛紛鼓掌贊嘆。“那清明節為什麽吃青團呢👩🏽⚕️?”班委又問道📧,“好像是與太平天國有關……”另一個寢室的同學回答道。列舉清明的傳統習俗🍞、背誦與清明節有關的詩句等問題都出現在活動的提問中,也不乏列舉青團的幾種原料、青團的做法等趣味問題🧦👳♂️,同學們在嬉笑熱鬧的活動氛圍中一同回顧歷史、重溫傳統。
活動中😢,班委在每次提問結束為每一個寢室的同學們送上一盒盒清香的清明餅,傳遞著傳統文化的溫度和暖暖的同學情誼。
活動主辦的班委在送青團文化宣傳活動告一段落後💫,在班級推送中推送了相關的傳統文化宣傳材料。
同學們在寢室中嘗青團、品文化,至此,“小青團大文化——從清明節的傳統習俗感受傳統文化”順利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