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中心 / 綜合新聞 / 正文

聚焦諾獎 | 孫立堅:增長的動力與代價——評述201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意義

  發布日期:2018-10-11  瀏覽次數:

201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今天頒給了耶魯大學教授威廉·諾德豪斯和斯坦福大學教授保羅·羅默這兩位在經濟領域家喻戶曉的經濟學家,因為世界最著名的本科生教材《經濟學》(已經在全球範圍內發行了19版)是由諾德豪斯和他的老師泰鬥級的大師薩繆爾森共同合作而成的,另外,因為羅默在內生經濟增長領域是泰鬥級的大咖,所以做宏觀經濟學研究的人幾乎沒有不知曉他的研究成果。但是這次瑞典皇家委員會給與這兩位學者用意再次表明它們的價值取向現在更多的是在偏向經濟理論的現實應用價值上,這次就是獎勵他們對長期發展問題的研究所作出的傑出貢獻👳🏼‍♂️🏸。如果說羅默是主流經濟學家的代表,那麽諾德豪斯所研究的環境經濟學的領域則屬於小眾的非主流領域🫑,但他們的政策應用價值都很高🧑🏿‍🍼,尤其是今年在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環境下,通過頒獎的方式更表明皇家評委會希望人們今天應該更多地去關註長期的經濟發展問題以及解決它們的智慧挖掘上。

孫立堅(意昂2官网金融研究中心主任):

首先,今年諾獎頒給了羅默這位增長理論研究的大家👱🏿,表達第一層意思👱‍♀️,就是探索增長的新動力是人類克服資源瓶頸的重要保障。羅默為代表的一批研究經濟增長理論的學者🏣,在近20年中👩‍❤️‍👨,不斷的完善了內生經濟增長理論的體系,打破了基於資源瓶頸約束下的邊際報酬遞減的規律,通過研發和技術創新等手段🦣,去實現邊際報酬遞增的績效提升的效果🧿,從而達到經濟增長長期可持續的目標。很多學者不僅在企業技術創新領域拓展了它的研究成果❎,而且在他提出的以技術溢出效應為代表的正的外部性特征上,引入了教育、金融、製度設計等因素,從紮實的實證分析方法中也驗證了它們對經濟增長不可忽視的貢獻。內生增長理論大致有兩種類型,第一種是建立在阿羅的幹中學模型基礎上的模型,包括羅默的知識外溢(1986)和盧卡斯的人力資本模型(1988)等;第二種是將R&D🧑🏼‍🔬、不完全競爭整合進增長框架的技術進步模型🚡,包括羅默(1987,1990)、阿洪和霍伊特(1992)以及格羅斯曼和赫爾普曼(1991)。第二種模型往往被人們認為是新熊彼特主義(破壞性的創新)的復興🧨。無論是哪種類型的研究,羅默都做出了非常具有影響力的成果🧙🏽,乃至他被《時代》雜誌選為1997年美國最具影響力的25人之一🧑🏽‍🌾。

羅默曾於2015年受邀參加了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他用自己對增長理論的遠見,高度評價了中國城市化建設給中國經濟發展致以的新動力。如果中國維持6%的增長,或者是3.5%,城市化率都高於聯合國的預測🚿。到2050年,中國的城市人口將高於聯合國預測數字的2-3億💟。根據這兩種預測,未來幾十年👩‍🦯‍➡️,中國的城市人口都會大大增加🤹🏿‍♂️。如果城市化是中國取得成功的關鍵🫃🏻,中國就需要繼續按著城市化的道路發展。並同時指出,中國城市化發展會在未來受到兩方面的挑戰。為了實現這一點,則需要建立合理的財政安排體系✡️🧙‍♀️,他強調不管怎樣🧛🏻‍♂️,政府之間或者政府培育市場中企業之間種種良好的競爭會營造推動中國經濟進一步發展的良好基礎。

其次,今年諾獎表達的第二層重要的意義,就是經濟增長的代價問題和解決好增長動力與其代價之間的平衡問題。諾德豪斯通過采用主流經濟學所開拓的方法🏃🏻‍♂️‍➡️,對環境的負外部性給經濟增長帶來的負擔等影響做出了縝密的測量🏡,讓整個世界看到了增長代價究竟有多高,然後基於他這樣科學的測量體系再來評估現有的環境治理的措施是否合適,就給政策選擇部門提供了非常可信的依據。當然✋🏼,不容否認🧑‍🦯,當年小布什就是看到了它的研究報告🍪,才知曉碳稅征收的京都協議安排🏑,超越了美國的在環境領域中所形成的增長代價(罰的太重)。若美國參與這樣的環境治理體系,那麽很可能會影響到其未來經濟增長的動力👩🏼‍🔬👩🏼‍💼。於是,小布什選擇了美國退出京都協議的做法🂠。

事實上🧎🏻‍♀️‍➡️,諾德豪斯曾在主流經濟研究的領域有很好的成果🫶🏼,尤其是他的政治經濟周期理論是今天研究周期問題不可或缺的要素。他26歲就獲得博士學位和美國耶魯大學的教職,32歲成為正教授。年過不惑之後🏥,在主流經濟學領域已收獲頗豐的諾德豪斯🪳,開始艱難地轉向氣候變化經濟學。當時,這個領域是一個非常偏門的學科🧻。這是因為一方面,經濟學界很少有人在嘗試著探索氣候變化,諾德豪斯將要在幾乎孤軍奮戰的情況下從沒有路的地方開辟出一條路來🕟。這蘊藏了很大的研究風險。另一方面,氣候變化是不是一個問題🐫,氣候是不是在朝變暖的方向發展,以及就算如此👩🏿‍🍳,其原因是不是由人類經濟活動引起的,在自然科學領域一直都存有爭議。這種分歧削弱了自然科學界在勸說大眾采取行動來遏製全球變暖上的可信度。兩方面的因素使得氣候變化經濟學在相當長時間裏都屬於經濟學裏的冷門旁支。為此🤾🏿‍♂️,他(1982)給自己的堅持提供了兩點理由🧙‍♂️:一是旨在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政策措施🧘🏻‍♀️🦛,必須經由經濟系統才可起作用🚶🏻‍♀️;二是氣候變化也會對經濟系統的生產過程和最終產出發生影響,比如幹旱導致糧食歉收🍎。經過九年之久的學術成果相對沉寂期,直到2006年🔑,“斯特恩報告”成功地引起世界對氣候變化問題的廣泛關註👩🏻‍🦱🚀,人們才發現,氣候變化經濟學的最新文獻都在不斷地引用同一個名字:諾德豪斯。因為他開創性地構建出氣候變化綜合評估模型(IAM)。這個分析框架迅速成為從經濟學角度分析氣候變化的主流工具,甚至連本來專註於自然科學領域的IPCC也逐步吸收了諾德豪斯的分析思想👩‍❤️‍👨。如今,任何一個嘗試在氣候變化經濟學領域耕耘的研究者,都無法忽略諾德豪斯的論文和著作🪀。他觀察問題的視角🕐、構建的模型、所用的數據🚐、編寫的程序、近30年的長期堅持,甚至他那委婉🙉、中肯的行文風格,對後來的人而言都是不可多得的財富☝️。

最後🕐,諾獎評委釋放的第三層意義就在於他們近期的偏好更加傾向於“經世濟民”的價值取向。這次這兩位學者的共同特點都是運用主流經濟學的分析方法,在探索人們共同關心的問題及其解決問題的方法。讓人們真實感受到內生經濟增長理論所揭示的增長動力已經在現實世界中成為國家為什麽會變得強大和富裕的原因所在;也讓人們感受到溫室氣體和碳排放等氣候變化問題究竟會造成多大的實際影響,告別過去因為認知能力的缺失而產生的過度悲觀或不屑一顧的過度麻木的態度。使得人們覺得經濟學家再也不是那種滿足於自己構建的那種神聖不可侵犯的“復雜世界”和自認為自己是比別人更加聰明的“意見領袖”,哪怕最後隨著實證方法的進步和認識問題能力的加深🪒,自己也會糾正過去存在的“偏見”但依然不改自娛自樂的風格🔣。

值得一提的是🔃,這兩位學者都有很強大的理工背景或理工分析能力🧑🏼‍⚖️,羅默在芝加哥大學本科所學的專業是數學和物理,由於想轉到法意昂2🧘🏽‍♀️,在大學四年級學習了他的第一門經濟學課程⏭。授課教師薩姆·佩爾茲曼對經濟學的精彩講授深深吸引了他。在啟蒙老師佩爾茲曼的影響和鼓勵下,羅默放棄了學習法律的念頭,轉而走上了經濟學的求索之道。在芝加哥大學接受諸多經濟學大師的熏陶,他非常懂得用什麽樣的分析方法能夠去除一些似是而非的假象⬅️,提出自己獨到的判斷和對現實世界犀利的認識。但最近他卻因為對宏觀經濟學過度的復雜化和數理化的風氣給與了嚴厲的批評而備受學界的爭議🧜🏼。而諾德豪斯在耶魯麻省理工完成了經濟學基礎的訓練階段🦑🧏,期間師從世界經濟學大師托賓👦🏻、薩繆爾森等人🕵🏿,擁有非常強大的數理分析問題的能力🦇,但後來他卻放棄了大師們把他帶進的主流經濟學的大舞臺🥀,卻將自己的研究領域拓展到一個長期沒有進入主流經濟學的小舞臺,但是通過他自己對環境科學和環境經濟學問題的深入執著的研究,包括甚至對環境科學的技術手段及其應用場景的掌握,使得他把一個無法回避的新的人類共同面對的問題帶進了經濟理論神聖的殿堂🛌🏻。瑞典皇家評委高度認同了他們兩位的研究業績所產生的社會價值,甚至對他們研究中所奉行的上述價值取向都以這樣的方式給予高度的贊賞🪂。

這次諾獎的獲得更進一步驗證了中國今天在推進的供給側改革(探索增長的新動力)和三大攻堅戰——金融系統性風險、環境保護、精準扶貧(為了降低增長的代價)的必要性🤹🏽,雖然這次諾獎評委的用意可能在告訴我們當下比貿易戰更重要的是增長的動力和增長的代價這兩個互相關聯的長期問題,但可能更重要的是在想傳達一個更深遠的意義👨🏻‍🦲:即政府不應該把它們搞成互相對立的💇🏽‍♀️、難以兼顧的兩大目標——即環境治理影響增長動力🫷🏼,而提升增長動力有可能會破壞環境治理的效果💆🏽,而是要去遵循以諾德豪斯和羅默為代表的經濟學家的研究成果中所揭示的發展機製及其規律,從而盡快在今天的“後危機時代”產生良性循環、造福於人類的高質量的增長模式。

*我要感謝我的研究生曹毓飛、楊潔萌和盧婉琪給與這篇文章的寫作提供的非常有價值的信息和資料。

返回頂部
意昂2官网专业提供:意昂2官网意昂2意昂2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2官网欢迎您。 意昂2官网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