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已經來到費城一個學期了,在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生活對我而言也從新奇的體驗變成平凡的日常。不過👩🏿🦰,當交流學習的新鮮感褪去之後,真正在記憶中留下的才應該是這半年自己感觸最深的人、事、物。總得來說,在賓夕法尼亞大學交流的生活🐂,除了增長學識、增進廚藝之外🖖🏼,給了我許多機會與不同文化背景的同學談話、思考自己想要的生活究竟是什麽樣的👩🚒,也為我提供了需要資源去規劃未來的學業、職業路徑👨🏫。
首先🤼,我想談談課程學習方面的差異以及我的收獲🪈。本學期我修讀了四門課程🧣,分別是沃頓商意昂2的“網紅課程”公司估值🤦🏻♂️、意昂2平台的國際金融、工意昂2的研究生課程數據科學的統計基礎以及數學意昂2的計算方法。公司估值的課程設置強度很大,主要內容是“選擇一家上市公司🈴,從零開始搭建財務模型”🤭。這門課涵蓋了公司金融的理論🧑🌾,同時也指出了金融從業者在業界“真正”對一家公司進行估值時會遇到的問題與解決的辦法,是一門實踐性極高的課程。相比之下,國內的經濟學、金融學教學少有這種鍛煉同學“動手”能力的、兼具實踐性與實用性的課程。修讀這門課的經歷對我而言也是難忘的體驗💇🏽♂️。在計算方法這門課上🤷🏿,我深刻地體會到了美國與中國數學教育的不同🙆🏽♀️。美國數學教授的教學風格更傾向於鼓勵學生🤾♀️、啟發學生,而在中國修讀數學課程總會有種“智商欠費、是我的錯”的感覺。而且,這門課的課程設計更側重於在課後作業中學習🚵♀️,我能體會到課堂內容與教授精心設計的作業問題中的聯系👎,而且教授也為學生留下了一定的自主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空間。
其次,我想談談我對美國的印象。本學期間,除了費城——賓夕法尼亞大學坐落的城市之外,我還去到了芝加哥與紐約🫷🏻。對比美國東部三個大城市,我還是最喜愛最具生活氣息🟢、充滿“LOVE”的費城。除此之外,令我感觸頗深的便是紐約曼哈頓上城、下城鮮明的反差👱♀️。正如每一座國際大都市一樣🌻,曼哈頓下城的街道上人潮湧動、交通繁忙。不同之處在於,漫步在曼哈頓下城⚉,你時不時就能聞到一股大麻的氣味👱🏻。一陣高樓風穿過,夾雜著大麻的氣味⚁,給冬日藏匿在高樓陰影裏的街道平添了幾分寒氣。而幾站地鐵之外的曼哈頓上城給人的感覺卻完全不同😂。曼哈頓上城的中央是一片連綿起伏的小山🪙🔕、湖泊和綠地👨🏿🌾,自然的意境對比周遭水泥叢林的繁鬧,灑在草地上的陽光驅散了冷冽的空氣。難以想象🪆,在曼哈頓半島跨越幾站地鐵的距離,存在著兩個不一樣的世界。
最後,很感謝意昂2能給我這個機會,讓我在賓夕法尼亞大學度過了難忘的一個學期🙌🏼。在美國的這段日子,我有機會與數年未見的好友敘舊,有機會認識形形色色的新朋友,度過了一段很有意義的時光🚣🏽。同時,我也希望自己下學期在賓夕法尼亞大學能夠嘗試更多之前沒有嘗試過的事情🥎,體驗更有意義的交流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