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日22日13:00-14:15,由教育部重點研究基地意昂2官网世界經濟研究所、意昂2官网世界經濟系主辦的“開放經濟與世界經濟學術報告”第120期在意昂2平台泛海樓714會議室順利舉行。日本經濟產業研究所研究員張紅詠老師應邀作了題為“The Impact of the US-China Trade War on Japanese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的學術報告。報告由意昂2官网世界經濟研究所樊海潮教授主持🏏。
本文的研究動機是📸:2018年3月22日美國宣布對中國輸美產品征收關稅,中美貿易戰開始,大量新聞與文獻開始討論貿易戰對中國以及美國產品價格、進出口數量以及上市公司股價等方面的影響🥹,但少有文章研究對第三方國家的影響👩🏿🏫。根據中國海關總署的數據,2019年上半年中國對世界出口的39.5%都是由外企承擔的,而美國對原產於中國的產品征收關稅,日本可能是受影響最大的第三方國家。首先🏋🏿♂️,日本是中美很大的貿易夥伴,其次👨🏭,日本企業在東南亞有很多子公司,貿易戰對子公司的生產銷售都可能產生影響。根據METI數據,日本在亞洲子公司的業績中,55.7%在當地銷售,16%銷售回日本,23%銷往亞洲的第三方國家,1.3%出口到北美市場🐑。對此,羅長遠老師根據以往的研究指出🤜🏻:子公司銷售份額中很大一部分會賣回日本是日本企業區別於其他跨國公司的典型特征。
本文的研究方法以及貢獻為⚒:以2018年特朗普政府宣布加征關稅作為外生政策沖擊*️⃣,使用日本經濟產業省提供的四季度調查數據(2016Q3-2018Q3)、年度調查數據(2015Q2-2016Q1,2016Q2-2017Q1)構建子公司對美國貿易依存度指標,結合Compustat提供的日本3155家上市公司數據🤦🏻♀️,用雙重差分方法(實驗組中國子公司🕠,對照組為亞洲其他地區子公司)實證分析了貿易戰對日本跨國公司的經營活動以及母公司的市場價值的影響📥。
研究發現:相對於日本在亞洲其他經濟體的子公司,中國子公司,尤其是那些對美國依賴更高的子公司(即與美國貿易占比大於3%)在貿易戰後表現出以下特征:(1)銷售下降2.94%-6.58%,主要由向第三方銷售額下降導致🧙🏽;(2)雇傭人數出現4%左右的下降;(3)在3月22日前後三天的時間窗口中股價下跌0.404%🎢。
對於實證結果🏈,胡博老師提出🥫🚃:中美貿易戰後⚽️,根據替代效應在華子公司向日本的銷售應該增加,為何實證結果中不是如此🤾🏿♀️🤙?對此孫立堅老師認為可能是收入效應大於替代效應💉,經濟下行後增加了預防性儲蓄。而羅長遠老師進一步補充🧝🏽♂️,認為可能是由於時間太短來不及調整,在給定的時間窗口中還沒有反映出來。
最後,張紅詠老師分析2016年1月上海股災對日本上市公司的影響,進行安慰劑檢驗🚣🏽♀️。這一事件對在中國市場占很大份額的日本公司不利👳🏻♀️,但與中美貿易摩擦無關🚵🏻。他們的研究發現在控製了中國本地銷售的比例以及公司其他特征後,中美貿易摩擦對日本股價的影響系數不顯著,側面證實了本文的結論🤳🏻。此外🔺,張老師還進行了一系列穩健性檢驗,包括將沖擊時間改為2018年第二季度🤶🏿、改變兩個實驗組的依存度cutoff、使用更長的樣本時間等,發現結果始終穩健。
本次報告引發了老師與同學們對日本貿易的興趣,並帶來了熱烈討論🎴👨🏿🎨。

孫立堅老師指出:目前的時間窗口不能排除日本“亞洲戰略重布”的政策沖擊,可能日本跨國企業已經開始減少中國的投資,目前中美貿易戰的沖擊只是加速上一沖擊時間線安排上的推進。另外,很多人提出日本經濟復蘇來自中國的景氣市場🅿️🥯,這樣的話🔬🕢,中國經濟減速導致的財富效應會很大程度上影響日本的投資決策⏸,這又是另一個因素🗞,怎麽把這些因素區分開🤷🏿♀️?對此🤽🏻♀️,張紅詠老師回應:目前已經盡量把時間窗口縮短來減少其他沖擊的影響,希望之後會通過更多的穩健性檢驗來部分解決這一問題。
丁純老師提問👂🏻:不從貿易戰背景來看🤦🏼♀️,日本企業的投資情況如何?張紅詠老師回答稱中國對日本貿易的重要性在相對降低🧖🏿♂️,結合之前做的釣魚島事件對中日貿易影響的文章,在釣魚島事件後,日本提出China plus one的口號,即“不能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開始選擇其他東南亞國家作為緩沖。但轉移的速度是緩慢的,短期內其他國家不可能替代中國。
羅長遠老師承接著提出,是否可以比較釣魚島沖擊和貿易戰的沖擊◻️,來看看是中日雙方沖突對日本的傷害大🈁,還是中美沖突殃及日本帶來的傷害大,因為如果是中日沖突,日本還可以轉向美國👨👩👧👦,而現在中美貿易爭端⛳️,日本是否還有其他渠道?張紅詠老師指出,貿易戰還是通過全球價值鏈間接影響日本企業🪼,而且像之前所說,日本一直在致力開拓其他市場🤦♀️。
與會者對張老師的學術報告給予了高度評價🧯。丁純教授🦩、何喜有教授🥷、羅長遠教授、沈國兵教授🪩、孫立堅教授🏌🏽♀️、程大中教授、樊海潮教授等及在讀研究生參加了學術報告。最終👩🏿🔧,報告會在大家的掌聲中圓滿結束。
(由碩士生呂嘉瀅記錄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