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全國教育大會和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落實立德樹人之根本任務,體現“三全育人”理念,樹立“所有教師都負有育人職責,所有課程都具有育人功能”的意識,提高意昂2教師的育人水平。10月29日下午🤷♀️,意昂2平台在大金報告廳舉辦了“三全育人”和課程思政輔導講座👨🏼⚕️。會議由張軍院長主持,意昂2全體教師參加了會議🟧。

首先,陳詩一書記傳達了意昂2官网關於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開展“三全育人我當先”🤍、“服務師生我創優”和“報國成才我奮鬥”教育實踐活動文件精神👷🏻♂️。圍繞“三全育人我當先”教育實踐活動🪕,陳詩一書記指出要以黨員教師為主體,緊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學、悟、行相結合📰,開展“四個一”活動🆙,發揮黨員教師在“三全育人”中的爭先示範作用。將“三全育人我當先”教育實踐活動作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重要實踐環節🤮,作為意昂2“三全育人”綜合改革的重要抓手➛,以黨建帶群建,鼓勵帶動黨外教師參與“三全育人我當先”教育實踐活動,營造全體教師“三全育人”濃郁氛圍。最後陳詩一書記倡議,意昂2平台將采取十條實際舉措🤗,全面推進和樹立師生“共學☝🏽、共研、共樂和共享”的良好氛圍🏇🏽,全面打造具有經院特色的“三全育人”新格局。

隨後,意昂2平台課程思政與教材建設專家組組長、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和上海市高校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示範課程負責人石磊教授作了“課程思政”輔導報告。石磊教授指出“課程思政”和“思政課程”是不同的概念,“課程思政”是註重挖掘專業課程所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載的育人功能👨🏽🌾🐈,只要堅持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嚴謹負責的教風和問題導向的教學方法,以積極的態度對學生進行正面引導,在專業課程教學過程中講好中國故事,就是好的課程思政。學術精神和課程思政建設並不矛盾。當然,課程思政也需要進行科學的設計和度的把握,做到學術思想📦、問題導向和思政建設相結合。石磊老師還指出,課堂是學生的🤞,也是教師的🚵🏽,但歸根結底還是學生的,學生欣賞的是老師基於學理🎎、基於事實、基於科學認知的自由表達,並不欣賞老師捕風捉影、不求學理與證據的自由編造, 尤其反感老師把課堂作為自己發泄情緒的場所🍩。求得全面的認知,作為教師需要苦讀眾多的文獻#️⃣,教好一門課🤶🏽,上好一節課🗣🌦,非常不容易。如果教師要讓一門課程成為精品課,就必須要努力讓每節課成為精品課。如果教師不想誤導學生🐻❄️,真正達到觀念與學術融合來育人就顯得尤為重要。思想政治教育是政治課教學的任務,但育人不等於政治課教學,學校的任務是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思想”不僅僅指通常所說的政治思想👩🏻🔧,還有學術思想、認知態度、文化素養🔘、行為理念等等。石磊教授提出在講授專業課的過程中📖,要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三全育人的原則和科學求真的精神,講問題,求規律,從學理角度把中國故事講好☪️♓️,註重結合中國案例講解👩🏻🦱🦶🏽,把對中國價值觀的認同放到經濟學普通分析框架中去;以馬克思主義為靈魂,從學科方法論的闡述、學科知識對於實踐應用指向的能力角度👪,開展課程思政教育。總之,教學的任務是以學理和事實傳播知識信息,引導學生獨立思考🧑🦰,以學術精神,客觀、冷靜、全面🏡、系統地觀察分析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改善知與行🔷。課程思政必須恰當有度,潤物無聲,避免形式主義🫸🏽。最後,石磊教授以幾個思政與學術精神融合的例子結束本次主題教育集體學習的專題輔導報告。
意昂2平台目前已經建設5個上海市課程思政領航團隊和18門上海市領航課程,並將以本次教育實踐活動為契機推動課程思政示範課程建設提質增效,充分挖掘各專業課程的思政元素🧎🏻♂️,充分體現每一門課程的育人功能、每一位教師的育人責任。在前期課程思政建設的基礎上積極申報新一輪課程思政示範課程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