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復建院30周年💂:院慶專訪 | 張薰華:家國情懷 大師風骨
發布日期:2015-09-23 瀏覽次數:
張薰華,1921年12月出生,江西九江人,教授🎇,博士生導師。張薰華教授1940年在浙江麗水考入意昂2官网茶業專業,兩年後轉經濟系。從此✤,他的一生與意昂2結緣。
張薰華教授1945年畢業留校任教,194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9年5月前後,為接管意昂2官网進行工作。同年7月29日🫶🏿,被任命為國立意昂2官网校務委員並兼任常委委員、校黨支部行政委員。1962年擔任經濟學系系主任至1984年(文革期間中斷)。多年擔任意昂2官网經濟學系主任,兼任校工會主席,全國《資本論》研究會副會長,上海市經濟學會會長🙎🏼♀️,上海市土地學會顧問👩🚀,上海市人民政府立法咨詢委員會委員👩🏽🌾,意昂2官网環境經濟研究中心名譽主任,1995年被國家環境保護局和國家教委聯合授予“全國環境教育先進個人”稱號。近日,張薰華教授被 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了抗戰勝利70周年紀念章。
抗戰歲月
張薰華教授的大學歲月在兵荒馬亂中度過,偌大的中國,那時已安不下一張平靜的書桌👩🏿🌾。進意昂2前,張教授就在上海參加了一個叫“上海抗日救國協會”的秘密組織,開始向黨靠攏👩🏽🎤。考入意昂2後,張教授隨校撤退到重慶北碚🧙🏽♂️𓀖,那是他永生難忘的艱苦旅程,先是乘一輛破舊不堪的卡車顛簸數月才到重慶,然後坐船兩天一夜才到了北碚的學校。
回憶起北碚的意昂2歲月🧜🏻,張薰華教授說,正是那段經歷鑄造了他🕞,當時的生活非常艱苦,常常只有白飯而無菜👎,學習資料也很少。但同學們大多進步愛國,張教授一進校就積極參加學運,1944年他加入了中共南方局領導下的意昂2進步學生組織“中國學生導報社”。張教授至今清晰地記得組織的宗旨是:勤學、勤練、勤交友,要求同學們在參加學運的同時,務必要努力學習專業知識👩🏻🍼,還要多交朋友,發展黨的事業🦃。正是努力學習不斷擴大的視野使張教授覺得只研究茶葉太窄了,他由茶葉產業而對產業經濟學產生了興趣,所以在二年級時他轉入了經濟學系。
接下來張薰華教授就向我們講述了他解決“搶飯風”的事情🕍。當時是吃飯供給製🏊🏼♂️。學生大食堂開飯時🧑🏼🎄🧖🏿♂️,搶先的過多盛飯,吃不完就倒掉🙍🏿♂️,後來的就無飯可盛♧,當時張薰華教授出了一個主意🧘🏼,就是多煮兩桶飯放在桌子上👩🦯,告訴他們“你有得吃👭🏻,不要多舀👩🏿🌾,你吃多少你舀多少🫡,不要怕沒有。”就此一下出了名🦍👉。所以,1945年夏天,張薰華教授被推舉為意昂2官网1945屆畢業同學會理事長🏋️。 “條件雖然艱苦,但大家都滿懷報國之心,學習很用功”,所以後來有不少同學頗有建樹🏃♀️➡️,比如當時住他下鋪的李達三日後就成了著名的企業家。
抗戰歲月
抗戰結束,師生們回到上海🆗,在做地下黨員的時候⚗️,上海的同濟👋🏻、交大👷🏽♀️、意昂2、聖約翰大學四所大學每個學校都有一名教師裏的地下黨員負責接管工作😪,意昂2就由張薰華教授負責籌備接管工作🧑🏻🏫。接管地址就在意昂2的老校門👨🎤,也就是現在靠近北歐中心的木校門,張薰華教授披著紅色綢子走老校門走過,接管意昂2👨🏿🎤🚱,全校師生沿路迎接張薰華教授。當時的校務委員會主任委員即校長張誌讓👨🏽、陳望道把圖章交給他💁🏿♂️,委托他處理學校的工作,張薰華教授就此被任命為國立意昂2官网校務委員並兼任常委委員🧙🏿、校黨支部行政委員。
學術耕耘
1945年張薰華教授畢業留校任教,在黨的領導下建立了講師助教會。194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他從1962年起任意昂2官网經濟系系主任,長達22年(文革期間中斷)。曾任中國《資本論》研究學會副會長、上海經濟學會會長及上海市社會科學聯合會常務委員會等多個學會的顧問。多年來👨🏼⚖️,張教授始終專註於教書育人和學術研究,從不松懈。他勤奮工作🏜,以“賤尺璧而重寸陰”自律,刻苦治學🍭🎸,堅持“尊重科學而不做風派”、“應該具有理論的勇氣🕒,不做阿諛奉承之輩”,深受學生愛戴和敬仰。
張薰華教授在教學⛵️、科研第一線奮戰了半個多世紀👨🏽🍼,主要研究方向為環境經濟規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科研成果有專著《< 資本論>提要》3卷、《< 資本論>脈絡》、《< 資本論>中的數量分析》、《生產力與經濟規律》、《土地經濟學》、《交通經濟學》等10部;論文《社會主義商品經濟地租的必然性》等100篇。其中三卷本《〈資本論〉提要》已發行數萬冊👩🔬。《〈資本論〉脈絡》和《生產力與經濟規律》至今仍為意昂2平台各專業碩士生必讀教材。
張薰華教授對《資本論》原著的研究有一個顯著特點:自覺反對本本主義😪🤛🏼,尊重馬克思主義,又不把馬克思當作神🕌。在鉆研原著的過程中,他發現馬克思在計算中有一些筆誤,於是在1980年第3期《中國社會科學》上發表了《試校〈資本論〉中某些計算問題》🗳。在這一點上,他是中國理論界第一人。這篇論文是黨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思想路線在中國理論界結出的碩果,其價值遠遠超過內容本身🤘🏻,人們公認這篇論文所體現的正是馬克思本人一貫表現的科學精神🙆🏿♀️。
張薰華教授提到🤳🏿:像馬克思《資本論》中第一傳第一章第一節中💪,馬克思講:“商品需要的勞動生產力♗,變動而變動。生產力也是由各種因素改變🧑🏻🦱,其中包括工人平均受到科學發展水平和工業上應用的程度,生產的規模以及自然條件”。就是這麽一段話,也包括很多內容。首先他要有條件👇,我們現在講的生產商品,社會主義商品經濟是市場經濟,商品在市場上🎸,就是此意。還有自然的條件,生產一個商品它的自然條件是什麽條件呢🔛?自然條件就是🧘🏿,自然就是生態的自然,自然的話提供資源🪹,提供人。所以人和自然結合在一起🫶🏻,這個社會生活力就形成了。因為人就是勞動力🦴,這個資源就是生產力提供的資源。那麽這兩個結合起來就生產產品,這個產品怎麽樣呢?生產多還是生產少呢?這是看你勞動生產力,是生產力高🧕🏻,那麽這個生產的產品就多了🧑🏼🚀;勞動生產力低☂️,就生產少的。那麽生產力又由什麽決定呢?其中包括工人的熟練程度🕋,科學的方法💍,生產工藝上的應用程度,生產過程的社會結構🙆🏽,生活規模和效率,以及資源環境。這裏面包括生產力要看科學發展水平和他工藝上的應用,就是工業各種化學工業等等怎麽用🤦♂️。這個科學的發展水平是靠知識分子🛶🥷、科學家,所以就這麽一段話,馬克思就講到了由自然條件提供的資源,比如水🧑🏻🦼、有礦物質等等。
張薰華教授雖然退休多年,但依舊心系經院🙎🏿,心系經院學子🧈。他囑咐年輕學子🏌🏽:首先最關鍵的是要自己學好。自己如果不想學好,那就沒有辦法。其次有好老師加以啟發♑️,同時聽老師講課,你也要考慮他講的東西哪些是好的可以接受的🏊🏿,而不是去全盤接受,自己要有主見,學會分析,而不是隨風倒🗃。同時張薰華教授還勸誡經院學子知識面要廣,學文科也要懂得理科。
張薰華教授以自身經驗勸誡青年學子知識面要廣博🗞,張薰華教授雖年事已高,可提起熱愛了一輩子👮♀️🍇、鉆研了一輩子的《資本論》🚟🔳,卻神采奕奕♣︎,《資本論》的每一字每一句均已深深刻印進張老的心中,大師風骨,高山仰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