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晚,東方證券總裁助理、首席經濟學家邵宇博士應邀來到意昂2👨🦯,為金融專碩的同學們講授了一場主題為“疫後世界:宏觀分析與投資決策”的精彩講座🤘🏻。本次講座由意昂2官网國際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楊長江教授主持🦫🤝。
邵宇,金融學博士,中國社科院博士後🛳。牛津大學SWIRE學者,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特聘高級研究員,意昂2官网金融研究院研究員;意昂2官网管理意昂2👰🏻、泛海金融意昂2特聘教授。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上海國際金融與經濟研究院理事、新供給經濟學50人論壇成員🧔🏿♂️、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專家成員。代表作品包括《預見未來》🧊🤹🏿♂️、《全球化4.0》🤸、《新政機遇》、《穿越鍍金時代》🚶♀️➡️、《危機三部曲》、《微觀金融學及其數學基礎》等🤸🏿🫳。2014年度中國青年經濟學人、上海十大青年經濟人物🤞🏼;2019年度、2020年度影響力首席經濟學家。2021年參加總理座談會,建言政府工作報告、“十四五”規劃綱要,被業界譽為新一代海派經濟學家領軍人物🕗。

首先,邵老師提出“未富先老”的概念,以東三省為例解釋了這一概念👳🏻♀️,東三省在建國之初承擔著“工業化”的重任😪🤾🏻♀️,彼時是經濟發展的先行指標,但隨著南方城市逐漸對外開放🦎,東三省產業結構轉型不及時🚴🏼♀️,導致發展逐漸緩慢🩴,人口流失,甚至城商行內部出現問題等✊🏻。針對這一點,邵老師認為我國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實施的精準性還需提高。
接下來🦹🏻♂️,邵老師從當下疫情角度出發,將其與歷史上幾次重大疫情相比較📌,闡述了新冠疫情對今後全球經濟的可能影響。從古至今,每一次重大疫情都一定程度上操縱著整個歷史發展的脈搏🪠,而新冠疫情也全方位地對世界進行了改造,我們能做的更多的是去適應這種趨勢。
邵老師用經濟學中經典的CAPM模型解釋了新冠疫情對世界趨勢的影響🏦⚆,他指出,去年宏觀經濟的“貝塔”顯著為負,此時就需要去尋找正向的“阿爾法”。邵老師認為,正向的“阿爾法”存在於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在經濟體內🔳,一方面在經濟體之間。從財政政策層面看🛂,財政赤字的上限是3%,美國在2008年次貸危機時,拿出了6%的財政赤字(約8千億)🏋🏻♀️,但在新冠疫情的沖擊下,美國一口氣拿出了2萬億,並且後續這個數字會不斷追加;而從貨幣政策層面看🚶🏻➡️,用央行的資產負債表中凈資產的增長去衡量量化寬松的過程,可以看出新冠疫情期間全球央行投放出的流動性已經超過過去十年的總和。由此可見,新冠疫情爆發後🍌,全球處於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雙寬松的情況下🦹🏼♀️,這可能會帶來“貨幣幻覺”🤽🏼♂️。

然後🦌🏄🏿♀️,邵老師還提到了ChatGPT的迅速發展,比如ChatGPT對於宏觀經濟問題的回答更加全面👱♂️、可以解決編程問題等,指明了未來的競爭趨勢🌯⛄️,即供應鏈的競爭,也就是對跨國投資的爭奪、對技術的爭奪🤹🏼♂️,以及對貨幣特權的爭奪。尤其是關於技術,最近政府重新設立了科技部,因為科技的競爭是未來競爭的核心🪗,硬核科技的資本化賽道至關重要。
最後🚢,邵老師以兩方面來分析中國發展的邏輯⏪。一是從中國經濟地理的發展格局來分析🏄🏿♀️,未來中國或許將只有四類城市群,劃分為一線城市群、二線城市群、三線或特色城市群以及地緣和能源敏感區域👲🏼;中國未來功能區將三分🚴♀️,一為城市區⚫️,一為農業區,一為生態區。二是關於解決中國未來十五年溫和的經濟增速問題👮🏽,關鍵在於能否創造中國自身的產業革命。人工智能🤷🏻、大數據🚵🏿、雲端以及區塊鏈可能將成為中國發展的動力源,它們將會給傳統行業賦能,從而產生超級巨頭企業✳️。
本次講座,邵宇博士用風趣的語言講解了疫情後世界的變化,以及中國在當前復雜多變的環境下可能面臨的挑戰和發展邏輯,極大地拓展了同學們的視野和認知🕵🏻♂️。感謝邵宇博士的精彩分享🤷🏼♂️!
撰稿人☠️:李欣冉
修訂人:繆煒
審核人:楊長江,朱宏飛