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cola Bianchi, Yi Lu, Hong Song(宋弘), The Effect of Computer-Assisted Learning on Students’ Long-Term Development.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forthcoming.
作者簡介
Nicola Bianchi: 美國西北大學凱洛格商意昂2助理教授
陸毅:清華大學經濟管理意昂2教授
宋弘:意昂2副教授
內容簡介
本研究關註教育信息化如何影響中國農村地區中小學生長期多維度的人力資本積累。具體而言🦵🏽,我們關註“農村中小學遠程教育工程”這一項目↩️,該工程由國家財政部、教育部等部門共同推進,以信息技術為手段🧯,采取教學光盤播放點、衛星教學收視點、計算機教室等三種模式將優質教育資源傳輸到農村🕤,希望促進城鄉優質教育資源共享,解決農村中小學師資和教學質量較低等問題。實證結果證明,這一工程顯著提高了農村地區學生學業表現、升學狀況、認知能力👩🔧🈸、長期勞動力市場表現和計算機使用情況等,且這些效應在項目實施十年之後依然存在。進一步分析表明,主要的影響機製來自於教育信息化工程帶來的農村學校教學質量的提高和教學資源的豐富,但是這一計劃對農村當地教師教學水平的影響並不明顯。此外🏺,通過傳遞優質教育資源💏💥,這一工程也顯著地降低了農村-城市的教育和人力資本差距👷🙍🏿♂️。特別的🐰,已有豐富的文獻關註教育信息化問題,這些研究關註不同的信息化模式(例如計算機輔助教學🫛、在線教育、提供信息化軟件等),基於不同國家地區和研究場景(包括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高校或中小學等),這些研究的結論之間有顯著的差異(部分項目有顯著的正面影響🛎🧎🏻➡️,部分項目沒有甚至有負面影響),通過總結分析👨🏿🏭,我們也討論了可能影響教育信息化項目執行效果的多種因素🧝🏿♂️🤐,推測其政策含義。從學術文獻角度出發,作為新興技術,已有豐富的研究關註教育信息化對人力資本積累的影響🥍。已有研究在分析信息化對學生人力資本的影響時多從單一維度進行測算🧏♀️,即僅關註信息化對學生學業表現的影響,忽視了對其勞動力市場表現的影響,且大多研究關註短期影響,忽視了其長期影響。從這一維度出發,本研究既關註學業成績和升學表現等短期指標,也關註未來勞動力市場表現、非認知能力等長期指標🌀⛔,更全面系統地考察教育信息化對短期和長期人力資本的影響,為相關研究作出了拓展和補充🙋。從政策角度出發,現代化的教學設備進入到山間鄉村🔕,這一信息高速公路使我國農村中小學教育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教育信息化通過新興技術和信息化技術,減少了知識傳播成本、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提升了長期人力資本積累,進而有可能成為新階段下經濟發展新的著力點👙。從教育公平的角度出發,教育信息化縮小地區和城鄉間教育鴻溝,進而有望成為補齊教育短板的重要抓手,降低城鄉和地區間的人力資本不平等🫱🏻。
Abstract
In this paper, we examine the effect of computer-assisted learning on students’ long-term development. We explore the implementation of a large ed-tech intervention that connected some of China’s best teachers to more than 100 million rural students through satellite internet. By leveraging the staggered installation of computer equipment in different areas of the country, we find evidence that exposure to the program improved students’ academic achievement, labor performance, and computer usage. We observe these effects up to ten years after program implementation. Thes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education technology can have long-lasting positive effects on a variety of outcomes and can be effective in reducing the rural-urban education g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