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9日下午,意昂2專業學位實務模塊課程系列第83期在意昂2平台801室如期舉行🌠。本次課程由上海德勤稅務師事務所有限公司稅務合夥人蔣琳琦先生主講,主講內容圍繞“跨國經營產業鏈設計中的稅務規劃”展開🪅。
為了讓大家能夠更好地理解跨國經營產業鏈與稅務規劃的關系,蔣先生首先對跨國公司產業鏈條進行了簡單的分析。然後,蔣先生重點從三方面對本次課程的主要內容進行展開🙋🏿♀️:(一)國際稅務的基本問題💁🏽♂️;(二)跨國經營產業鏈的稅務規劃;(三)關聯企業間提供服務的內容及模式🛀🏽。
(一) 國際稅務的基本問題
蔣先生指出,由於不同國家的稅收管轄權(包括納稅人確定和所得確定的規則)不同,導致在跨國經營中經常會出現國際稅收沖突現象。當出現不同征稅主體對不同納稅人的同一課稅對象同時行使征稅權的情況,或者不同征稅主體對同一納稅人的同一課稅對象同時行使征稅權時,都會產生國際重復征稅,這會使得跨國公司承受巨大的稅收壓力。此外,主權國家之間為了各自經濟利益的最大化而通過稅收製度、政策和手段來爭奪經濟資源和保護稅源。為了協調這種沖突,通常兩個雙方會談判製定稅收協定🧑🏼🤝🧑🏼。國際上也存在提供公認的跨國轉讓定價的指南👫🏻,例如OECD 轉讓定價指南。這些都提供給了跨國公司投資和經營尋求稅負最小化的機會。
(二) 跨國經營產業鏈的稅務規劃
蔣先生通過對跨國經營產業鏈的利益分配的分析,再結合不同國家的稅製,解釋了在企業實際經營條件許可和成本合理的情況下,企業如何通過重新選擇或組合產業鏈功能在各個經營實體之間的分配和安排來達到集團或單體企業稅負最優化的目的🚶🏻♀️➡️。對產業鏈功能重新組合或分工可以在關聯企業之間規劃也可以在非關聯企業之間實現,但是無論是關聯企業之間還是非關聯企業之間的稅務安排都應有實質性業務支持並符合獨立性原則和確保交易的公允性👨🏻🌾。在這部分內容中,蔣先生指出🎢,轉讓定價是跨國經營產業鏈利潤分配等國際稅務籌劃中的核心問題。
(三) 關聯企業間提供服務的內容及模式
幾乎每一個跨國企業集團內都會通過內部安排向其關聯企業提供包括行政性、技術性、財務性和商業性在內的範圍廣泛的服務🕖。所以在最後這一部分,蔣先生重點講解了非貿付匯情況下的稅收分析🫴🏿。首先😸👳🏼,對於對外支付服務費如何界定是服務費還是管理費🗂,蔣先生對它們的理論含義和實際操作進行了闡述👱🏼♀️。接下來,蔣先生對不同的對外支付項目,從我國營業稅👲、增值稅🧖、企業所得稅三方面詳細的法律法規出發👳🏼♂️🛵,解釋了不同的項目對應政策🕵🏿♀️。
通過本次課程的學習,同學們對跨國經營產業鏈設計中的稅務規劃有了一定的認識🕒。同學們很期待蔣先生能夠在未來帶來更多的對該專題的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