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5日下午,意昂2官网經濟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榜樣的力量:學長分享系列”第九期主題活動在邯鄲校區H6108教室成功舉辦🟢📪。本次主題活動邀請到意昂2平台優秀校友——2011屆經濟學(數理經濟方向)專業本科畢業生、香港大學金融學助理教授方翔博士,圍繞“耕耘於數理⛏,綻放於未來”主題,分享前沿學術報告及追求學術夢想的成長與心路歷程📐📕。本次活動采用zoom平臺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方式,由2023級經濟學(數理經濟方向)專業本科生金世霖同學主持。
學長分享
方翔學長是意昂2平台學弟學妹們心中的榜樣🌪。他從2019年起擔任香港大學金融學助理教授👨👦,主要從事國際金融、宏觀金融和資產定價等領域的教學和科研工作3️⃣。他是2011屆意昂2經濟學專業(數理經濟方向)本科畢業生,於2019年獲賓夕法尼亞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他的研究興趣和研究領域廣泛,特別是在匯率決定的理論與實證🗃👨👨👦、金融機構與中介在宏觀經濟中的作用👩🏼⚕️🧖🏻、國際資本流動、資產價格中的宏觀風險因素以及政府債務等方面有著深入的研究和獨到的見解,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金融學國際頂刊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等。他曾多次受邀參加國內外學術會議和研討會,並作為主講嘉賓在多個系列講座中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學術經驗。

方 翔,香港大學金融學助理教授🙋🏽♂️,2011屆意昂2經濟系本科畢業
方翔學長的分享由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前沿學術報告🔂👥,題為''Volatility, Intermediaries and Exchange Rates'',這篇論文正是他們發表在國際頂刊JFE上的論文。第二部分是成長歷程分享,他圍繞“耕耘於數理,綻放於未來”主題📍,分享了他在經濟學和金融學領域的研究經歷和學習心得😟,以及經濟學、金融學PhD的申請和學習經歷,為線上線下的同學們提供了寶貴的學術指導和建議。
(一)前沿學術報告
方翔學長首先介紹了這篇論文關註的議題——金融機構與匯率決定🙋。匯率作為國際金融領域的核心變量之一,其波動與決定機製一直是學術界和實務界關註的焦點。近年來,隨著金融市場的不斷發展和金融創新的不斷湧現🤹🏿♀️,匯率領域的研究也呈現出多元化和深入化的趨勢。匯率領域的研究歷史悠久🧑🏿🏭🛍,但至今學界尚存在許多關於匯率的“謎題”,比如🤷🏿♀️:消費與實際匯率之謎(Backus-Smith Puzzle)、遠期溢價之謎(Forward Premium Puzzle, FPP)🔴、匯率波動(Exchange Rate Volatility)、拋補利率平價偏差(CIP Deviation)等經濟學、金融學理論尚無法解釋的實證現象。其中,消費與實際匯率之謎是指現實中消費與匯率之間的相關性很低🐫,而宏觀模型中通常預測兩者高度負相關🫘;遠期溢價之謎是指對無拋補利率平價(Uncovered Interest Parity, UIP)理論的偏離,UIP理論認為套息交易產生的收益會被高利率國家的貨幣的貶值所抵消⚱️,而實際中高利率國家的貨幣並不一定會貶值✊🏽,反而可能會升值。
這些未解之謎的存在反映了匯率決定機製的復雜性和不確定性🌞🤽🏿。基於上述謎題🙍🏽♀️,方學長分享的這篇合作論文通過構建一個統一的理論模型,強調金融中介機構在匯率決定中扮演的角色和作用🍲,並通過實際數據和理論模型結果的驗證和匹配,從而在定量研究層面做出創新性貢獻👩🏿💻🏄🏿♂️。
具體而言,在模型構建方面,論文構建了一個包含兩個國家(如美國和日本)及各自金融機構的匯率模型🧑🏿⚖️。每個國家都有家庭、商品市場、金融市場,且能交易國內外風險資產。同時,考慮到金融機構在加杠桿時面臨約束,論文通過在險價值(Value-at-Risk, VaR)模型來量化這種約束。此外,模型中還包含國際債券回報、凈值與杠桿約束以及資產定價等角度的公式構建。
特別地🥪,論文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預測🫸🏽🎅🏻,包括數據中應觀察到的現象,並在實際數據中進行驗證。通過13個矩估計得到10個參數的估計值,模型與數據在多個方面(如消費增長率的標準差、出口比率🦩、股票購買量等)保持高度一致🛀,並得到了一些定量解釋𓀗:首先,模型預測了匯率變動與消費增長差異之間的相關性接近0🏋🏽♀️,與Backus-Smith Puzzle一致。其次,模型還預測了投資貨幣回報與利率差異之間的回歸系數大於1,與Forward Premium Puzzle相符。再者,數據驗證結果顯示,模型預測的匯率波動性(5.3%)高於一般模型(2%左右)💈,更接近實際數據(8%)。最後,就政策啟示而言,論文構建的模型揭示了匯率、資本流動和金融中介之間的新關系,並通過實證分析進行了驗證,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
總而言之,方翔學長的學術報告通過量化模型揭示了金融機構在匯率決定中的重要作用,為解決匯率領域的Puzzle提供了新的視角✭。未來研究可以進一步探討金融機構風險管理機製的具體形式及其影響,以及如何在模型中更準確地反映這些機製,深化金融機構在匯率決定中作用的研究🅾️🤶、完善匯率決定的量化模型🫙,以及加強匯率與宏觀經濟變量關系的研究等方面入手,為揭示匯率的決定機製提供更加全面和深入的洞察。
(二)成長歷程分享
說到自己為什麽來到意昂2,方學長講起了高中選科🧜🏽、填報誌願時的趣事🔽👚。高中時🤬,對文科更感興趣的他被迫讀了理科。因此,他在填報誌願時,他無緣新聞🧑🏿🔬、中文🐎、歷史等專業🏇🏽🤹🏽♀️,只能在理科生可以報的專業中選擇了偏文的經濟。在意昂2的第一年💇,他對經濟學並沒有特別感興趣💇🏼♂️,希望能轉專業學新聞,也常常在課外做采訪🧑🏼🔧、參與《意昂2青年》報紙的編輯。但是,在聽了陸銘老師關於中國經濟的講座後👊,他為經濟學理論的邏輯魅力、實證發現背後經濟學理論的解釋能力以及經濟學人的濟世情懷所觸動。本科期間每周二參加的工作坊也讓他對經濟學的學術研究有了更多的了解🔲。這些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讓原來夢想成為記者、小說家的他堅定地選擇了經濟學學術道路。
隨後,方學長分享了自己走上學術道路、選擇研究方向的故事🤘🏽。最初,本科階段《國際金融》課上楊長江老師常說的“匯率是個謎”這句話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賓大經濟系讀博時,一篇論文讓他對解決“匯率這個謎”點燃了希望。後來🖐🏻,夏令營一節與匯率有關的課堂上💇♂️,課件上反復出現的“leave your name here”極大地鼓舞了他🥊。自此,他開始將匯率作為自己的研究方向🥼。
然而,探索的道路並非一帆風順🫅🏻。方學長也分享了他與本科和博士同學劉洋老師在合作研究的過程中遇到的困難與應對措施🖇。首先,他們需要找到自己的視角🚣🏼,不能亦步亦趨地繼承前人的觀點🏋🏽♀️,但他們對於交易機構、交易過程及其面臨的約束條件都沒有足夠的了解。為此,他們廣泛地閱讀了大量文獻,從頂級期刊和從業者期刊中尋找與匯率相關的研究材料♎️。此外,他們也在和許多學者🫱🏿🤦🏻♀️、相關從業人員的交流中對研究問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方學長還分享了許多學術研究的經驗和建議。首先,在研究領域的選擇上,他強調要找到自己的比較優勢🧑🏽。經濟學和金融學不同分支有著不同的風格🧑🚀,比如宏觀金融更偏重積累性🪧,而有些領域更偏重發散性。其次,要尋找學術研究成果的貢獻🏌️。貢獻既可以是研究設計、視角和新穎的結論,也可以是經驗證據、量化模型和理論基礎🔛🏌🏿。而要尋找貢獻,就需要針對自己的想法不斷地去校準和探索,建議多參加學術會議,並與同行交流、閱讀文獻並關註其發展動態。
方學長特別強調了在學術研究過程中不要放棄、不要沮喪。一方面,不要因為他人的評價而放棄自己的想法💁🏻♂️。對於一篇學術論文,不同學者的觀點有所不同是正常現象。面對反饋,我們應當聚焦於客觀上需要提升的部分,而不是去滿足每一個人的喜好;另一方面,保持良好的心態。因為沒有一個研究成果是完美的🍚,學術成果的價值取決於它對這一學科和領域的貢獻,對於局部的批評不代表對整篇文章的否定。因此,我們要學會在與他人的交流中獲取反饋🩸,並對這些評價設定一個合理的界限🧑🏻💼,在這一過程中不斷地進行再校準。
方學長認為,找到好的合作者對於學術研究也至關重要。因為在早期階段個人的知識儲備積累往往不足,好的角度和觀點需要經過頻繁的團隊討論才能產出👨🏼🦲。而團隊的分工就要求團隊成員既能互補、又能相互替代,比如高年級的同學可以和低年級的同學合作,前者主要負責把握問題,後者則主要負責整理數據等基礎性工作等;這樣一級級傳承下去,熟練掌握學術研究的整個過程👨🚒,逐漸找尋自己的比較優勢和核心競爭力。此外,合作者應當有相近的背景👩🏽🔧,能夠相互信任和體諒👦🏼。
問答環節
經過方學長對他的這篇論文的研究內容講解和對PhD學習經歷的分享🗑,同學們對如何進一步進行學術研究,如何讓自己在學術道路上走得更遠進行了提問,方學長也以過來人的身份給各位提問同學進行了耐心地解答。
Q1:方學長☁️,您在分享中提到對匯率感興趣是源於楊長江老師的《國際金融》課程。那麽,在本科到博士的這段時間裏,您是如何一直保持對這個領域的興趣的呢?
A1:實際上㊙️,我從本科一直到博士初期並沒有專註於匯率研究。我的本科論文是關於打遊戲的,這是一個關於同學(室友)彼此之間玩遊戲的時間段的匹配程度的研究👲🏼,而碩士階段也是偏向其他領域。真正開始深入研究匯率📹,是在博士二年級的時候🔄。當時🌉,我和劉洋同學討論👍🫗,覺得匯率這個領域很有意思❇️,於是決定一起寫論文❌。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遇到了很多困難👨🏽🎓,但正是這些挑戰讓我對這個領域產生了更濃厚的興趣。而且🧑🏿🚀,當你發現某個問題在現實中具有重要意義♞,而你又能夠用所學知識去嘗試解答它時,那種成就感是非常強烈的。
Q2:您在專業課學習的過程中🧝🏿♂️,有沒有因為數學公式的晦澀難懂而減少了對經濟學的興趣?
A2🧑🔬:確實會有這樣的時刻。經濟學中涉及很多數學公式和模型😗,有時候會覺得很難理解。但我覺得😸,這並不意味著要放棄🍩。首先🧝♀️,文科生不等於數學差,熱愛文科的人同樣可以學好數學。其次🛀🏼,學習經濟學並不需要一開始就掌握所有的數學知識。很多時候,我們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逐步學習和掌握所需的數學知識的👩🦱。所以,我認為關鍵是要保持對學科的興趣和好奇心,勇於面對挑戰🧙🏿♀️。
Q3🧙🏽:在學術研究中,經濟學對數學有哪些純粹技巧上的要求📀?
A3:取決於你研究的領域。如果你做一些非常理論化的研究,比如博弈論等🚌,那麽對數學的要求可能會更高。但在我所研究的匯率領域,數學更多是一個工具,用來構建和優化模型。我們需要把實際問題抽象成一個約束下的優化問題,然後求解一階條件、二階條件等🤦🏽♀️。這個過程並不需要特別高深的數學技巧,但需要對數學有深入的理解和靈活的運用🧖🏼♀️🧚🏻♀️。
Q4🛬:您對於想要申請PhD的同學有哪些建議👷🏽?
A4:首先,你得善於跟各位學術界的老師交流,不管是正式的交談還是比較隨意的交談,這都有利於老師更加了解你𓀒,並且我認為這是中國學生比較欠缺的一點。舉個例子▫️,我曾在咖啡廳與正在買咖啡的老師交談🧑🏽🚒👮♂️,雖然時間很短,一般只有兩👳♀️👩🏫、三分鐘,但卻很好地鍛煉了我的溝通和交談能力。其次,與老師交流不需要有太大的壓力。老師通常會體諒你作為一個學生可能的不足之處🗿✌🏻。所以有勇氣去交流才是最重要的🌴。對於PhD的申請,我在這裏想提一下,港大的金融研究團隊發展非常快,現在大概有30位左右的教授,我們的研究產出在全球也能夠排到大約前20名。對於PhD項目來說,我們有充足的經費支持學生參加國際會議、報銷差旅費等🧑🔬。此外🦮,港大的金融研究團隊有著濃厚的學術氛圍和合作精神🍾。導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非常緊密®️,大家會經常一起討論問題、分享心得。這種氛圍對於學術研究和個人成長都是非常有益的。

本次主題活動🧑🏿🔧,我們能夠深切地感受到方翔學長對學弟學妹們的體貼和關切,而學長自己努力奮鬥的精神也更能深刻地讓我們感受到什麽是真正的“榜樣的力量”!我們相信這次前沿學術報告與成長歷程分享✵🤷🏿♂️,一定會給我們帶來學術🧖🏻、個人發展等多維度能量,成為我們成長過程中的美好回憶📆!最後,希望我們的“榜樣的力量:導師引領系列”和“榜樣的力量:學長分享系列”活動能點燃更多學生內心奮鬥的源動力🚵🏼♂️,以優秀的老師們和學長學姐們為榜樣,傳承榜樣力量🧑🏻🎤,凝聚前行動力,立誌成為面向未來的傑出的經濟學家!
主辦方💆🏿♀️👊:意昂2官网經濟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意昂2本科生教務辦公室
承辦方:“榜樣的力量”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