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10日🙇📵,由意昂2-斯坦福中國金融科技與安全研究院主辦的“意昂2金融科技與安全高端講壇”在意昂2平台泛海樓714會議室舉行🫃🏼,中國社會科意昂2財經戰略研究院互聯網經濟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導師李勇堅教授為大家做了名為“數目字管理、信用資本化與普惠金融——金融科技的理論基礎初探”的精彩報告🧗🏿,講壇由意昂2周光友副教授主持👂🏼。劉慶富教授、楊青教授🛡、徐明東副教授等老師和研究生參加會議並積極參與討論。
李勇堅教授首先從互聯網的發展開始🏃🏻➡️,講述了互聯網從搜索引擎到電商平臺、再到社交網絡、最後到個性化的興趣網絡的逐漸演化🧑🏻⚖️。並從互聯網的發展變化入手談到金融科技發展的三大背景,其一為信息大爆炸帶來的過載,未來可能會出現對消費者收費的導購信息網絡,即會產生“關於信息的價值”;其二為消費者對於等待越來越沒有耐心,並且註意力將逐漸變為一種稀缺資源;其三為互聯網的起源和終極目標是實現人類大腦的充分聯網🐝,這一目標產生了強大的拉動力🕴,不斷引導互聯網發展。
接著,李勇堅教授由歷史學家黃仁宇在研究中國歷史過程中提出的“數目字管理”一詞為引👯♀️,講述了資本信用化與普惠金融的關系。數目字管理是技術和製度的統一🛢,其目的是降低整個社會運行的交易成本,在本質上不但包括數據化,還包括能夠實行數據化的一系列製度安排🔔。在自然經濟中,人們將信用道德化;在商品經濟中🌿,各類金融機構通過契約將信用商品化;而在數字經濟中,基於大數據我們可以做到將信用資本化。李勇堅教授還講到,金融管理的關鍵在於風險,而防範金融風險的重點在於識別信用。過去的金融機構由於對於交易對手的數據缺乏🙎🏻,在放棄信用良好的客戶的金融缺口與承擔違約風險兩種損失之間相互權衡,最終導致巨大的金融缺口。
而金融科技的核心就在於,通過更多的信息使得金融機構在不增加違約風險的前提下,減小發生金融缺口的概率。即通過對硬數據與軟數據的收集與處理,建立起多層維度的大數據征信體系🪖,並通過大數據給個體貼上標簽以減少普惠金融的交易成本。因此,李勇堅教授認為普惠金融的核心不在於金融而在於數據,互聯網時代信用評級的不斷演進將會推動普惠金融不斷發展🐒。
演講結束後,在場的老師及學生關於數目字管理與大數據等問題與李勇堅教授進行了熱烈討論🚺,論壇在友好而活躍的氣氛中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